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源文

.. Kenneth Lee 版权所有 2018-2020

:Authors: Kenneth Lee :Version: 1.0

上不上补习班


这是两篇同一主题的论述的组合,分成两个小节。

第一篇

本文同时讨论中学教育和软件架构的问题。

今天有人问我,要不要给孩子补课。以我一贯作风,我的答案你也能猜到——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

我剖析一下这个模型:你一天有24个小时,假设10个小时睡觉吃饭,你剩下14个小时用来 学习,这些学习可以是学校的学习,也可以是补习班的学习。两者互相侵占。那个更好? 那是你要想的问题了。

其实除了这两个时间,你还有其他时间需要分配:锻炼,交友,家务,玩乐,放松。很多 人上补习班可能想填掉这些时间,但我要提醒你:

缺乏锻炼身体不好,也会影响学习效果

缺少交友精神不良

缺少家务四体不勤,对很多学习的东西都理解不深(特别是物理),也影响对细节的理解 能力

缺少玩乐缺乏聚焦,追求的能力

缺少放松会拉断你的神经,导致你的学习完全无效。

对于我们这些“求道”者来说,我们注重冷冰冰的事实,然后做正确的选择,不靠个人的“期 望”来强行实施。你只能根据你自己的小孩的情况进行“道法自然”,决定如何分配这个时间 ,强调任何一个要素,都无法达成你的实际目的。

但对于补习班,我还有一个要素要给一些家长强调出来的。就是培养“逻辑链”能力的时间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补习班教育,都是老师对学生的灌输。灌输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 是信息会丢失,而且丢失了你也不知道。老师给你讲欧姆定律,直接说R=V/I,但他可没有 告诉你电如何产生,如果I不足的时候是怎么样的,V是如何被保持的,所以,他讲了一个 事实,你取了你认为重要的属性,但你不知道其他属性到底应该记住还是不应该记住,你 无条件记住,这个过程是非常低效的。

如果你在分配时间的时候过度提升学校教育和补习班教育的教育,就覆盖了学生“独立思考 ”的时间。这个时间,应该是他(她)用来建逻辑,考虑:

  1. 这是个什么问题?

  2.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

  3.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可以有哪些变化?

这些问题的时间。侵占了这个时间,他(她)的学习效率是非常低的。

我从小就好为人师,初二就开始教初三的亲戚解方程。以教代学,就是一种非常好的逻辑 链培养方法。教会了别人,就是你补足整个逻辑链的方法,这时这个知识才是你的。所以 ,如果可以,大部分情况下,可能为学生留足预习和整理笔记的时间,比送他(她)去补 习班要重要得多。

好了,现在谈软件架构(家长们可以忽略了)。昨天我们开技术规划评审,评估了几个领 域的技术规划。我觉得有些领域的规划很成问题。这和这里的问题如出一辙。就是那个上 面提出了很多观点,很多信息,比如什么谁谁退出某某市场啦,某某市场的份额是多少啦 ,HPC内存和计算能力Bound的评估模型是什么样啦……

大家对这些技术讨论得热火朝天,但我完全无感——我的问题是:逻辑链呢?这些讨论就算 都对,我的钱从哪里赚回来?人家退出的市场我们进不进入?进入我们的优势是什么?还 缺什么,这个缺掉的东西怎么补全?收购,开发,还是合作?

这就是不求名而求道,求名是看见什么讨论什么,求道是看着目标来挑选名,然后真正把 这个名变成“道”。而不是一直活在名里。

昨天还有人问我怎么有怎么多时间写这些东西。你当然没有时间,你见一个名就想着拿这 个名变现。所以遇到一个Bug,都可以试试换这个参数?试试换这个部件?试试……你的事情 可以永远做不完(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见到一个名,第一件事是找出它的逻辑链,能 够一开始就捏死这个名就先捏死它——在你眼中,这些不能变现,当然是浪费时间了。

第二篇

这个专栏的最后一篇写的是“上不上补习班”。这个问题本来是和朋友间讨论的,没想到天 道好还,居然也落到我自己头上了。因为我家姑娘也开始来问我:“我要上补习班”这个问 题了。

上一篇我也说了,这个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在对我来说,还真的是“具体问题”了 。其实在她问我之前,我身边已经有很多说要送小孩去上补习班的家长了,而且我发现, 问题在于,这些送小孩去补习班的,基本上不是家长的要求,而是孩子自己的要求。

