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out: post title: "《带着鲑鱼去旅行》" date: "2019-06-07 07:51:34" categories: 阅读 excerpt: "一句话总结:高级知识分子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吐槽。 对了,人家把吐槽叫做仿讽。不知道这个词是不是翻译者生造出来的。但看完本书,基本可以认定是仿讽的..."
一句话总结:高级知识分子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吐槽。
对了,人家把吐槽叫做仿讽。不知道这个词是不是翻译者生造出来的。但看完本书,基本可以认定是仿讽的文风基本上就是戏谑,调侃,把严肃的事情把不着调里说,把不着调的事情往严肃里说。该吐槽的时候用赞美的口气,表达无奈则用积极向上的文字。归根到底是讽刺。但是讽刺的是啥,有的时候你看的清楚,有时候看不清楚。有的让人大笑莞尔,有的仍让人一脸懵懂。
比如,让人莞尔的与书名同题的开篇文章,说的是作者旅行时心血来潮买了条腌鲑鱼。住酒店时,为了在保存它,把冰箱里的酒拿出来,给它腾地方。结果每次回来,旅馆都把鲑鱼拿出来,重新把冰箱用酒水塞满。注意,不是用他拿出来的那些,而是用新的填满。于是他再次重复,拿出酒水给鲑鱼腾地儿,而回来时候,鲑鱼在外面。即便是他跟前台反应了,也无济于事。结账时,收到了天价账单:旅馆默认他拿出的那些酒水,是被他消费了……
让人懵逼的则是对一首诗歌的探讨。《五斗橱上的三只猫头鹰》,在这里,我决定只提一下文章的名字,因为,文章里的字,我大部分都认得,但是,我不知道他在讲啥,也不在乎他在讲啥,谁知道他讲的是真是假。遇到这篇文章,算是我个人的不幸。但我仍希望,作者用这篇文章的题目做书的题目最好,好引得人们都来看看,这是什么怪谈。
书读到一半儿,读者不禁会自我怀疑:为什么要打开这么一本书啊?
读书少吧,就跟不清楚他里面的好多反讽的是啥,分不清哪里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哪里是用胡说八道的口气在讲正事儿。知识不够丰富,只能拾取零星的笑点。不了解一些欧洲史,意大利人文地理,世界史的只是,也分不清他指桑骂槐的文字中,哪个是桑,哪个是槐,哪个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于是只能跳着看。看得懂得翻翻,看不懂的快进。
至少,我会自我安慰,这都讲的是30多年前,甚至更久之前的事情了,不知道也没啥。
书看完,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
想想看,你刚刚花了几个小时,在一本书上。书里的内容,都是正话反说的方式,来吐槽各种时间,制度,人,愚蠢的想法和没人关心的事件。
除非你愿意学习如何反讽,嘲讽,讥讽别人/事情/物件,或者从听别人说不出来的那些俏皮但是讽刺味道浓重的话语中得到一些廉价的笑,这本书真的没什么没有价值。
这个价值判断,并不是根据他所写的东西所做出的,而是因为反讽这种行为做出的。反讽这种行为,其实是自以为聪明的居高临下的精英主义的自嗨。
正话反说,如果是在语言交流中,可以通过语气和表情将嘲讽送出去。而一旦诉诸文字,则很容易被不知情的人按照正话正解。如此,别人便会觉得作者不是傻,就是坏,话也说不明白,事也看不透彻。让人家误解你的本来意思。
即便别人不会误解你的意思,反讽也没有什么用。如果是嘲讽人物,则会招来反击;如果嘲讽的是制度,事件,我得说,这样的反讽一点儿作用也起不到,充其量,也就是毫无用处的抱怨而已。
写这样的唯一好处,就是作者可以借此,消消怒气,耍耍文字上的小聪明。这跟当街骂街,其实也没什么不一样。
泼妇骂街登不上殿堂。而登上殿堂的人通过写反讽文字的方式抱怨一下,却能发表,结集成书。
所以,这本书的道理就是:你得现成为一个有才华的人,才能干什么啥事儿都能有人捧。
201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