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源文站点原文


layout: post title: "《印度佛教史》读后感" date: "2023-06-14 11:59:13" categories: 阅读 auth: conge tags: 阅读 读书 读书笔记 宗教 历史 佛教


封面 信息
<img src="https://neodb.social/media/book/2021/09/16bfb6ff8c-a33a-452c-aa29-152d60a48d2a.jpg" width="100" /> 《印度佛教史》<br>作者:平川彰 <br>翻译:庄昆木<br>出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br>Tags:宗教史, 佛教, 历史, 思想, 非虚构<br>Star:四星

为什么读这本书

长久以来,我都是个无神论者,或者说被教育成无神论者。提起宗教,首先进入脑海的就是马克思那句著名的“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然而,今年年初发生了一些事儿,让我不再是自认是个无神论者了,同时,我也没有宗教信仰。毕竟,宗教是个什么东西,我完全没有了解。

读这本书之前,我读过一行禅师的《佛陀传》和其他一些有关正念生活的著作,和一些关于冥想的书,自己也练习一些简单的冥想,觉得很有帮助。于是,在参加的一个读书群今年6月组织共读宗教史时,我选了这本《印度宗教史》,来认识一下佛教。

内容

从地域上,佛教起源于印度,发展于印度,说起来,也成熟于印度。之后,传到了东南亚的其他国家,包括中国,日本,产生了各有其特色的中国佛教,藏传佛家,南传佛教,日本佛教等。

在印度,佛教却经历了从公元前5世纪立教到公元1200年左右灭亡的过程。灭亡的原因,作者并没有展开,但提到了两个主因:一是伊斯兰教入侵印度对佛教教团寺庙的杀戮破坏,一是佛教发展中教义渐渐与印度教融合,其民间信众最终被印度教吸收了。

本书将印度佛教从立教到灭亡的过程,按照教理的变化分为了四个时期,命名如下: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秘密佛教。据说作者的主要学术成就在对大乘佛教的研究,反映在作者在讲述大乘的历史时,将大乘佛教分为早期和晚期两部分讲述,在书中占的篇幅最多。书就是按照这四个时期编排为五部分。每个部分,大致都介绍了对应时期的教团组织的发展,主要的经典的内容、作者、以及彼此的关联,主要的教理。

本书作者最重的研究方式,是文献的考据,也有些佛教崇拜文化遗迹的考据,如佛塔。他花了大量篇幅,借助文献翻译传播的年代,教理的连续性等,去厘清佛教个主要经典的成立时间。这对史家和佛教教理的研究者很重要,理清思想源流的走向,有助于理解历史。对普通读者如我,则不那么有吸引力。

总结一下我从中学到一些知识点。知识点中偶尔提到基督教,是因为我读佛教史的时候同时读了基督教史,难免互相比较。

以上知识点不涉及精妙教理,只代表我自己的理解。若说佛教教理教义如大海,本书便是海边一贝壳,我取的这几点,大概如细如微尘。

读者诸君即便无法见浩渺之大海,也不妨捡拾此一贝。

感想

结语

佛教说的成佛,是值得的。人生大事,仅此一件。

佛陀所说所做的,无非是想展现给世人他所体验到的。

我信佛,对许多佛教教理也很有共鸣。但我不会皈依成为教徒,也不会纠结教理谁对谁不对。他们也不需要我的皈依。

佛陀不是佛教徒,耶稣不是基督徒,他俩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分别心……

而宗教的种种事情,是聚集起来的信众们搞出的。

做信徒,不做教徒。

It is what it is。

2023-06-14 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