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源文站点原文


layout: post title: "2024 三月读逻辑学,觉醒,小王子…5 本" date: "2024-04-04 14:56:08" categories: 阅读 auth: conge tags: 阅读 读书 读书笔记 数学 心理学 小说


逻辑只是工具,也有解决不了的悖论。

引子

本月阅读主题是逻辑学。

逻辑学

<img src="https://dou.img.lithub.cc/book/35077389.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1. 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

殷海光 / 2020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4-03-06 读过 | 逻辑学 | 豆瓣评分 7.9

我给它【4 星】:逻辑学入门书籍,为了增加可读性,写成了两个青年学生遇到疑问,去一个忧国忧民爱抽闷烟老教授家拜访求教的故事。通过故事和对话的方式传达逻辑学知识,大概是避免学术性教材的枯燥无味。

逻辑学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工具篇》,近代由布尔将逻辑转为计算。弗格森,罗素和怀海特则是逻辑学现代化的大家。这些人在现代语言学里也占有一席之地,因为逻辑的起作用其实是透过语言的。逻辑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自然语言的某种抽象。

逻辑定义为“必然有效的推论规律的科学”,其保证推理正确,也可帮助辨别描述的真假。按照此严格定义,只有演绎推理是合逻辑的“必然”性要求。逻辑不讲实证。而实证科学所依赖的归纳推理,因其是“或然”或“概然”的,并不一定符合逻辑。逻辑在科学中的作用是有限的,但也是基础性的。科学假设的提出,结果的解释都得符合逻辑才能得到承认。

个人看法:逻辑是个认识工具,其本身不具有真理性,但具有实在性和有用性。其有用之处在于验证真假。但它不关心对错好坏,也不能确定现象是否存在。其起源于自然语言,但超越自然语言,并可以用更为抽象的符号表示逻辑算法。

学习逻辑的目的,是学会将现实问题转化为逻辑问题,用逻辑方法去计算、解决、验证和论断。一个推论符合逻辑只能说明它符合逻辑,是否符合现实则不是逻辑所关心的。与概率统计一样,逻辑推断也是个 garbage in garbage out 的。

<img src="https://dou.img.lithub.cc/book/26421241.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2. 逻辑学是什么

陈波 / 2015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03-14 读过 | 逻辑学 | 豆瓣评分 8.4

我给它【4 星】:以古希腊和古中国的种种有名的悖论问题开篇,引出对逻辑学定义与功用。逻辑研究推理和论证,建立逻辑过程和标准以识别有效的推理和论证。在介绍了三大思想定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以及亚里士多德到莱布尼茨对逻辑学的贡献后。接下来的章节按照命题逻辑,词项逻辑,谓词逻辑的顺序介绍了演绎推理的规则,然后接受了归纳推理及其在批判性思维,数学,哲学和语言学中的应用。

个人认为本书的亮点是没有回避休谟对逻辑的批判。休谟真是厉害,可以说以一己之力把逻辑学以及以逻辑学为基础的实证科学限定了其能力范围。以后,凡是遇到讲逻辑却回避休谟问题的书,可知其有所隐藏。

另一亮点是,书中插图很好。埃舍尔的绘画,Peter Callesen 的纸雕,逻辑名家论著的封面,都引人思考逻辑与现实的关系。

总结一下个人所学:现实分有无,语句分真假,逻辑分对错。错的逻辑是不符合推理论证规则的谬误。但逻辑只能应用于有语句构成的语义世界,而推理对错无关真假。当语句与现实相符合则为真。在探索现实时,作为工具的逻辑,能保证的只有在前提为真且符合规则的时候,真的推论和论证有效。但逻辑不能保真,以逻辑为基础的数学、哲学、语言学,均不保真。哪怕演绎推理的结论是确然的。

寻求真相者,请直面现实。

<img src="https://dou.img.lithub.cc/book/35540677.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3. 逻辑哲学论

维特根斯坦 / 2021 /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24-03-23 读过 | 逻辑学,哲学 | 豆瓣评分 9.2

我给它【5 星】:维特根斯坦打算写一本书说尽哲学。他想让所有哲学家闭嘴,哲学之内不必言说,哲学之外哲学家不知道。“对于不可言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当然,似乎没有哲学家听他的。

读的黄敏译本。不讨我喜欢,以至于读到第三句“确定了这些事实,并确定了这就是所有事实,世界也就确定了。”我就因不能同意而读不下去了。然而另外一个版本翻译“事实为诸事实所规定,为他们即使全部事实所规定。”就可接受多了。

