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保持全勤。
总跑量提升到 38.5 英里(约 62 公里)。训练结构上“长短结合”:两次双位数长跑(周二 10.5 英里赤脚,周六 12.2 英里穿 AGC23),配合数次 3 英里左右的恢复跑。整体节奏依旧是轻松配速。
鞋履上,赤脚与 AGC23 基本平分秋色:赤脚 3 次(累计约 17.9 英里),AGC23 4 次(累计约 20.6 英里)。赤脚能完成 10 英里的长距离,说明 ITBS 并未限制耐力输出,步态和稳定性正在逐渐恢复。长距离后腿还是会疼,但恢复起来还是挺快的。
相比前一周,跑量虽仅小幅增加,但“质量”提升更明显:不仅敢于把长距离拉到半马水平,而且长跑之间安排了短距离过渡,整体负荷管理更成熟。身体也在适应更接近常规马拉松训练的节奏。
全家一起去雷尼尔雪山下的营地露营了四天。在营地的几天,正是热浪来袭。周六的长跑,就是在 23 摄氏度的气温下完成的,一共跑了 100 分钟,跑了 12.2 英里,算是一次热训。
成绩上并不算好看,但自己也算是尽力坚持了。不得不说,在高温和度假的氛围中坚持跑步,实在是对意志力的双重考验。毕竟在度假的环境里,心态很容易就滑向“能躺着就不想坐,能坐着就不想站”的懒散躺平。
赛前的所有跑步都是轻松跑模式,根本就没有竞速状态。距离比赛还有 6 天,虽然是抱佛脚,但最后几天还是打算进行一下速度刺激,唤醒身体。
今天是 26 日,打算今天练几组速度训练,看看能不能跑到 sub 6:00/mi 的 4x200 米。
28 日再跑一个 6:45/mi 的 阈值跑
30 日最后练习一个 7:00/mi 的一公里冲刺。
希望者三次的速度训练,能够达到刺激一下肌肉,让其适应速度模式的目的。
剩下的几天,就轻松跑,专注休息。
对于比赛的预期是,肯定能跑下来。状态理想的话,就照着 90 分钟完赛跑((配速 6:52/mi))。状态不理想,就降速至 7:30/mi 欢乐跑。
0-5K:6:50-6:55/mi(谨慎起步,避免过早透支)
5K-15K:6:45-6:50/mi(稳住阈值心率)
15K-终点:6:40-6:45/mi(若体感良好逐步提速)
赛前 45 分钟:能量胶+200ml 水
每 5K 补水 100ml,10K 处补能量胶
起跑前涂热感凝胶于 ITBS 区域,要不要来片儿止疼药预防一下?
若疼痛出现,立即缩短步幅+提高步频
| week 34, 2025 |
|---|
![]() |
| Date | Pics |
|---|---|
| 20250818 | ![]() |
| 20250819 | ![]() |
| 20250820 | |
| 20250821 | |
| 20250822 | ![]() |
| 20250823 | ![]() |
| 20250824 |
2025-08-26 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