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有偏哲思的哲学和法哲学阅读,偏实用的学习和沟通方法阅读,最后以一本幻想小说结尾。
先是读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之后跟随千叶的阅读群读了两本历史角度讲述法哲学的书,一本聚焦英格兰从盎格鲁-萨克逊到大宪章时期的《英国普通法的形成》,另一本是通史《西方法律思想简史》,讲述从古希腊到现代的与立法司法执法的权力来源、以及作为立法根基的正当性的思想基础。法律规定如何处理争端,哲学探讨如何良好生活。法律,一定意义上,是哲学的显化规则。
之后读的《西蒙学习法漫画版》,《LIT》,《极简亲子对话法》可以说都与育儿、学习、教育有关。西蒙的学习法分四步,先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领域;进入领域后要树立目标,当下水平距离目标远的话,就要把任务分解,适合当下水平;最后,强调学习时要集中精神。《LIT》也讲学习与创造,甚至可以将其划分放入西蒙的学习框架中,但他的系统实际上更为复杂,毕竟是自己半生经历和经验的总结。他的方法,是不断发现值得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提问→模仿→实验”的过程去解决问题。生活的方方面面问题,都可以应用这个框架。《极简亲子对话法》虽然是以亲子沟通为核心问题,但其中的聆听和表达原则,适用范围可以很容易扩展到其他的沟通场景中去。学习也好,沟通也罢,个人的内在良好愿望和喜爱,是最好的指引与动力。
最后,读了一本青少年小说,算是进入女儿的阅读世界的一次尝试。
<img src="https://neodb.social/m/item/book/2025/09/03/05f34685-041d-4a29-83ac-53b89824c484.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2025-09-04 读过 | 哲学 | 豆瓣评分
我给它【10 分】:二刷理想国。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探讨的核心问题,不是政治政体,而是正义。柏拉图 虚构了 苏格拉底和一些人的对话,来探讨正义是什么,正义是否值得,以及如何达到正义?一开始,正义的问题是这样提出来的:“看上去正义是对强者有利的事”,而“非正义做得足够大,它就会比正义更强大、更自由、更能支配别人”。所谓强权即公理,小人常得志,人善被人欺。似乎正义还不如不正义呢。虽然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口说自己的主张,是诉诸权威,但他阐述正义的方式很有趣。
柏拉图认为人不能独立解决所有自身需求,需要在一个城邦中与许多人共同生活。于是,不如通过建立一个理想城邦的的思想实验,找出正义是什么。然后,再确定正义在个人那里的作用。
一个城邦要有物资生产者、贩卖运输者、零售者、医生、仲裁者等百姓;要有守护安全的守卫者,还要有统治者。每个阶层都有其重要的美德,分别是节制、勇敢、智慧。最好的统治者,柏拉图论证,是热爱智慧而无心统治的哲人王。对于其他的职业,也是要根据个人的能力而不是意愿安排。于是,正义,在这个理想国中,自然而然的,就是每个人安于自己的职责,服从安排,一人一事。听起来,正义即臣服。
他对比了另外四种政体与哲人王的城邦相比的劣势。寡头、专制的坏处显而易见。但他对于追求平等自由的政体必将导致独裁专制的论述,异常精彩。说起来,这似乎被二战前后法西斯和社会主义的政体的演变所证实了。
证明了城邦的美德之后,他笔锋一转,说理想国大概不会实现,且建成与否不重要。因为,他的目的还是要回到个人,说明个人该如何生活。他认为个人人格培养如同建立理想国一样。每个人都有有对应平民的欲望,对应守护者的荣誉感和对应统治者的理性。求财,求名,求真是三大快乐源泉。一个人就像一座城,也应具有节制,勇敢和智慧的美德,且而理智应领导荣誉与欲望。而正义,也就是臣服于自己的职责:生活井然有序,遵守种种美德,掌握真正的哲学。
关于正义的报偿:柏拉图论证了灵魂不灭,并讲了个轮回转世的故事后指出,正义者的报偿就是,哲学家可以跳出轮回上天堂。他提醒读者,当面临轮回选择时,要选做择明智求真的哲学家。理想国不是要建立乌托邦,而是指一个人要即是一座城,要像建立理想国一样,管理自己:节制欲望,振作勇气,培养理智,达到正义。
整本理想国缩略成一句话总:哲学家上天堂。
个人评价:斯多葛主义者的生活哲学,是成为柏拉图口中哲人王的具体路径。具体可参看现代人写的《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按照四种瑜伽的划分,此乃智慧瑜伽。
<img src="https://neodb.social/m/book/2021/11/28de5a09f4-cbf8-4733-824f-6f51e0e88a29.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2025-09-22 读过 | 历史,法学,法律,法理学 | 豆瓣评分