因世界不可被事实确定,世界有不可确定性。用“规定”就可以接受。

我对维特根斯坦的世界的理解:世界存在,人借助语言描述世界,为世界画像,形成自己的世界。描述即命题即句子。句子符合逻辑,逻辑是句子的抽象,其形式可用符号表示其形式,可以用符号推理。哲学只能是演绎的。演绎逻辑命题是重言式的,其结论确定的,也就是自明的,无须解释,与世界没有关系。因果律是幻觉。归纳不是逻辑,是概然的。个人用语言构筑世界,“自我”是世界的界限。现代世界是基于语言的幻觉。

一些评论:言辞语句非真相。可描述的世界只是世界的一部分。符合逻辑的描述是描述的一部分。世界有不可描述不符合逻辑的部分。对于不可言说的东西,我们可以指向,尝试,体验,投入。此书应当做成思维导图形式。

有哪位哲学家会闭嘴?

小说

<img src="https://dou.img.lithub.cc/book/20443559.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4. 小王子

[法]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法国]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 / 2013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4-03-17 读过 | 文学,外国文学,小说 | 豆瓣评分 8.1

我给它【4 星】: 你肯定会你喜欢《小王子》?因为其中写了你。

把 ID 改成了小王子的玫瑰的,一定做过向某人撒娇耍性子的事儿。也有人希望自己是那小狐狸吧,不想要猎人,想要肥鸡,可懂得事情哪里有完美。

读过一本观鸟的书。书中说,每次你将一只鸟儿从环境中认出来,你们之间就连上了一根细丝。你换一个时间再来,再次认出,就多一根细丝。渐渐的,你注意到它越来越多的细节,它与你越来月接近,那些细丝就编成线,线就编成带子,带子变成细绳变成粗绳。你再去它的领地,即便它不现身,你也能感受到它。

每个人从出生到长大,就不停的编织这样的的绳子。玫瑰给小王子编织的就是这样的绳子。有那么多人在你生命中出现,让你做这样那样的事,也是编这样的绳子。

你是不是和小王子一样,认为这是束缚,于是就跑了?跑了之后,渐渐活成了一个做正经事儿的正经人,孤独的王,固守书斋的地理学家,麻痹自己的酒鬼(哦,手机是你的酒瓶),墨守陈规的掌灯人,把星星变成数字的守财奴……?,于是你,忘了自己降临之初,其实是小王子……你烦,你离开了。才发现,那些关系早就牢不可破了。可,有个花朵会对你说,“你跑来跑去没有根,很可怜”吗?又会有个小狐狸,告诉你,那不是束缚,而是亲情、友情、爱情……是驯服。

小王子是你,玫瑰是你,狐狸是你,王、地理学家、酒鬼、掌灯人、爱慕虚荣者……都是你呀!

觉醒

<img src="https://dou.img.lithub.cc/book/4345439.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5. I Am That

Maharaj, Nisargadatta/ Dikshit, Sudhaker S. (EDT)/ Frydman, Maurice (TRN)

2024-03-15 读过 | 灵修,心灵,觉醒 | 豆瓣评分 0

我给它【5 星】: 马哈拉吉的这本书,由道友马维斯传到我眼前,合掌感恩。

马哈拉吉是一位印度悟道者,悟道之路是觅得“我是”,没有冥想,持咒或学习经文之类。历时三年得以证悟。

本书 101 篇问答录,整理自求道人与马哈拉吉的问与答。马哈拉吉知无不答,毫无保留。在网上找到一些他的音像资料,得见真容。他讲法时,并不闭目端坐做高深状,相反,他肢体动作丰富,声音铿锵,气势坚定,仿佛要用力将所悟之境投入求道者心中。

他所传之法大致总结如下:现实不似你所见。身心皆为虚妄,只存在思维中。思维创造世界。你本来是世界的觉察,看着这一切发生。却不知不觉与其认同,将思维基于记忆所创造的身心、自我和外境,错当成了真实。造梦者进入了梦中,在欲望与恐惧中,一边寻求享乐,一边遭遇苦痛。而真正的实相,语言不足表达,且称之为“I AM”,超越思维与意识。

若想到达“I AM”之境,马哈拉吉推荐的法门是类似于禅宗之“参”。参的问题是“我是什么”。具体的方法类似于剥洋葱似的回答“我不是什么”。把所有的“我不是”丢弃,当所有可挂在“我是”之后的脱落,剩下的就只有“我是”。

有疑问者,翻开此书,也许已有求道者替你问了。

2024-04-04 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