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摘抄书(图书馆借的!对作者似乎要道歉(见“伤害创作”一节))中语句,权作读书笔记。个人不置可否。东野圭吾写下这些文字时约四十五岁,像是二十年前的一位“兄长”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所谓的论坛。。。里面同样充斥着恶意的诽谤,那些讨论演艺圈和体育局话题的地方更是重灾区。
面对面交流是人际交往的必修课,可是放眼身边,我们惊讶地发现机会早已被剥夺得所剩无几。
手机和互联网堪称便利,但那是建立在真实的人际关系之上的。我们不能本末倒置,反过来把它们当作新型人际关系。
虽说工具日新月异,但唯独一件事依旧偷懒不得,那就是写作时要动的脑筋。
如今我盼望有一种工具能将自己构思的故事直接输出成文字
那要如何解释数学的必要性?。。。 首先,数学是解决科学和经济问题的工具。 其次,对人类的发展而言,数学不可或缺,必须不断有人钻研探索。
“NP完全问题”说的是:面对数学问题,自己寻求解答和向人请教答案并对之加以佐证,哪个更容易?
人类社会已然过于依赖电力,面临骑虎难下的境况。
科学技术的进步总是伴随着意外,有关方面要做的不是不负责任地否定事故的可能性,而是将一切危险及其概率公之于众,让国民自由选择。
预防犯罪的最佳手段是那些科技含量很低的做法。因为越是那样,罪犯越是不能投机取巧,而费时费力恰恰是那些小偷小摸之辈最讨厌的事。
租赁业的繁荣对原作者来说绝非坏事,前提条件是原作者一方能享受到租赁收入的一部分。
据说只要年满三岁,人类的毛孔数量便会固定下来,一旦在那之前发汗量不足,毛孔就会变少。
一面破坏自己的身体基础,一面尝试不必要的减肥计划——我们究竟要将这场闹剧自导自演到几时呢?
导航设备只是辅助工具,假如少了它连车都开不了,我们就真的成了机器的奴隶。
开车变得容易固然是好事,但假如辅助工具冲淡了司机的责任意识,让他们丧失提高驾驶技术的欲望,汽车社会就会遭到破坏。毕竟,社会必须由人来建立。
我真心希望,未来在面对事故时,不会有司机辩解:“这不能怪我,都是电脑开车惹的祸!”
可以说,拯救环境的先决条件是不再将自身繁荣作为选择的优先考量。试问,会有多少人赞同这种想法?
停止破坏自然之日,便是人类灭绝之时。地球知道那一天必然会到来,或许还在翘首以盼。
假如你的基因得以保存,在人类灭绝之后被某个主体克隆复活,你觉得那个人会幸福吗?
一味地责怪孩子并不公平,只要有投机取巧的办法,所有人都会蜂拥而上。
在成为作家之前,我曾经是某汽车零件生产商的工程师。
讽刺的是,对科学技术越是无知的人,反而越能理解科研人员的价值。
可是,他们未必想了解工程师和研究员。
“可是等电脑和机器人技术成熟了,亲手做东西的人类不就会越来越少了吗?”
听了这话后,我真的觉得气不打一处来。难道他以为电脑和机器人都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
理科和文科直接的鸿沟依旧深不可测。我作为偶然跨过这道鸿沟的幸运儿,有义务将另一半的世界介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