我给它【8 分】:本书是对法理学的一次远眺,从 20 是世纪末期望向古希腊的荷马时期,再按照时间顺序,由古至今,将西方法理学进行一次巡礼。
法理学也就是法哲学,或者哲学中与法律和法制相关的部分。在每个章节中,作者先是介绍该历史时期的王朝更替,经济发展,学术历程做简单的介绍。然后对一系列问题,结合该历史时期的学者观点,展开叙述。一些问题每章都会涉及,比如“历史国家(城邦)的基础、统治者权威及法律义务的渊源、习惯和立法的关系、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的理念、法治、衡平的观念、正义的实质、平等价值引申出的问题、自然法、财产的地位、刑法的正当目的及范围、万民法的理论”等。同时会提及其他一两个该时代出现的特别的问题。
本书探讨的核心之一是权力。法律的作用是裁决争端,裁决权背后是施加制裁的力量,而这力量得是受裁决的人认可的。所以究竟是民权王权神权哪个大,取决于民众服谁。当下的西方世界,多数民众谁也不服,所以是民权的世界,王权也在法律之下。而基于神权的自然法,也常以宣告人权的面目出现。
“衡平”epieikeia)的概念是我之前没有听说过的,指不依法律而产生的事实上的公正。这种情况是法律出现了漏洞,依法无法公正判决,而需要法官自由裁量的情况。
平等观念,自古就有。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到逐渐演变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类也逐渐做出了废除奴隶制,女性参与投票等种种进步。但划出阶级,通过消灭阶级而实现平等的努力,现在看来是血腥而失效的。因为依照人民民主专政建立起政体的人们发现,统治阶级仍在,压迫仍在。
西方世界的进步主义在法学界的代表是批判法学,宣称人们具有“去稳定权利”并用以反对法律的僵化。保守主义在法学上的代表则以“法的经济分析”为兴趣,认为法律有财富最大化倾向。一方是保守的、与财产相关的原始工具主义的力量,另一方是社会主义的、再分配的虚无主义的力量,互相交替。
法律是为了解决争议而出现的,而法理学本身却充满了争议。比如,关于法的来源,就有两种说法:集体权利来自自下而上的民众契约与出让,或者个体权利来自于上帝或自然的赋予。分别以二者为理论基础的自然法和民法各自边界的确立就是立法司法执法中无休止争论的来源。无论权力来自何方,根据行驶权力的主体不同,又有神权,王权,民权三种权力在思想和实践中争夺领地。就立法执法的实践中出现的法律形式划分,又有习惯法/定制法的分别。而且,欧美的法律也远非同质化的,英国的普通法与欧洲大陆的法律就有明显不同。而任何法律都无法适用所有可能情形,法官的自由裁量的领地改如何确定也常存争议。
当然,争议解决方式并非法律裁决一种。我希望看到更多的谈判、协商,更少的攻击、战争。
<img src="https://neodb.social/m/book/2021/11/28e03077f0-71ef-4218-b832-9d4406679f4f.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2025-09-15 读过 | 法学,法律,西方法史 | 豆瓣评分
我给它【8 分】:法律是解决争端、化解诉讼、调整行为的手段。英国普通法(common law),即在整个英格兰通用的习惯法体系。一般认为它是亨利二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而形成的。但很少有变革是凭空产生的。本书即是按照时间线,梳理英国普通法的形成过程。
中世纪的 5-6 世纪,日耳曼部落移民英格兰岛,建立诸多王国,开启了盎格鲁-萨克逊时期。到公元 9-10 世纪,威塞克斯王朝统一英格兰。1066 年的时候,因为英王无嗣,起了王位之争,最终来自诺曼底的威廉完成了大征服,终结盎格鲁-萨克逊时代,开启诺曼时代。诺曼时代比较短命,1154 年亨利二世即位,建立金雀花(安茹)王朝,扩大了王权。在王权与贵族斗争中落败,1215 年英王约翰签署了限制王权的《大宪章》,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
盎格鲁-诺曼时期,英格兰有国王法院、郡法院和百户区法院,以及领主的采邑法院用于解决诉讼与纠纷。其中最重要的,民众接触最多的,是贵族领主的法院。侵犯人身的暴力犯罪和侵犯财产的盗窃犯罪,其审判多在享有属人属地管辖权的领主的法院、百户区法院,以及县法院,只有最严重的案件或涉及领主司法懈怠的案件,才在王室法院裁决。对罪犯的惩罚,有没收财产。大征服之后造成的土地所有权占有权的诸多争端,多涉及领主,造成大量的诉讼进入王室法庭。而来自法院的没收与罚金,会给王室创收。这一切,都为王权的在司法中的扩大创造了需求与动力。
亨利二世执政时,大量使用巡回法院,将王权散播到王国各处。为了提高诉讼效率,这一时期王国进行了一系列司法改革,客观上削弱了贵族和领主们的地方司法权。其背后的推动力不仅是王权管理民众的扩张愿望,还有民众对司法正义和王室救济的需求。此时的改革,将暴力犯罪和抢劫犯罪纳入王权之诉。恢复土地权之诉、恢复祖先地产之诉以及所有权之诉也适用王室令状。
