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源文

.. Kenneth Lee 版权所有 2016-2020

:Authors: Kenneth Lee :Version: 1.0

:dtag:西游记

初中《西游记》导读5-谈一下文笔问题


前一篇导读下面有一个评论,那个人说:“文笔还可以再烂一点么”。这个人态度很不好, 我不喜欢他,我更倾向于认为他是看第三篇说宗教问题的时候受到冒犯了,所以找个由头 来骂我一把。

但这个事情关系不大,我们做人其实很多时候没有必要被人家说一句话就左右了。这个你 们慢慢长大就明白了,这个世界上,众人的语言才有力量,个人的语言是没有力量的,如 果个人的语言就可以吹得动你,你这个人就太轻了。你甚至记住对方都是浪费精力的。

但无论如何,我对他提的话题却很有兴趣,因为我早就想谈这个问题了。他说的是对的, 我的文笔是比较差的。

什么叫“文笔”呢? 就是你的描述本身的美感。

“到了傍晚,我们来到河边,这里简直美极了,还有好多乱七八糟的鸟在河边飞,好好看啊 ”,这没有什么美感,还废话连篇。

“我们路过一条美丽的小河,河上波光粼粼”,这好多了,这表现的是一种,午后阳光灿烂 ,描述者心情愉悦的感受。但这个描述好比较简单,谁都能学会,还是小学生水平。

“河上雾气奔腾,在白垩山峰的斜坡上盘旋,像条没有脑袋的灰色巨蛇,爬进了峡谷。左岸 的河汉、沙滩、湖沼、苇塘和披着露水的树林——都笼罩在一片凉爽迷人的朝霞里”,这个形 象就比较生动了,很短的描述,连续,顺畅地把冰雪和草原之间天地的广阔,大气和寂寥 都表达出来了。

文笔来自对信息的采样(或者说采用)和组合。同是说一条河,可以有无数的属性:颜色 ,形态,声音,历史,生物, 观察者的态度,选择的描述语言,等等。你关注什么,就会 形成不同的感受,有些感受能让人感觉到美,这就是文笔。

文笔感受还来自读者本身的知识水平,比如你从来没有见过“白垩山峰”,前面这个描述在 你心中的图像中,远处的山,在你的图像中就是一片模糊。你就很难感受到我说的寂寥的 气氛。寂寥的气氛是这样来的:在那个图景中,能留给人生存的地方并不多,山峰,沙滩 ,苇塘,都是人进不去的,而且这种地方表现出来场景极大,我们才会形成这种天地广阔 ,人间寂寥的气氛。缺了对应的信息,你就很难感受到这个了。

这个不是单纯的说要读者提高阅读水平的,它还取决于作者要写给什么人看。因为我们在 这个系列最前面就说过了,语言文字,到最后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在不同人群之间是不 一样的。

文章写给互相知根知底的人看,就可以更加简洁,写给不那么知根知底的人看,就必须更 完整。这也会形成不同的文笔。孩子他妈看我这几篇导读,评价说“写得太罗嗦了”,我个 人认为她的感觉是对的,但我确实也不是写给她看的:)

文笔这种东西是练习出来的,好比我们练小提琴,练二胡。音阶很容易练出来的,但音色 很难。只有大量的练习时间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写好作文的方法是写。而且不要写那 种很复杂的故事和情感,而是每天选择一个对象来写,比如今天写天空,明天写下雨,后 天写妈妈切菜,大后天写熊孩子撒娇……同是写天空,今天着重写颜色,明天着重写变化, 后天着重写心情,如此这般,就能一点点把文笔提高上去。这就好像小提琴和二胡的练习 曲:只练普通的曲子不练练习曲,是不可能有提高的。

当你有意识去考虑提高文笔,你也能开始理解其他文章的文笔好在什么地方了。(反过来 这也提高你的文笔)也许你们会问:“为什么你自己不花时间把文笔好好练习一下?”。我 得说:“我有”,如果我没有,你现在看到的更差。但你们也要明白,真的要把文笔练好, 需要非常大的投入,就好比我现在也每天练半个小时的琴,也练了快10年了,但和音乐老 师比,完全没法比的。他小学3年级开始练,每天8个小时,到现在大学毕业多年了,每天 的练琴时间也有一两个小时。这怎么可能比?每个人在一辈子中,只能有一两个专业的能 力,没有人可以面面俱到的。我也有我的专业能力,比如我可以每个星期看一个技术标准 ,然后抽象为设计约束, 或者可以在几天内从5000-10000行的代码中,抽象出这些代码的 核心逻辑。这个大部分软件工程师都做不到。

所以,我也想提醒,你不要以为你现在这么努力去学习的各种东西,你就能达成很高的水 平,那些只是入门。但你不努力,你连入门水平都达不到。中学的教育,教的是你基本的 知识,这些知识形成的是你的世界观和基础的能力。

比如前两天,我看到你们讨论的一道数学题目,大概的内容是:

父亲和女儿的年龄之和是91岁,当父亲的年龄是女儿现在年龄的2倍的时候,女儿的年龄是 父亲现在年龄的1/3,求女儿现在的年龄?

