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源文站点原文


layout: post title: "新爸五年计划 | 305 还是别打孩子吧" date: "2023-05-07 12:24:26" categories: 父范学堂 auth: conge

tags: 新爸五年计划 育儿 儿子 女儿

挺有意思的,最近在不同的的地方看到谈论孩子养育的讨论时,动手总是作为一个选项被提出来。

有一些我觉得挺睿智的,爱读书爱写字的家长,在说起教育孩子的某些时候,还不无无奈的说,必要时还是得动手。

我不同意。所以想借这篇文章,简单的说说这个问题,不为说服别人,只为自己定规矩。

动手的理由

相信许多人都打过自己的孩子。我也打过,一次。

打过孩子的家长,你若问他,没有一个是没有理由的。

理由无外乎就是孩子有时需要管教,棍棒之下出孝子啦,认为打孩子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引导他们走“正路”啦,要教会他们懂得尊重父母和他人啦……啦……啦……啦……

甚至,你还可以列举出许多被打之后,“变好”的孩子的例子。

其实,这些理由,根儿上都是一路货色:99.99%都是事后编造出来的。

不信,你问问自己再问问别人,那些打孩子的人,有谁是事前理性的定下家规,说,如有人犯规,就会按照情结实施相应的殴打?

别说家庭了,就连制定这样法律的国家,也很少。少数几个还保留殴打作为刑罚的国家,即使治理的还过得去,那样的法律也被称为野蛮与愚昧。

别的都不说,就说你一米好几的成人打一个脆弱不堪的孩子,你也好意思!

动手的真正理由

事实是,基本上家长是知道打孩子的暴力行为是不对的,但是有些人的情绪上来,就忍不住。他下手的时候,往往已经是失去理智的,愤怒的,疯狂的,没有自制,甚至没有自知的。等自己明白过来,巴掌已经落在孩子身上啦。只剩下个哇哇哭的孩子和余怒未消的自己。

第一次打孩子的家长,往往震惊于自己居然会使用暴力。我就是这样,问自己,自己这是干嘛呢?然后就深深的后悔,立志不能做个家暴的人。

但是,有些人面对自己做出的错误行为,则不会轻易承认错误。于是,他们不得不编造些理由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愚蠢和暴力。为孩子好,一切都是帮助孩子等等这类的托词,把一个暴君塑造成了有爱的人。人的心理就是这么神奇,扭曲现实的能力可以通天。

如果非得给打孩子的行为找个理由的话,我认为只有一个:小时也被打过。

打人的动作,理性根本就来不及阻止就会发生的根本的原因,习得此种行为方式的时候,正是打人者在自己年幼无知、百分百相信大人的时候。人有过被打的经历,就会被头脑记录学习,进而成为无意识的习惯。称其为习惯,不是因为它发生的频繁,而是指它的发生,无需经过理性检验,完全凭借情境触发,一蹴而就。等你回过神儿来,一套动作已经完成了。

有些家长,还有些自觉,会反思,自己怎么会做出这么可怖的事儿,并寻求改正。多数无明之辈,则会给自己编造理由,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合理化。

事实不是孩子需要通过打的方式需要管教,而是你打了孩子,你要编造理由给自己的失控行为做出利于自己的解释。

动手的坏处

动手也许有些短暂的好处。但那些好处没有哪个是必须通过打来实现的。

打的坏处有许多,我不打算展开。但要说一点,那些因为心理和行为去心理咨询的人们,他们心理问题的核心,无非来自三个基本底层思维:“我是无能的”,“我是无价值的”,“我是不被爱的”。

你的一巴掌,就足以把“无能”,“无价值”,“无人爱” 这三道枷锁楔入孩子的灵魂,直至他活完这一生,也不见的能将其拔除。

这还不算完。

你打过你的孩子,那么,他就会像你一样,把这行为继承下去。你今天打出的巴掌,不仅落在了你“不听话”的孩子身上,还会继续打你的孙辈,然后你的重孙辈。子子孙孙无穷尽……的挨揍。

这,难道不悲哀吗?

你,能停吗?

不打,还有别的办法吗?

