仓库源文站点原文


title: "【深度阅读 第二季 01】金融其实很简单" date: 2019-11-01T21:03:00+08:00 tags: ["深度阅读"] draft: false

toc: true

《陈志武金融通识课》

一段话说明『这本书主要讲什么?』

作者避免抽象的理论和数学模型,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金融的逻辑。包括使用金融的视角去理解历史、分析文化的起源。

<!--more-->

这本书主要讲什么?

金融是什么?

金融的本质是价值的跨时空交换的工具,即双方之间进行的跨越时间的交易。

使用金融的视角去理解历史

了解金融的本质之后,我们就可以去试着理解儒家的『养儿防老』、妇女贞节、只认亲子等观点了。

因为金融的本质是跨期交易的工具,那么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信任,在古代没有金融市场,没有法律的情况下,如何产生跨期交易的呢?儒家的方法就是用血缘组建信任体系。发展文化体系,以降低跨期交易的违约概率,降低交易成本。

中国为什么一直在推广儒家文化,虽然它对个人约束很多,也压制社会活力,但是它对跨期交易提供了保障,对社会稳定有很大的功效。作者书中举了大量的示例来说明。

保险

为什么保险在中国发展不起来?

这种情况一直到『万能险』的引入才有所好转,它是保底理财和人寿险的组合,所以能被当做理财产品,非常的接地气。

保险产品的价值是避险,带来的是『安心』,可以用来对冲『坏风险』。黄金也有半保险性产品。

消费也是投资

研究表明,收入越高的人,分期付款借贷消费的倾向性越强。原因在于:在经济学里,我们把人的创业赚钱能力、做事业能力统称为『人力资本』。而如果把人力资本当做资产的话,消费也属于投资。

在职场上,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销售自己的能力和东西,为了更好的表现自己,你就需要在自己身上多投资。

高利贷

通过管制借贷利率打击高利贷只能治标。要想治本必须从资金的供给方着手。如果商业文化发达、契约精神可靠、社会秩序优良的地方,放贷资金的供给就多,利率就低。

所以治理高利贷的办法就是开放并且鼓励民间金融,政府需要通过法治保护放贷人的权益,鼓励更多人参与放贷。打击高利贷者只会使借贷资金供给短缺,利率反而上涨。

为什么互联网发展这么快

因为它的产出跟成本投入之间几乎没太大关系,也就是说边际成本(每一块钱的收入所付出的额外成本)几乎为 0。

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为什么中国的百年老店少之又少

日本的百年企业全球最多,超过 200 年的企业有 3000 多家。德国有 800 多家、荷兰 200 多家,法国有接近 200 家。而在中国超过 150 年的老店大概有 7 家,分别是:

除了因为现代公司进入中国比较晚之外,还因为:

所以说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也必须知道从公司文化和体制因素上去权衡、比较、寻找保证事业常青的基因。 知道什么公司适合短期投机,什么公司长期投资。

要改变『富不过三代』的宿命,发展法治社会、职业经理人市场和活跃的股权市场是唯一的出路。

家族企业

在缺乏法治的传统社会里,跨期信任的挑战只能依靠血缘、亲缘这种不变关系来缓和,过去的中国如此,如今的亚洲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公司为什么要追求上市?

上市不止是敲钟

很多中国公司把上市当做终究目标,只在意短期利益。上市之前制作业绩巅峰,虽然一开始能把股价炒得很高,但是如果业绩下滑,会让第一波投资者吃到苦头,之后再与市场沟通起来就很难了。上市是否成功取决于今后漫长的市场沟通和市场管理。

事实上,股票的估值和交易量通常是高度正比关系,交易量大的公司,市盈率通常更高。所以在投资的时候我们应该留意一下该公司是否经常与市场沟通,是否对外常披露信息。

在哪儿上市好?

哪里聚集了熟悉你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人,就跑到哪里去上市,让能理解的人买你公司的股票。没有海外市场的公司就不要去国外上市了。

作者讲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分众传媒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再退市再借壳上市的故事。

多元化发展的公司

中国现阶段资产结构对比

股票投资

房价为什么越调控越涨

金融业

央行调控货币的方法:

推荐理由

本书一共 500 多页,但是内容大多数都写的通俗易懂,内容包含大量的故事和案例,让读者阅读起来生动有趣。

唯一不足的是金融其实是一个非常广的领域,即使是本书 500 多页,有些内容也只能讲的比较浅显,但是我仍然觉得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它解决了几个内心一直疑惑的问题,比方说中国为什么百年企业很少,央行怎么调控货币的?难道是真的直接发钱吗?

由于篇幅有限,书中精彩内容本篇没有一一提到,有感兴趣的朋友自己去把书找来读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