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enneth Lee 版权所有 2017-2019
:Authors: Kenneth Lee :Version: 1.0
:dtag:西游记
初中《西游记》导读1:背景
最近开了一个家长会,老师建议要陪孩子一起读书,正好女儿和外甥女(根据学校的安排 )都在看《西游记》,我就把书看了一遍,然后给她们写了这个导读,帮助她们的阅读。 也放在这里,供其他有兴趣的家长参考。
这个系列目标是写10篇。第一篇写整个系列的思路,后面各篇都找一个主题来探讨,会和 两位小Lady的阅读进度尽可能匹配。但目标不是要一点一滴介绍西游记的每个章节,而是 通过一些介绍,学会可以怎么自己去看懂更多的部分。
我这个导读,写给初中生看。但我不会隐藏任何所谓“不健康”,“小孩不懂”的东西。那样 做是蠢人的自以为是。少年不能掌握的是细节,不是技巧。所以,我说这个导读是写给初 中学生看的,不表示我会把《西游记》童话化(童话化的版本你们也看过了,不需要我帮 忙再童话化一次,这次你们看的是原本),而是说,我会忽略很多从成人世界类比中才会 得到的感悟,那些东西,你急着要感悟也没有意义,你今天的阅读,会像种子一样种在你 的心里,当你经历一些事的时候,这颗种子会绽放出来,这是阅读能给你带来的事后好处 。但我们阅读,首先享受的是阅读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不能给你带来快乐,那这个阅读 也失去它的意义了。
阅读《西游记》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语文”最重要学的是什么?我认为是学习“言为心声 ”,就是能说得清楚一件事,又能听得懂别人说什么。这个事情看来容易,其实很难,小学 的时候,你们已经有体会了,很多时候你们描述一件事情,连主语都用不好:“小明去上学 ,他冲了过来,打了小明一下,他打回来,他就跑,他撞到墙上,刚才他还拿了一瓶汽水 ,在墙上碎了……”,这样的描述比比皆是。时间先后,描述的主谓宾你们都掌握不好。经过 6年的学习,你们已经没有这个问题了。
现在下一步,你要学“中国文化”了。中国文化是什么呢?“中国文化”就是说,当别人说“你 再牛也飞不出班主任的手掌心”,你能知道别人用的比喻是孙悟空和如来佛赌赛的事情,你 能知道别人在说什么。更深入一点,也许你知道水中捞月是什么意思,但你是否知道窑头 土胚,壁中安柱是什么意思?语言,或者说描述,它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语言本身能 表达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喻出来的含义。而比喻的基础,就是“文化”。更更深入一点,前 面三个相同含义的比喻,窑头,壁中,水中,三个位置都不一样。这种可以使用“多变”来 反映”永恒“的方法,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种东西就连翻译都无法翻译了。这也是文 化的一部分。因为你是一个中国人,在中国这个环境中生活,学习中国的文化,阅读中国 的经典,就是学习中非常基础的一部分了。
阅读的乐趣来自平常心。什么是平常心呢?首先,不要像小学学习那样,看一个故事,就 想找这个故事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那种训练是必须的。但那个无法带来阅读乐趣 ,现在我们要学会找到阅读的乐趣。全世界的人都喜欢八卦(Gossip),英国人有酒吧,中 国人有榕树下, 全世界都喜欢微信/Twitter,因为八卦是人的天性。而阅读的快乐,首先 是“八卦心”,就是想听有趣的故事。让故事给自己带来快乐,这就是平常心。
我们看懂别人说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找到有趣的东西,就可以了。不用去想这个“教会了 我什么东西”,“这个让我懂得了某某道理”,“这个让我深深地爱上了中国文化”。这就是平 常心。
进一步说,也许很多你的同学会看一些《名家解读》,或者去听很多《西游解密》。这些 东西可以用来装Cool。但那些仅仅是装Cool,并没有半分阅读的乐趣在里面,因为那些并 不是你的东西。那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种”学习“,你在课堂内要背诵,要学习的东西多了 ,那些东西足够你装Cool的了,阅读的时候,还是简单留给阅读的快乐。这实际上是一种 另类的“学习”,这个道理,你们终究会体会到。
也许在你看完原书以后,看一些解读,了解一些新鲜的想法,能给你带来另一个乐趣,但 小说不是用来装Cool的。故事就是故事,故事是会给你帮助的,但不需要你去找。你口袋 里放一块石头,想用来打鸟的时候就可以打鸟,想用来垫桌子就可以垫桌子,想用来做砝 码就可以用来做砝码。你不需要一开始就想好要用来盖房子,然后眼睁睁看着鸟在面前都 想不起可以用这个石头砸它的。