司法事务集中于国王法院,为形成在整个王国的普遍适用的普通法创造了条件。但,不甘被国王权力削弱的贵族们,又通过《大宪章》将王权限制了起来。《大宪章》强调审理程序的正当性,将既存的法律实践和被认可的新的习惯法进行汇编,转变成更加固定、更加规范的法律规则,使它适用于全体民众。
书中用于论证的史料,有国王律令,法庭的争端报告(通常由胜诉方记载)、特许状和令状、王室文献和法律典籍。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的多数法律活动并无记录。而记录下的未必幸存。历史的讲述,又脱不开讲述者的立场。阅读中要保持警醒。
<img src="https://neodb.social/m/item/doubanbook/2025/03/22/be7ee02d-7dc9-45d9-9820-f1d694ba5f54.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2025-09-15 读过 | 成长 | 豆瓣评分
我给它【8 分】:书名 LIT 是 Life Ignition Tools(人生启动工具)的首字母缩写,中文版将其翻译成觉照,个人觉得翻译得很好。
作者 Jeff Karp,出生于加拿大。儿时被诊断为 ADHD 伴有学习障碍。现今 50 岁的他,受聘于哈佛,发表过 170+学术论文,名下 100 多项发明专利,孵化创办 12 家生物科技公司,各种社会荣誉。他将自己学习职业生涯中对自己有帮助的学习工作方法,总结成 12 个“人生觉照工具”,在书中进行了分享。每一个方法的分享,他都借由自己和各行业中顶尖人物的经验,结合科学研究来说明。
ADHD 的人,普遍的问题是容易被内外届的各种现象吸引,无法长时间专注一件事。Karp 说自己开窍,是因为他问了老师一个问题,他的老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他“你是怎么想的呢?”顺着这个问题,他发现自己一在不停的想。当他认清了自己是在思想着的时候,他忽然好像就能控制自己的思想了。在母亲与导师支持下,他逐步发展出“观察→提问→模仿→实验”的自然启发式流程,用于学习,问题解决,自我发现,精力管理,家庭关系。
他指出头脑习惯处于低能量状态,通常需要付出一些能量来激发和唤醒,它才能高效工作。可以通过简单的改变“Flip the Switch”来截断日常惯性,重置思维模式;通过自己的情绪来识别真正激励自己的意义与价值,让内在需求唤醒行动力;做一个“机会主义者”,主动出击,获取多样化经历。用好奇心提问,挖掘洞见;与他人链接,帮助他人,从他人那里获取帮助,点燃他人,形成共振;接受失败,在失败中学习。在生活中找到打断自己走神的契机,重建专注;激发创造性;从自然中学习。总结起来,就是向内探寻,向外行动,质疑假设,探索实验。
他不仅仅注重理性,同时重视身体的与灵性的发展。这套工具的核心,是自己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目标,并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实现他们。这个过程要一直伴随着内观,反思,复盘,总结,学习并应用新方法,观察效果。
<img src="https://neodb.social/m/item/doubanbook/2025/09/04/997d40b0-03b3-48ea-a35a-030aefa42f5b.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2025-09-05 读过 | | 豆瓣评分
我给它【6 分】:学习学习再学习:先学会学习方法,再把学习方法应用到学习上。
开学了,读此书的目的是复习关于学习的道与术,在需要时,帮助孩子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本书的穿插大量漫画,可以让孩子自主阅读。文字部分难度不高,做家长的读起来相对轻松。适合中小学生和为他们的学习而操心的家长阅读。
西蒙就是赫伯特·西蒙,中文名是司马贺,认知科学开疆拓土的人物,科学通才。读过他的《认知:人行为背后的思维与智能》。“笨办法学写作”的开发者 cnfeat 非常推崇司马贺的《人工科学》(英文版为《the Sciences of Artificial》),并写过《司马贺的知识树》对“西蒙学习法”有更高阶的介绍。而本书,更像是多个地方拼接来的缝合怪,并不都是西蒙的方法。
西蒙推崇“有效学习”,其中包括积极的学习动机、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必要的时间投入三大要素。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则有 四个部分:第一步,选择学习领域;第二步,设定学习目标;第三步,拆分学习内容;第四步,集中精力学习。书主要根据这四步展开。