这个事情引起了我的敏感,所以我开始从我家姑娘这里开始调查起:你的成绩不错,为什 么要去上补习班。

答案是:“年级里其他成绩更好的同学,也都上了补习班。”言下之意,“如果不上,我会吃 亏”。

她还补充了一句:“部分成绩特别好的同学,甚至可以通过考试,免费上补习班呢,我觉得 我也行。”

啊,这个信息就引起我的警惕了。你老子我混迹江湖这么多年,这些企业的德行还是很清 楚的——无利不早起,怎么会有企业会愿意做亏本的买卖?稍动脑筋,就可以明白这个商业 策略可能是什么:找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来学习,怎么教成绩都好,然后就能成为这些机构 的活招牌(我们教的学生成绩好),然后就可以忽悠其他成绩差的学生来。而对于同是成 绩好的,也会形成推动力,你看李某某也去上补习班了,我张某某也要上,李某某看到张 某某上了,暗自庆幸:“辛亏我也上了”。这叫互相推动,就像那个印第安人的笑话:

秋天到了,住在偏远地区的印第安人询问他们的新酋长——即将来临的冬天是冷还是暖。由 于这个酋长生活在现代社会,从未被传授古老的秘密。他看了看天空,实在无法告诉同伴 们天气将会如何。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答复他的部落说,冬天将会很冷,住在村落的 伙计们应该多收集木材以备越冬。

这个酋长还是一个很务实的头领。过了几天,他灵机一动,钻进电话亭,给国家天气服务 中心打了个电话:“请问即将来临的冬天会冷吗?”

“这个冬天看起来会相当的冷!”服务处的气象学家答复说。

于是酋长回到他的人民中间,告诉他们多收集一些木材有备无患。

一周后,酋长又打电话给天气服务中心:“今冬会非常冷吗?”

“是的。”服务中心的那个人再次答道“肯定是个非常冷的冬天。”

酋长再次回到村庄,命令他的臣民把所能见到的木块都收集起来。

两周后,酋长忍不住又打电话给服务中心:“你能百分之百确定今年冬天非常冷吗?”

“绝对肯定!”那个人说“这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冷冬!”

“你怎能如此肯定?”酋长有些疑问。

预报员回答说“你没看见那些印第安人发疯似地收集木头吗?”

这怎么看怎么都是一个陷阱。

然后女儿给了我第二个理由:这些补习老师能力可能比学校的老师强,他们说有几个都是 清华毕业的。

我综合考量,认为这个不靠谱。我所在的企业算是不错的企业了,尼玛我每年去清华招聘 人家都看不上,这些人愿意跑去培训机构里面去当补习老师?——就算是真的吧,这些人的 水平也就那么回事了。

再考量一下,你们老师平时是怎么讨论这些补习老师的?——这应该有共识,我们的感觉是 你们正式的老师看不上他们,那凭什么,补习班的这种批量化生产的老师会比正式学校的 老师更有水平呢?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补习班的内部有“猜题”能力的人,能猜对下次考试的题目。这个我 有另外的证据,但不在这里写。

然后我听到第三个理由:即便如此,多听听也没有坏啊。

我这个我更加有不同看法。首先,我说,你每天学习差不多到11点,星期六星期天也花了 大量的时间在锻炼和学习上,你把时间投资在一个方法上,必然放弃了另一个方法上的投 资。你已经听了学校老师的叙述了,如果你没有听懂,凭什么你去一个培训机构再听一次 就会懂?中学的知识基本上是重复的,是对同一个概念的反复分析,不是个广度问题,而 是个深度问题。深度问题就需要有自己的反向思考的过程,通过不断用新的质疑去认知自 己的逻辑链,把自己的逻辑补全,不懂的再去问老师,慢慢把概念掌握透。但你现在听完 老师讲了,不去细化自己的逻辑链,却去找另一个人重新把这些概念讲一遍,你难道就不 害怕,这给你一个虚假的安全感,让你在这种通过听课实现的“我正在努力”的安全感中, 白白地落后于人?

所以,我今天还给她写了这个文档:

    :doc:`../软件构架设计/如何撰写技术交底书`

在这个例子中,一个教科书式的宣讲,不能给学生带来任何知识,而需要学生自己实作, 反思,建链,然后得到那个知识。而反复重新听那个教科书的复述,除了浪费时间和给自 己营造“我在学习”的安全感,还能带来什么呢?

