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out: post title: "2024 六月读动物保护,细雪,修行…… 7 本" date: "2024-07-14 06:39:44" categories: 阅读 auth: conge tags: 阅读 读书 读书笔记 动物保护 文学 觉醒
动物需要人类保护吗?
探测既创造,观察既干涉,接触既改变。
似乎人类安生一点儿,比非要去做点儿什么更好?
<img src="https://dou.img.lithub.cc/book/35058674.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英] 亚当•尼科尔森 著;[英] 凯特•博克瑟 绘 / 2020 /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4-06-29 读过 | 生态,科普 | 豆瓣评分 9.2
我给它【5 星】:鸟类有 11,000 多种,其中约有 3%(350 种)以海为生。书中,作者选取了 10 种介绍,而实际提到的鸟类则更多。
作者是个写作高手,他自己描写,也从其他文学家的作品里截取对海鸟的描写,他对海鸟的热爱在文字间流淌。驾驭风暴的暴风鹱,游牧大师海鹦,同类相食的鸥鸟,生于绝壁的三趾鸥,“社会化忠贞”的海鸦,象征贪婪与黑暗却被人类驯服的鸬鹚,用嗅觉地图表征大海的剪水鹱,凶猛冷漠的鲣鸟,不懂恐惧的大海雀,大天使般的聪慧信天翁。热爱但不偏爱。对于某些海鸟的凶猛,残暴描写,让人不寒而栗。“鲣鸟有着最小的瞳孔与最苍白也最清澈的虹膜,如同海蓝色沙漠里的一束黑暗,有着最高限度的冷淡,以及最低限度的慷慨”。
虽然同样都在大海之上讨生活,但海鸟们习性却并不相同。塑造不同行为模式的,是它们眼前的“周遭世界”,它们接触并感知的世界。在海鸟的“周遭世界”种,家最重要。被捕捉的海鸟一旦得到自由,第一时间就是要返家。为了养家,鱼最重要,为了鱼,遨游几万里也不在话下。一切,为了生存。
题目虽然是海鸟的哭泣,主题是探讨生态危机。但作者却非常隐忍而且冷静,直到介绍到第 9 种鸟的时候,才从历数人类对大海雀的灭绝做出的蠢事,引出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危机。在人类的“周遭世界”种,海鸟是餐桌上食物,猎奇的装饰,娱乐的猎物,研究保护的对象……有意无意的,人类通过直接杀,捕鱼业争夺其食物,四处旅行带来天敌与病菌,以及工业化改变环境的方式,大幅度减少了许多种海鸟的种群数量。
大自然似乎有某种中道,某种平衡。稍有偏离或失衡,轻则亡族,重则灭种。人类不停的扩展生存边界的同时,对其他物种带来伤害。不知鸟类是否知道自己的处境,人类又知道多少。所谓海鸟的眼泪,从爱鸟者的眼眶流出。
<img src="https://dou.img.lithub.cc/book/26341546.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美]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 / 2015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06-14 读过 | 环境保护,生态 | 豆瓣评分 8.7
我给它【4 星】: 普利策奖 2015 年获奖作品,核心主题是地球上正在经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而人类活动是灭绝的主要原因。
作者是个记者和科普作家,在本书的第十三章中,她每章记述一次科学考察之旅,并着重介绍一个物种——或濒危,或灭绝,或过的不错——以及它们是什么,在哪里生活,面临怎样的环境或者挑战。随着这些生物,她也对地球的山地,森林,草原,海洋等等地区进行了描写。
灭绝的概念,在 19 世纪的欧洲,由法国博物学家乔治·居维叶提出。之后,人们不断的发现大灭绝的可能证据,认为地球上有过五次大灭绝——大量生物在短时间内消失殆尽。而灭绝的原因有灾变说和渐进说。同时,环保主义者们认为当前人类在地球上取得生存优势,大肆扩展领地,从环境获取资源的做法,正在直接或间接的杀死大量物种。我们正处在第六次大灭绝,且我们是这次大灭绝的主要推动力:也因此,这次灭绝的将会被称为“人类纪“。
生命真的是脆弱,但生命也真是强大。脆弱在于,环境的微小改变就可能造成一个物种的灭绝。强大在于,每种生命都在一边生存,一边改变地球环境。在这一点上,人类和珊瑚类没有区别。
作者描写的发生在眼前的物种灭绝现象,的确触目惊心。然而,作者和一些科学家把一切归结为人类活动,总让我觉得太过主观。如果接受如此结论,那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什么呢?停止活动?为写这么一本书,作者四处旅行,对环境的造成影响,比普通人多处许多倍。科学家们为了观察蝙蝠,也毫不犹豫的扭断它的脖子。即便没有杀戮伴随,只是观察,但观察即接触,观察即干预。环保主义者们无法做到停止活动,又怎能要求他人停止追求生活。
也许,活着的终将灭绝。一定有很多人恐惧灭绝,不然就不会有环保主义者了。恐惧并非必须。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惧,推动着有些人去行动。人多了,动植物少了。人少了,动植物也许就多起来了吧。然而,物质能量守恒。所谓灭绝,不过是换个方式存在。恐惧个啥呢?