这表面上是道数学题,但它真正训练的是你的语言能力,让你能在一个很短的描述中,清 楚地感受出,什么是现在,什么是未来,在现在到未来的变化中,什么是不变的。这种反 复的训练,能让你的思维高出没有这种思考能力的人一大截。

所以,不要因为中学学习的知识和进行的训练只是入门的,就觉得心灰意冷。能好好学会 这些基本的,入门的知识,你就已经会超过很多人了。生活中能正确思考上面那道题的成 人,其实也不是很多的(比例上)。他们中学的时候就没有认真学习过这些题,只是硬记 住一些公式,临时顶住考试而已。一工作他们就忘了,并没有成为他们人生观的一部分。

学习文笔同样如此,我们要做很多训练来获得基本的描述和欣赏能力的。而我要提醒的是 ,文笔能力有两层,一层是准确,第二层才是美感。失去了准确,只有“所谓美感”的文字 其实是非常丑陋的。

这就好比拉琴失去了音准,却在那里玩揉弦,抖弓,这很让人尴尬的。

我有一回在公园散步,看到有一个穿着汉服的漂亮姑娘在凉亭中拉二胡,在一群大妈大爷 中间出尘脱俗,我抱着欣赏的心跑近前一看,首先注意到的是她拿弓的手的手腕是塌进去 的,然后我什么胃口都没有了。

所以,不要学样子,要学实质。你学会一堆“淡淡的忧伤”,“我对这个世界感到深深的悲哀 ”,这些东西很让人尴尬的。文笔再不好,准确首先已经是一种美丽了。

最后回到《西游记》了,《西游记》的文笔如何?这是名著,说它好是随众,说它不好是 哗众。所以,我们还是有回到自己的感受。我不知道你们如何,我对《西游记》用笔的观 感是“舒服”。

《西游记》的用笔很有趣。它看起来是大俗,写出来是大雅。第一次看《西游记》,你会 觉得它的描述很奇怪,它有如下特点:

  1. 逻辑性不强,孙悟空在金银童子那里,一开始觉得强抢人家的葫芦没面子,还要去骗, 转眼间,又去要挟日游神,夜游神,说你们这群烂人要敢不帮我,老子“即上凌霄殿, 动起刀兵”。前面还这么有志气,不去强抢,转眼之间就用暴力去要挟别人了?这个逻 辑我表示理解不能。

  2. 故事主线逻辑又特别清晰,事情一件一件的,怎么开始的,谁做了什么,谁又做了什么 ,不用像那些什么《冰与火之歌》那样,说不定你还要去找个解读,或者自己至少要总 结一下,才能搞清楚故事是什么。《西游记》是你不用怎么动脑,舒舒服服看着,故事 怎么发生的,怎么结束的,你都清清楚楚。我个人认为这是个非常高明的描述技巧,这 个技巧的核心是用细节取代感情,比如女儿国中描述婚礼:

     | 既至东阁之下,又闻得一派笙歌声韵美,又见两行红粉貌娇娆。
     | 正中堂排设两般盛宴:左边上首是素筵,右边上首是荤筵,
     | 下两路尽是单席。那女王敛袍袖,十指尖尖,奉着玉杯,便来安席。
     | 行者近前道:“我师徒都是吃素。先请师父坐了左手素席,转下三席,
     | 分左右,我兄弟们好坐。”太师喜道:“正是,正是。师徒即父子也,
     | 不可并肩。”
    

    这种絮絮叨叨,你们看起来很烦腻,但情景却让人历历在目:哪里摆的桌子,摆了几桌 ,每桌摆些什么,怎么坐的,……都和故事无关,却营造很实在的生活气息。你们对比一 下你们平时写的作用,再刻意试试这样来取代你们常用的那种描述,你就会发现这种描 述的感染力是非常强的。

  3. 写景看起来很俗,总是很“模式化”,湖上泛舟就是要提西施,山中射鹿少不了李广(后 面这个不是原文,我只是这样比喻),但从一个有文化的人的角度看,写意上却没有任 何违和感。说起来就是雅俗共赏。

综合这三点,我的感觉是这是一种“镜子”写法。作者自己就是那面镜子,照到的是当时社 会主流听故事的普通大众。作者自己是准确的,虚化的,写意的,普通大众看到的是自己 关心的、半通不通地理解的、儒释道的社会生态,他们向往那些高深的和尚道士,运筹帷 幄的良臣猛将,但他们又理解不了,用他们的家里长短,市井高低来理解这些东西,就成 了西游记的故事的样子了。所以你才会看到《西游记》的世界里,全世界都说一样的话, 用一样的礼数,有相同的人生观,有完全一样的政治体制,因为他写的是听众的世界,而 不是真实的世界。

如果你从这个角度看《西游记》,看这个镜子里照到的东西,你就会看到一个无与伦比清 晰的,近乎完美的众生相了。有空去看一下工厂区,71(7-Elevent)门前,一群下班的年 轻人,喝着可乐,伸着头,看电视的样子。他们看到的是电视,你看到的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