学习三因素中,动机最重要。我认为,现在的各种教材教具的制作和课程的编排,往往也都是按照在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老师在授课的时候,除了传授知识,都会传授学习方法。孩子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学不好,往往都不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孩子自己主动想学,就会自己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往其中投入大量时间。如果没有内在自驱动,什么方法也起不了作用。如果有了自驱力,会发现,周围充满了可以帮助自己的资源、组织和人。
所以,让孩子爱上学习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能让孩子爱上,至少要让他不讨厌学习。所以书中有一部分,专门强调作业的用处,考试的用处,来消除作业是负担,考试是评判的看法,突出作业帮助记忆,考试帮助查漏补缺,本质都是帮助孩子学习的帮手。消除对学习的负面情绪,是保持孩子学习劲头的重要一环。
剩下的,是做符合 SMART 的原则的目标计划,把大目标拆分为小目标的学习方法和通过习惯养成、学会放松、调节情绪的方式来培养注意力和提高学习效率了。
<img src="https://neodb.social/m/item/doubanbook/2025/06/24/068ed0f7-58b1-4f3b-8a1d-04d81c5823a1.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2025-10-01 读过 | 沟通,育儿 | 豆瓣评分
我给它【8 分】:言语沟通,在行动上由表达和聆听共同完成,目标是在相互理解基础上,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冲突,达成一致,形成合作。本书的核心是为父母提供一套理论和方法,帮助他们在处理亲子关系时,能应用言语沟通理解孩子的诉求,表达自己的关爱,化解冲突;并且通过一场场亲子对话,帮助孩子建立习惯,培养品格。
倾听时的三要三不要:要保持专注,不要心不在焉;要简单回应,不要打岔干扰;要总结询问,不要否定武断。
表达时的三要三不要:要客观描述,不要笼统评判;要理解指正,不要说教指责;要积极正面,不要消极负面。
书中大量举例,均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围绕解决三类问题组织:1)孩子与父母、同伴或兄弟姐们产生冲突时,家长如何帮助化解;2) 孩子缺乏自信,自律,不懂感恩时,家长如何鼓励和引导;3)在与家人出现育儿分歧时,父母如何在感恩的同时理解家人的顾虑基础上进行协调。
倾听时要专心专注,用合适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表示回应,要完整的倾听完,不打断不做臆测,听过之后做简单总结表示听懂并消除歧义,最后,对方要求建议时才给反馈。如果对方的表达充满情绪,要先理解感受,帮助对方疏解,不说教或直接给建议,夸奖要具体,提要求通过表达期望的方式。不评判,不对比,不威胁,不指责。
交流方式的改变,是相当难的一件事。但在亲子关系中学习良好沟通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亲子关系的重要纽带是彼此之间的爱。用爱的力量帮助自己学会使用耐心倾听和智慧表达的技巧,技能让父母成为更好的成人,也能给孩子们做出榜样,让他们成为掌握爱语与谛听能力的新一代。
<img src="https://neodb.social/m/item/googlebooks/2025/01/06/f20b111e-9aa9-49fd-8592-ea0f431573b7.jpg" width="150" height="2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2025-09-28 读过 | 小说,幻想 | 豆瓣评分
我给它【8 分】:讲的是龙族之间的战争。
背景设定:龙族分为几大种族——空翼、泥翼、沙翼、海翼、夜翼、雨翼等。空翼的女王去世后,她的三个女儿争夺王位,各自拉拢外族参战,夜翼则隐世中立。旧战未决之际,一则神谕出现:五只小龙将在三月同满之夜出壳,终结杀伐。各方势力开始寻找这五只“最明亮之夜”出生的小龙,但它们已被一个名为“和平之爪”的组织秘密保护起来。
故事由此展开。小龙们自出生起就被关在隐秘山洞中,接受战斗与知识训练。可他们终究忍受不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决定摆脱看管,提前踏上结束战争的旅程。
第一本书主要讲述他们逃离监管、被抓、险些在角斗场中被绞杀、再次逃脱,以及踏上寻亲之路的一系列冒险。
这些耐不住“学校”的小龙,主动走入战争的高压现实,接受社会毒打。在历险中,他们逐渐认识自己的来历与能力,重新夯实友情,体验战争,结交朋友。
虽然神谕站在他们这一边,但他们也意识到,胜利还很遥远。
整个系列共有十五本,而这,仅仅是开始。
读后和女儿讨论,为什么小龙们非要逃离自己的日常训练,没有得到同意就意图出山。她说,日复一日的被管着,可没人想要过这样的生活。我说,这不就应了毛不易的歌词,“太年轻的人,他总是不满足”了吗。..
2025-10-09 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