不把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那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有的。

法国心理学家皮埃尔·佩利西耶的书《我就是你呀》的前面几章有详细的如何控制自己情绪并和对方交流沟通的有效方法。Chris Voss的书《Never split the difference》里教给你如何与任何人共情,甚至有说服恐怖分子听你的劝告的方法。你那不听话的孩子,至少不是被洗脑到要去搞圣战的恐怖分子吧?一行禅师的书中,多次提到过爱语和谛听,是对这类方法的很好总结。

好了,是不是有人开始想,“嘿,快别掉书袋了,读书不是我的菜”。如果你这么想,请你正好反思一下:这不正说明你为打孩子编的那些理由多么可笑吗?。宁可为了教育孩子走正道去揍他,也不愿意为了孩子好而去读一本书,有什么资格说为孩子好。打着爱孩子幌子打孩子了,骗谁呢?连本儿书你都不愿去读,显然说明了,正确的教育孩子这事儿对你不是那么重要。

冷静,冷静……

还是说一下,不用打骂管教孩子的思路吧。

先假设,你的孩子做了一件你认为该打的事儿。比如,他五岁,已经跟你一样学会了打人骂人。他照着你的脸打了一巴掌,骂你是个无能之辈。

我猜,你肯定想打回去,也肯定会打回去,恨不得把这个“欺师灭祖,目无长辈”的小东西“回炉另造”。

其实,你会打回去,理由只有一个:他打不过你。他要是跟恐怖分子一样身上绑了炸弹,你都不见得有去劝一句说的勇气,更别提谈判的能力。这种情况,你大概率也就把脑袋埋在沙子里,不管了。事实上,有许多家长虽然不打孩子,但面对孩子无理取闹时,会采取“不管”的姑息策略。

孩子有big feelings时,打大人时,大人放纵不管和打回去都会让孩子走向遇事使用暴力的习惯。

应对的前提,是你必须明白,愤怒的情绪,表达的其实是求助……

发怒,说明他遇到了一种情况,他不喜欢,备受挫折。挫折意味着失败,失败意味着危险,危险意味着要么战要么逃跑。危险就在眼前,跑是跑不了。他不知道怎么应对的情况造成的恐惧,使得人产生一股巨大的能量,要行动,要警告假想敌,用暴力与声音,震慑敌人,召唤同伙,给自己撞胆气。于是,巨大情绪和能量,会让人做出失控的打骂,威胁,撒泼等行为。

这是写在人类的DNA里的反应方式,遇到危险战或逃。你想打孩子时,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你选择了战。与孩子不同的是,你不是个孩子!是个大人啦*

大人必须明白,孩子的怒气,不是有意针对任何人的。他是在求救,他需要有人帮他应对使他失控的情况。你是打算以你的失控应对他的失控,造成更大的失控,还是选择做他的援军,制止失控,重获掌控?

应对孩子(甚至其他大人)的愤怒,成为她的盟军的方法:表达你的理解,进而帮助他消除内心的恐惧,最后引导他再有巨大的情绪时,识别它,然后直接用语言的方式求助,而不是用发怒的方式求助。

我之前不懂这个,没少跟我的儿子生气,因为他也经常有big feelings。而他一不听话,我就把他看做是挑战我,虽然没打过他,但也经常给他训哭喽。现在,他一出现发怒的状况,我就自动将其理解为他在求助,就会说,我看到你生气了,一定是你遇到了什么事儿需要帮忙了。有时候孩子并不能将事情原委说清楚,但是只要他开始试图说,情绪就会化解。等情绪消散,再逐渐教导他,遇到生气的事儿的时候,就一定要找大人帮忙。现在,他无缘无故发怒越来越少,主动找我说“我需要帮忙”的时候多起来了。

结语

我没打过儿子。我打孩子那一次,落在女儿身上。我为此非常后悔。

克服自己自动化的习惯和思维,很难。

我为了克服自己打孩子的冲动,其实做过许多事儿。比如,

没有恐惧,才能止息暴力。

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子孙孙都挨揍,暴力得从我这儿停。

2023-05-07 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