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Clubhouse 初体验" date: 2021-02-25T20:10:25+08:00 lastmod: 2021-02-25T20:10:25+08:00 draft: false slug: 3 image: cover.jpeg tags:
最近几天一直在使用 Clubhouse ,今天就来随便说一说自己的一些想法。
Clubhouse是一款由阿尔法探索公司(Alpha Exploration Co.)所发布的多人在线语音聊天社交软件。该软件于2020年4月发布,截至2021年2月该平台用户数超过200万。
以上更多介绍详见 维基百科
Clubhouse 目前只在 iOS 上提供,且需要邀请才能注册使用。由于一些原因,目前中国大陆的用户需要科学上网才能进入,+86 手机用户无法收到验证码。
功能上面,Clubhouse 只能使用语音进行交流,不能使用文字、图片、或短视频这些如今常用的交流手段。(比较单一但足够实用)
它是由一个个兴趣话题的房间组成的,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找到或创建自己感兴趣的 room ,与大家交流。
它的设计可以说没有房主的概念,而是主持人的角色。所以,大家的交流是在一个平等的关系上建立的。
线上音频交流并不是新鲜事物。
国内很早就有类似功能的就有YY语音可以媲美,作为以前YY语音的用户,不得不说在功能上YY语音早期是完胜 Clubhouse 的。区别在于,用户群体素质和能力相差很大,加上后期YY语音定位不清晰交流内容不能足够吸引更多的人,如今很多人已经基本不爱使用了。毕竟,国内的互联网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了。值得一提的是,网上有消息说为 Clubhouse 开发后端服务的技术团队领导人就是出身自YY语音的,这个消息不知真假,但很有意思。
国内外使用即时音频这种线上交流方式的软件还有一些,它们大多在功能上比 Clubhouse 丰富很多,可以说是大而美的。而且,用户群体也不算小,但为什么火不起来呢?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从美国硅谷出来的手机应用产品一开始都是只做 iOS 平台的,先从 iOS 用户群体找到产品的定位和盈利模式后再向其它平台扩散。从目前来看,Clubhouse 也正在经历这个过程。那么,从现在的用户群体来看,Clubhouse 目前应该算是非常成功的。毕竟,用户群体决定了产品的生存能力,内容和话题能够更好的吸引更多用户。
但我得说点其它的想法,我自己感觉目前 Clubhouse 的交流环境其实并不能长期火爆。网上有一些用户的反馈是说自己在使用后有一种中毒的感觉。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很多人这些年都已经失去了与人交流的环境,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话看似矛盾,其实细想,是真实存在的。线上交流从文字图片和视频这些方式,其实并不能替代人与人之间说话这种沟通方式,只能是辅助。这也是 Clubhouse 一出来就能迅速火爆的原因。但是,我要说的是一个现象。以前我也很喜欢在YY语音的各个公共频道里面听各种人闲聊,有时候也参与交流,当时也有这种中毒的感觉。为什么后来愿意去频道里面交流沟通甚至是闲聊的人越来越少了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是这样认为的。我们大多数人其实并不能随时在与人交流过程中都有灵感迸发妙语连珠的能力,普通人之间的交流很容易跑题或者冷场。一个频道或房间热度的保持需要有一些头脑超常人的灵魂人物的参与,去引导和控制话题的走向,有时候甚至是在做一些思想和知识的传播。但一个很难的问题是,那些头脑们并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管理或者说维持一个房间,需要一些「主持人」去接替他的职能,但思想和认知能力上的差距是不能替代的。短期内可以维持话题并发散思维,但尘归尘土归土,大家还是要为了生活和社会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换一个时间或事件,很容易一个新的产品就能迅速的吸引走大批用户,毕竟 Clubhouse 并没有做技术革新的事情,也很容易被模仿和超越。市面上随便一个用户基数比它大的线上产品都可以在功能上加入 Clubhouse 类似的能力,而且天然有用户群体。
那么,Clubhouse 能不能生存下去呢?我认为是能的。生存下去的关键问题还是在话题和定位,大而美的东西肯定会让用户迷失。如果能在专业话题上做到一些突出和贡献,大家在使用和分享上就能知道 Clubhouse 是在讨论什么,而不是一个音频交流工具。工具只能是工具,是可以被替代的,但产品文化不会。比如,我们使用 Youtube 是因为可以在上面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人在上面分享自己拍的 VLOG 或者兴趣视频,而且它足够方便,那么,为什么不用呢?这就是产品文化。一旦用户了解并习惯了,就可以被模仿但很难被超越。目前我认为 Clubhouse 最难的问题是怎么留住各个话题的头脑们,视频可以被分享和传播,但 Clubhouse 不能,设计也不允许,那么被动传播和主动传播的区别就很容易做出选择了。
那么,产品设计开发的同志们,你们看到机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