当然,我最后说,选择在你,如果你考虑完这些意见还要要尝试,可能你掌握了我不知道 的信息,我也可以给予支持。我家姑娘听了我的意见,想了很久,后来跟我说:“我心里觉 得你是对的。但实在很难平静,因为眼睁睁看着成绩一样好的同学都去了,自己不去实在 是很担心啊,关键是这个问题没得回头,选错了就是失败啊”

我很高兴,我说:你终于开始理解你老子这一行的难处了,开始明白什么叫战略了。其出 弥远,其知弥少。我就是天天这样,明明看见在眼前的利益,都不能去拿,而是要保持在 既定的战略上。战略执行,就是这样定下来了,在一定程度上,要闭上眼睛,拒绝好处, 坚守在稳定的路径上啊。

补充1-20181019

今天去开家长会,补充一些和这个讨论相关的信息:

学校老师也认为:不建议成绩好的学生去补习,因为补习班通常会超纲,超纲(同时面向 考试)的补习对学生意义不大。我认为这个证据很Solid。本文的讨论中,有一位读者提到 ,学生分层级进行教学对好成绩的学生会很有帮助。我赞成这个看法。而这次家长会,发 现其实学校也有一样的看法。他们提出了一个措施,采用分层走读的形式,老师按学生水 平的高低选择不同分班去课。其实从第二点上可以看出,现在的公立学校的教学水平其实 是相当高的,这次家长会分了多个科目,每个科目有一位老师介绍本科的学习要领,水平 都相当高,反正我是挑不出逻辑破绽。很多家长或者培训机构觉得可以挑战这些老师的策 略,我觉得都是想多了。

补充2-20181028

今天陪小孩去试听了一节培训机构的物理课。又有一些总结,供作为对这个问题讨论的参 考。

我个人认为,培训机构,无论老师的水平是高是低,体制决定了对大部分学生不是有利, 而是有害。我的论据如下:

我注意到在上课的过程中,有不少学生迟到,但老师只能说“下次不要这样了”。考究这个 原因,我认为是:培训机构对学生没有强制力,如果对学生严厉,要求守规矩,学生就没 有动力来。所以,对培训机构来说,学生是顾客,是上帝,是讨好的对象。而学习是个痛 苦的过程,本来就是要动脑的,如果老师不能让学生越过这个痛苦的过程,相当于戴着镣 铐跳舞,整个效果都会受到影响。承第一点,我注意到,老师在控制整个讲课节奏的过程 中,使用的是有点像做游戏的人的策略。很多人愿意在游戏中种花,在游戏中做饭,却不 愿意在现实中种花和做饭。为什么?因为游戏设计师设计游戏的时候遵循一个原则:在玩 家失去耐心前,要让他获得成功感。但世界设计师(简称上帝)没有这个觉悟。所以,你 在游戏中能种好一朵花,不表示你在现实中可以种好一朵花。同样,由于培训机构有前面 提到的那个障碍,你在培训机构中获得的满足感,不能支持你在实际学习中获得响应的成 功。承第二点,我看到培训老师的手法是这样的:他喜欢用这样的表述:“电路断路有如下 三种情况,1……2……3……,一定要记住,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比如下面这道题……”。这给你一 种感觉,似乎你记住一些东西了,然后比别人更快。这个陷阱如图1,假定有一个基础的原 理(或者定理),基于这个原理,可以推出多个引理,这个引理接着会推出更多的引理。 然后我教你第三层的引理,然后用这个引理帮你解决几个问题,你就会觉得我很了不起, 因为就凭着课本的知识,你是没有理由这么快就解决这个问题的。但如果你沉迷在这种成 功感中,你就会错过了学好基础定理的内涵和外延本身上面了。用这种方法学习的学生, 偶尔可以出来装一下B,但越往后学,就会越被动,因为漏掉的东西越来越多。这种情况积 累下去,就无法回头了。

    .. figure:: _static/定理树.jpg

学习从来不是简单的灌输过程,而是知识对于你原有逻辑体系冲击和互相接纳的过程。希 望没有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却让自己感觉安全,和通过玩游戏学会现实一样,只不过是自欺 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