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源文

余食赘形


解释道德经“愚民“的概念。

原文如下:::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
    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
    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企
    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
    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名好一点是道的其中一个抽象,差一点就是天马行空,是你脑子里的自嗨。所以名字有两 类,一类是你自己认为的,一类是别人认为的。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信是别人的,你的 行为让人不信,别人就不信,你自己信不信,不改变这个事实。你大喊大叫:“我这是真的 ,你们一定要信我啊,不信我杀你祖宗十八代啊”,别人口头上可能会说:“好吧,信了, 信了”。其实他还是不信。信不信,不是你说的或者做的,是“他”认为的。你甚至可以做假 让人信,但你自己信不信本身,无补于事。所以,你自己把脚踮得再高,也不是别人认为 的“立”(比别人高),你的胯迈得再开,也不是别人认为的“行”(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自己觉得自己对,不是别人认为的“对”,自己觉得自己牛逼,不是别人认为你“牛逼”。从 道的角度说,这是在很多的名(不同的人抽象的概念中),加一个多余的概念,多此一举 ,吃饱了撑的。

这说起来啊,好像变成“求名”了。其实这是另一个角度,整体策略上,你是把名做成一( 众人的一),成了一,没有美丑善恶的对比了,就无名和无为了。但你具体去领导一件事 ,说的东西具体需要有人听,就得解决这个“信”的问题(本质上就是个名的问题),最终 的策略就会是少说多做,把目光放在构成“他们”的名称空间,而不是你自己的名称空间。 如果你老想把心思停在一个固定的“名”上,希望有万能的策略,有人能告诉你:第一步怎 么做,第二步怎么做……那你就不能看《道德经》,你得去看《弟子规》……

用一个例子去说明这个概念:你要让更多人去摆摊,发展经济。你不能只在那里大喊摆摊 好啊,摆摊提振经济啊,摊里自有黄金屋啊,这没有人会信。这叫信不足焉,有不足焉。 你真正要做的是增加摊位,做好管理,说不定还可以报导一些摆摊和城管和睦相处的例子 ,然后你还可以降低小额贷款的利息和门槛。这样,人们看到有利益了,就会有人去做这 个事情。这个事情不会容易,他们会互相斗智斗勇,他们还会和管理人员,银行,消费者 也斗智斗勇,最后赚到钱了,人们看到的是这些斗智斗勇,没有人记得安排下那些摊位, 管理,低额贷款的人,你看来什么都没有干,你“无为”。圣人做别人的“名”,不做自己的“ 名”,所以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要自己的名的,就没有了集体的名。圣人无名,所以集体 才有名。

你干了很多事,他们都看见了,但他们都看不见,在他们的“名”中,这些事情不存在。现 在明白圣人是什么了?你们都不想当圣人的,你们喜欢“我是圣人”这个名而已。待到山花 烂漫时,他在丛中笑。人类不感激罗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