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out: post title: "很认真的在考虑不再使用豆瓣这件事" date: "2023-05-05 11:54:44" categories: 阅读 auth: conge tags: 阅读 读书 审查
4月30日的时候,我打开手机上的豆瓣App,迎接我的不是早已习惯了等五秒钟再关闭的开屏广告,而是一张庆祝我成为豆瓣用户17年的一张简单海报。
一款APP,17年,豆瓣完全有资格引起一个用户的某种亲切感,成就感,或引发一些感慨、泛起一些回忆……
然而,这张海报并没让我感到暖心。我在4月25日的时候收到的来自豆瓣的一封信,让我正在严肃的考虑离开这个平台。
我的离开豆瓣和几年前离开简书是一样的理由。
上面是我收到的信的原文。
收到这封信,我第一反应是,啊,我忘了把“铁链女”那句删去了。
是的,我写读书笔记的时候,写完了那句话,自己马上想了一下,啊,待会儿还的删去这句,才能发豆瓣。
我本来准备要删了才发豆瓣,可发的时候就忘了删。于是就引来了评论被删除和这么一封信。
我转念一想,啊,这多么恐怖: 我的头脑已经被训练成了审查机器,开始自我审查啦!
我写完了“铁链女”那句,头脑里就自动冒出一个“说这句话不合适,要删除”的想法。今天之后,没删除就正式了我要删除的想法是对的:我不删,豆瓣也会删。
我的头脑适应了审查!
很快,我又快速想起了这样几件事:
禁书这回儿事儿吧,我其实并不是那么在意。世界上那么多书,多读一本儿少读一本儿的,能有什么了不起。
偏个题:对比之下,美国的图书馆协会(ALA)最近在推广,让孩子们读被禁了的书。我查了一下那些所谓的被禁书目,不但亚马逊照卖,图书馆也可借,根本就没有被禁。仔细读了一下相应的文章,才发现那些书只是被一些小学初中认定为不适合该年龄段的小朋友阅读,而建议从学校图书馆的购买清单中去掉,或者不被纳入课程教材。而那些书中也确实有性内容,暴力内容,并不适合是二三的小朋友阅读。一定程度上,把不适合孩子阅读的书从孩子的图书馆去掉,是相当于电影分级的阅读分级,应当受到支持才对。真不知道ALA安得是什么心,但显然他们是懂心理学的:越被禁止的内容和行为越能激起好奇心和好胜心。但把没有被禁的书说成是”禁书“,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向孩子们推广这些内容,更是无耻。
拉回正题:
我已经开始自动备份我豆瓣上的记录到自己的电脑上,并且在自己的博客上展示为书影音记录了。从2022年10月份开始,我也把自己的读书划线、心得、笔记什么的,都用本地笔记软件Logseq记录和管理了。即便出现账号被封的情况,也不会损失什么数据。这也是为什么虽然面对审查,我并没有担心什么。
但是现在,头脑的按照审查制度自我训练,自设牢笼这事儿,让我非常不安。这会让自己同时成为说谎者和谎言受害者,这不是我想要的。
我知道人并非自由,人活在自己的各种习惯性的自动的思维里,与他人的关系里,有一定准则的社会和国家里。
自由不是重点,我想要真实。
我已经尝过在思维牢笼之外的状态,就不太想把自己的重新装进笼子了。
我的人已经在海外,如果继续使用国内的各种APP,那我的头脑就仍旧会时刻想着怎么扭曲自己来适应文字的精神的牢笼。这牢笼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没有清晰的界定,比如达赖喇嘛本是敏感词,但是前些日子他有一个引发争议的事件,国内为了抹黑,就又解禁。风波过后自然再禁。而为了适应这个社会的牢笼,你得打造比实际允许的还要严格的自我牢笼。
很多人或是肉身润,或是技术翻墙,就为了能不再受莫名的限制。我何苦自套精神枷锁。
枷锁这东西,越少越好,没有则最佳。
豆瓣并没做错什么。作为用户产生内容的web2.0的中国领头网站,豆瓣能做到现在,真的是不容易,非常值得敬佩。可以说,无可替代。
还没有想好出路是什么。
有在网上看到一片文章《又有哪家阅读管理网站可取代豆瓣读书》,提供了一些转出思路。
过一段时间,我应该就会采取行动了,至少会选择个网站和豆瓣并行使用,记录双开。如此,若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豆瓣账号不小心被封禁,至少我不会手足无措。
至于豆瓣小组的文章,曾经传过的照片,就那样吧,丢掉就丢掉,不算什么。
2023-05-05 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