<img src="https://dou.img.lithub.cc/book/36084463.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美] 乔纳森·斯拉特 / 2022 / 光启书局
2024-06-08 读过 | 生物学,动物保护,旅行,科普 | 豆瓣评分 8.8
我给它【4 星】:作者为博士论文,去俄罗斯远东冰原上探查,追踪,捕捉,收集数据并研究一种名为“渔鹄”的猫头鹰。渔鹄居住在没有村庄道路或人的原始森林的河流旁边,在巨大的树上做巢,以捕鱼为生,体型很大,有着“木屑一般的棕色”身体和荧黄色的眼睛,罕见而隐瞒。除了俄罗斯的滨海边疆,渔鹄还在日本和中国有种群分布。
研究濒危鸟类,为的是保护。保护它们,就必须保护它们的栖息和捕猎地。人类的森林砍伐减少他们的巢树,渔猎与其争食,道路扰其安宁。作者与其合作伙伴的研究为保护这一物种制定了可行的方案,一些也被实行。
这本书很有意思,内核是科学研究与动物保护,但写法则像是探险旅游类书籍。在美国的城市长大的作者,做科研时,与当地的研究助理打交道,更要深入俄罗斯边疆,接触以打猎捕鱼为生的当地人。他以美国人的视角,体验彪悍的酒文化,热情的待客文化,坦诚相见的桑拿文化。这给整本书赋予了自然观察之外的人类观察和文化观察的角度。同时,我相信书中对野外科研过程详细的记录,也会让对野外科研有兴趣的读者有所共鸣与收获。作者的幽默感常能引人一笑。
阅读中,我时常想起两件事。一是我上大学的时候去北京南城的麋鹿苑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做志愿者经历,在那里我见到了恐龙蛋化石和被称为四不像的麋鹿。中心有一座做成多米诺骨牌排列的灭绝动物的墓碑,最后一块骨牌,是人类。用意很明显: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
另外一件,是关于我妻子。她如同本书作者一样,也是研究生时做野外研究。她多次去巴西的热带丛林,研究当地猴子的工具使用行为。她跟我讲过她在巴西的科研与旅行。那些经历,如果写出来,应当会非常精彩。
<img src="https://dou.img.lithub.cc/book/34461219.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日] 小林照幸 / 2019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06-04 读过 | 动物保护,环境保护 | 豆瓣评分 8.6
我给它【4 星】: 本书内容,是通过三个人的朱鹮保护故事为主线,介绍日本从认为朱鹮灭绝,到发现种群,进行保护,却最终让日本产朱鹮真正灭绝的过程。
“朱鹮老师”春雄,从杀戮战场归来,因为对生命的珍惜而致力保护朱鹮。他从匍匐观察、采集鸟粪开始,到成立爱护会,发表论文,为了朱鹮保护放弃升职可能。在朱鹮种群只有 24 只时候,春雄曾见过 22 只齐飞的场面,绝美,却如同遗言般,成为绝响。
宇治爱鸟护鸟,自称“鸟的用人”,获得一只朱鹮的信任。受命捕捉朱鹮,得到“徒手捕获之壮举”的表彰,却因此“壮举”而自认是朱鹮的“可耻叛徒”,一生内心煎熬,为朱鹮祈祷。
高野高治,以帮儿时伙伴为初心,在深山耕作水田,给朱鹮撒食。后参与朱鹮饲养和人工增殖的工作。
还有许多人与他们一起,为保护朱鹮努力。几十年的工作,也没能挽救日产朱鹮的灭绝命运。
最后,说说我对动物保护的理解。英语中有个成语,canary in a coal mine,矿井中的金丝雀。其来源是矿工带金丝雀下矿井,当金丝雀晕倒,就说明井下空有毒,得到预警的矿工就内及时撤离,防止中毒丧生。矿井中的金丝雀是预警的意思。
世界的濒危动植物,便是人类的“矿井金丝雀”。它们倒下,说明自然环境已经不适合生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无处可逃。如果不做点儿什么,那么倒下的就将是我们。人们为了发展经济,去破坏环境,是不可取的。动物保护的关键,是恢复环境到适合动植物生存的状态。因保护朱鹮而恢复生态农业的佐渡,农产品的受欢迎,也说明重视环保是明智之举。
书的再版后记中,记录了中日开展合作,把中国朱鹮引入日本,通过人工增殖、野外繁殖和环境保护,将朱鹮恢复到上千只,还算可安抚人心。
<img src="https://dou.img.lithub.cc/book/6313440.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日] 谷崎润一郎 / 2011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06-30 读过 | 长篇小说,外国文学,文学,小说 | 豆瓣评分 8.8