所以,我称我这里写的这个叫“导读”,意思是,我也没打算给你讲解什么,但这个故事中 ,有一些简单的,默认你知道的东西,因为时代的久远,文化的差异,你不一定能够意识 到,我帮忙点出来,让你可以聚焦而已。
关于平常心,最后还想补充一点点:我们用平常心读书,尽量不用阴谋论,我们看书的表 面意思,不去乱猜人家的目的,孙悟空打死六耳猕猴,打死就打死了,这是个结果,我们 不轻易去揣摩孙悟空的用心是忌才,灭口还是除妖。我们用结果来看书,不轻易诛心。考 虑用心的问题可以慢慢来,但上来就诛心,也会让我们看不到实质的。 诛心这种东西,边 界很难判断,但我们可以先存了这个心,阅读的时候具体情况再考虑。
好了,现在我们要说一些阅读这本书的要领了。很多中学生都不喜欢看《西游记》,觉得 它很没劲,因为反正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会有神仙来救,一点都不惊险,很没劲。这个 就是我要提点的地方了,你的关注点错了。《西游记》的描写手法是戏剧化的。戏剧化的 意思……也许你们应该去找一出粤剧来看看感受一下。戏剧化的意思是:故事不是第一位的— —唱歌才是。
想象一下,你生活在古代,忙了一天,围在榕树下,听人讲故事。故事是有趣,但连续这 样听着,很没有意思是不是?所以啊,中间给你唱一段,这才过瘾啊。但光是唱歌,感情 投入不进去,得有个故事作为背景,这个背景不需要很写实,有那个意思就可以了,到了 一个具体的场景,浅唱低吟,尽诉心中情。听了半天故事,这首曲子才是核心。如果你看 粤剧,大部分都是才子佳人,才子上京赶考,路遇佳人相助,得中状元,回来佳人已缈, 在灵堂深情一曲,配上《妆台秋思》这种感情深重的曲调,这才是看一晚上粤剧的最重要 的华彩。没有故事的铺垫,华彩就没有那种气氛和色彩,粤剧的核心是”唱“,故事是写意 的,抽象的,并不是和侦探小说那样靠情节推动的。
这个表现得最明显的是第九回,那两个渔翁和樵子,在那里斗诗斗了半天,一点情节推进 都没有,你直接说你“打鱼打得好,是有人帮你算命”不就好了?他偏不,他非要说你这山 清不如我这水秀,或者你这水秀不如我山清,争来争去,其实最后目的都是唱歌。
烟波万里扁舟小,静依孤篷,西施声音绕。涤虑洗心名利少,闲攀蓼穗蒹葭草。数点沙鸥 堪乐道,柳岸芦湾,妻子同欢笑……
人在山水中,江湖与身同体,看天地变幻,妻、子常为伴,恍似永恒,好听吗?
一叶小舟随所寓,万迭烟波无恐惧。垂钩撒网捉鲜鳞,没酱腻,偏有味,老妻稚子团圆会 。鱼多又货长安市,换得香醪吃个醉。蓑衣当被卧秋江,鼾鼾睡,无忧虑,不恋人间荣与 贵……
逍遥吧?
唐僧西出长安,乍别故土,正是季秋时节:
数村木落芦花碎,几树枫杨红叶坠.路途烟雨故人稀,黄菊丽,山骨细,水寒荷破人憔悴.白苹 红蓼霜天雪,落霞孤鹜长空坠.依稀黯淡野云飞,玄鸟去,宾鸿至,嘹嘹呖呖声宵碎
既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又是远离故土步向未知的凄凉落魄。
后面从人被吃,一人独力逃命:
这岭上,真个是:寒飒飒雨林风,响潺潺涧下水,香馥馥野花开,密丛丛乱石磊,闹嚷嚷 鹿与猿,一队队獐和麂,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那长老,战兢兢心不宁,这马儿 ,力怯怯蹄难举
看人间苦痛,尤幸暖屋灯前,转头懒翻书……
很多人看《西游记》老想着追情节,但整个《西游记》的精华都不在情节上(但情节有很 大的作用,后面我会专门谈怎么欣赏它的情节),放过了最重要,最好看的东西,当然会 觉得西游记很无聊了。
《西游记》的戏剧化,还体现在军事上的写意了。如果你看过三国和其他的演义小说,你 就会发现,中国古时的故事,都喜欢用将军取代军队。比如马超带了3万人打败曹洪5万人 。他们不会写双方主将如何指挥军队,如何加强训练,如何调度……这东西听起来没有意思 ,而且——很重要的——这样写不利于唱歌。 所以这些作者选择了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用主 将代替军队,直接说马超神勇过人,几个回合,打得曹洪两膀酸麻,回马就走,西凉人马 乘机掩杀……这听起来好像士兵都是陪衬的。实际上这只是个写作惯例。
所以,你看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对抗十万天兵,取经的时候好像谁都搞不过,那是要 看他背后有多少人的。还有你看观音好像很厉害,但抓孙悟空的时候要调二郎神出手,都 是这种写作手法带来的错觉。在这种写作手法下,你不能在意到底谁最厉害,你只能看“输 赢”,不能去计算战力高低的。因为输赢是要看当时背后的部队数量的。
还有故事中比比皆是的在生死面前不忘耍嘴皮子啊,打架之前自报家门,把自己祖宗十八 代的历史都供出来啊,都是戏剧化的表现,都是一种写意。
《西游记》的写意还涉及到故事情节的安排和哲学实体化,所有的这些写意,都是一种背 景的“虚化”,让你聚焦的故事的主题上,我们下一篇会看看故事情节的上,《西游记》突 出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