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out: post title: "新爸五年计划 - 345 读诗" date: "2024-01-28 06:44:09" categories: 父范学堂 auth: conge
脱口秀演员黄西的成名作里,有那么一段说:他在美国时,跟儿子外出,儿子总是跟他讲中文,让说中文也不听,于是大吼“if you don't speak English, GO HOME”。
这一段之所以引美国人发笑,是因为那句英文是美国的种族主义者会说的话:不说英语就滚回老家。所以,许多在国外生活的华人家庭,或明或潜的都有个规则,在家说中文,在外说当地语言。
黄西的这个段子其实对在美国的华人并没有特别好笑,因为,很少有华人家庭会真的遇到孩子在外面偏要讲跟家长讲中文的情况。
发生更多的是在家里,你让孩子跟你说中文时,他则偏不。
我家呢,没有在外必须说英文的规矩,但是跟孩子们明确说过许多次,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要说中文。
我们希望他们能保持双语,长大之后了解不同的文化,用更开放的角度看世界。
虽然我家有规矩,但执行的并不严格,两个孩子自己玩儿的时候,常常是和对方说英语。尤其是吵架的时候,似乎英语能说得更快。
当然,执行规矩不严格的还有我。他俩吵完架来告状的时候,我也老是不假思索的回答:“What do you want me to help?” (需要我帮什么忙?)
然后妻子就告诫我,说中文。
女儿在上中文学校,每天听说读都练一练。
儿子的中文,我们自己教。“你得抓紧一下,每天带儿子看看中文”,妻子说,“他最近又总说英文了”。
行吧。
我家教儿子中文,用的是《四五快读》。说实在的,教材挺好,儿子也通常很听话的跟我学。但是,儿子好动不好静,跟阵风似的,一会儿这里,一会儿那里,安静的认字,读课文,对他来说有些挑战。《四五快读》里,他对玩儿和文字相关的游戏最感兴趣。除此之外,别的他就不太上心。
教育专家说,要想发挥孩子的主动性,一个技巧就是让他们有所选择。
有一天,我看到书桌上放着的《古诗文诵读》,于是就问他,今天你想学课文还是读诗呀?
读诗,他说。
总是选新鲜的,是不是“风”性的人特点?
那就读诗。
我这个人,很少读诗。除了上学时语文课学过的诗,其他的就都不知道有啥了。
去年的时候,也曾刻意的找些诗来读,似乎也没有记住过什么诗句。
于是,我想,趁着教儿子,我自己也可以拓展一下自己的阅读边界。
于是,我和儿子两个人,就开始,每周花一点儿时间,一块儿读诗,讲诗,背诗。
我们背的第一首诗诗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多么俏皮。一边儿听着的女儿就说,她眼前仿佛就能看到画面。
儿子学诗也要玩儿着学。学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我挺欣赏这首诗的简洁意境,而在儿子眼里这首诗别有另一番趣味:
他说,我只读数字,你来读别的字。于是我俩就一起完成这首诗的诵读,而他只需要念,一……一……一……,哈哈哈。
念了几次,我说,那现在该我念一啦,“一”……然后,让我惊奇的是,剩下的字他也能念得差不多。
邵雍的《山村咏怀》,也是这种情况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他也是先只读数字,然后学会其他。我说,你瞧,只学会一,就能写诗啦。
最好玩的是学李白的《静夜思》。
他读完了,问我诗是什么意思。我教他读诗,一般是他不问我不讲,问了我猜讲。
我就说,这是诗人睡觉,半夜醒了,看到地上一片白,仿佛下了霜冻。然后问他,你才那时候是冬天还是夏天,诗人是不是清醒……
他又问什么是思故乡?
故乡就是老家。就像你爸爸我来了美国,而我们是从中国来的,中国就是我们的故乡。
我接着问他,你有时候总是半夜醒来,然后往大人床上来睡。你是因为为什么醒来呀?
“想妈妈”。
我说,你猜诗人在安静的夜里醒来,是不是跟你一样,也是想妈妈呀?
诗人不说想妈妈,却说思故乡。而妈妈在故乡。
哦,他也想妈妈。
是的。
写到这里,想到女儿两三岁时,我们也给她说过这首诗。给她讲解完了,她就把诗给改成了如下: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想妈妈 低头想妈妈
还记得她那时候稚气的语调和顽皮的表情……
昨天去参加跑团的活动,认识了好几个跑友。
跑团的召集人 Todd 看我留着长发,说我有“艺术气质“,我说不敢当……
不过,转念一想,我今年开始跟女儿 学琴,跟儿子学诗,要是坚持下去,说不能真的也能玩儿得起艺术,担得起这“慵懒的长发”,哈哈哈哈。
2024-01-28 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