我给它【4 星】: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时期,作家不为战争服务,便遭打压。谷崎润一郎不助政府,反在那段时间里,埋头创作写相亲的《细雪》,算是作家的良心。
莳风家曾是大阪富豪,四姐妹,大姐鹤子和二姐幸子招赘婿成家,且大姐家继承家业,成为长房。
三妹名雪四妹名细,于是有书名 细雪。小说围绕细雪二人的亲事展开。
相亲嘛,媒人介绍撮合,双方先打听家世背景人品相貌,再接洽见面,之后接受或拒绝。就那么点儿事。可谷崎润一郎有本事平静的讲成三卷本的长篇。
相亲本应长房张罗。可大姐夫一家第一次给雪撮合婚事未果,跟另三个姐妹生了嫌隙,而不再主动过问。于是任务就落在二姐幸子一家身上。
幸子认为三妹雪子一个相貌美丽气质恬静的完美和式美人,会相当好嫁。可偏偏,四妹这位性格跳脱、心灵手巧、向往独立的西式女子,闹出私奔,影响了自己不说,还连带影响了雪子名声。就如同雪子妹妹姣好的脸庞莫名出现的斑,年龄越来越大的妹妹们一直待嫁,在幸子眼里成了莳风家脸面上难以遮掩的瑕疵。“结婚就会好的”,医生的话,算是说到幸子心里去了。
围绕相亲的故事,日本战时社会状况,与他国的关系,就如风俗画般展开。第一卷写雪子的一次失败相亲。第二部则聚焦妙子的情史。第三部则是细雪二人并行着写,二人各得归宿,好坏归读者自品吧。
整部书难说是多么有趣,但慢慢悠悠的流畅的读下来了。相亲的各种礼节、过程,处人与人相处的方式,得到细细的展现。在好面子这一点上,东亚人似乎有相通之处。
<img src="https://dou.img.lithub.cc/book/36892954.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日] 铃木祐 / 2024 /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24-06-29 读过 | 觉醒,开悟 | 豆瓣评分 6.8
我给它【5 星】: 此书讲适合与杨定一《不合理的快乐》一起读,前者讲离苦,后者讲得乐。
有人说此书是披着心理学外衣的佛学,也有人说是披着佛学外衣的心理学。作者并不是简单的谈论学问,给佛学以心理学支撑,给心理学以心理学方法。他想要的,是消除世间那无谓的痛苦消耗。离苦与得乐,其实是一回事。
怎么离苦得乐?作者抽丝拨茧讲的很清楚,苦来自于“自我”,而“自我”只是生命为生存而通过头脑制造的工具箱,帮助人们应对生存环境的各种挑战,解决各种问题。在帮助人们因对危险之后,这个工具箱却不会自己退休,相反把自己的生存当作要务,编造故事继续让人在恐慌,焦虑,抑郁,紧张中度日。离苦得乐,就要“消除自我”。
教会读者消除自我,体验“无我”的快乐,是本书的核心目的。为此,书中介绍了自我引发痛苦的机制;揭示了自我由“故事”构成;提供方法去建立“消除自我”时需要的身心安全感的基础;找出头脑中因人痛苦的“故事”和恶法;强调培养承认现实、接纳痛苦的能力的重要性。接着,介绍实现“无我”的练习,禅问(即参悟),止观。如果读完此书,只是获得知见,而没有行为上的跟进,也只能算是作者苦心白费,读者时间白搭。
补充一点,“无我”的精神练习,并非只有参悟与止观二途,但此二者却是伤害最小的途径。
<img src="https://dou.img.lithub.cc/book/36006220.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作者:小务虚 / 2022 /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24-06-24 读过 | 脑科学 修行 觉醒 | 豆瓣评分 7.6
我给它【3 星】:书中最打动我的内容,不是对脑科学的科普,也不是对觉醒的理解,而是作者对自己的写作与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与行为的觉察与反思,并根据觉察和反思逐渐修正自己的自动思维的过程。
他的脑科学知识并不扎实,或者说过于简化,简到会让专业人士挑出许多毛病。如果对脑科学了解比他多多人读此书,大概会连带着不去相信书中的核心观念:即,在生活工作中保持觉察和反省,用利他的态度为发心去做事,会身心愉快的取得成功。 书中对觉醒的理解,也只是到了与他人共情的地步。距离自我消解的觉醒还有些距离。
但作者自己的探索,一步一步的实践,能走到这一步,其实难能可贵。他的觉察、反思的功夫,确实非常踏实,对于如何利用情绪发现自己的私心,并且利用情绪产生和固化新的认知,掌握的非常厉害。以自身的经历作为例子,也足显出他的真诚。我觉得,把书中所有关于脑科学的东西都拿掉,也无损他的表达。
相信,如果作者不在此书的基础,继续学习与探究的话,与真正的觉醒相距不远。
2024-07-14 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