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enneth Lee 版权所有 2024
:Authors: Kenneth Lee :Version: 0.1 :Date: 2024-07-02 :Status: Draft
古之善为道者
::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吕吉甫曰:不为主也) 涣兮其若凌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澹兮其若海; 泊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邵若愚曰:能蔽,能不新,能成) 十五章
择妙者众,繇微而妙者鲜。求通者多,以玄为通者希。夫章甫不可以适越,而我无入越 之心,则妙不在冠不冠之中,而敢以冠尝试其身乎?而敢以不冠尝试其首乎? 又恶知 夫不敢尝试者之越不为我适也,坐以消之,则冰可燠,浊可清,以雨行而不假盖,以饥 往而不裹粻。其徐俟之也,岂果有黄河之不可澄,马角之不可生哉?天下已如斯矣, 而竞名者以折锐为功。久矣,其弃故喜新而不能成也!
所到底就是“等”不见得不是在达成目标,但我觉得原文比这个结论深刻,原文关键在与 “规律不明显就会无名”,这才是这个哲学的核心。
::
致虚极, (《开元疏》云:致者令必自来,如《春秋》致师之致是已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非我静之) 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不可复渝变) 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万变可函)容乃公,(不私据善) 公乃全,(受物之往)全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十六章
最下击实,其次邀虚。最下取动,其次执静。两实之中,虚故自然:众动之极,静原自 复;不邀不执,乃极乃笃。何以明其然也?万物并作,而芸芸者,势尽而反其所自来 也。是故邓林之叶,可无筹而数;千里之雨,可无器而量。犹舍是而有作,其不谓之妄 手?故无所有事,而天下为我用,其道不用作而用观。观,目也。观而不作,目亦腹矣。
这段查了一次字典,邓林是夸父追日追日中夸父死后化作的树林。所以这里只是指代“整 片树林那么大”的意思。
我觉得这里说“不主动”是正确的解读,但我是理解不了“邓林之叶”怎么就“无筹而数”了, 这更像是缺乏改造物理世界经验的儒者的过度引申。
::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于己不自信,乃不信天下之固然。且不知惩而尚言,是以召侮)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十七章
据道于此,疑彼之亦道;据道于彼,疑此之非道:既从而异之,又从而同之,则道乱于 二,而苦于一。且乱,且苦,其疑不去。既自以为疑矣,故王者见不亲而忧, 霸者遇 不畏而怖。其疑不释,遂救之以要言;故始乎诅盟,而终平甲胄。夫使人忘我于自然者, 岂其心有不自然哉?信天下之不能越是也,任其迁流而不出于所自来,不爽于所自复, 虚赘于天下之上,以待物之自成。是以天下之情,不可因,不可革;太上之治,无所通, 无所塞,如老人之师,如尽人之力,而人乃废然而称之曰自然。
没啥想说的,后面不少地方都是这样,反正说得也没有可以反驳的,但也没有得到什么特 别的教益,后面就调整一下文字,不写心得了。
::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王介甫曰:道隐于无形,名生于不足。) (李息斋曰:道散则降而生非,伪胜则反而贵道;方其散则见其似而忘其全, 及其衰则荡然无余而贵其似,此其所以每降而愈下也) 十八章
桮棬成于匠,而木死于山;罂盎成于陶,而土死于邱。其器是也,而所以饮天地之和者 去之也。夫土木且有以饮,而况于人乎?而况于道乎?故利在物而害在己,谓之不全; 善在己而败在物,谓之不公。
::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吕吉甫曰:文而非质,不足而非全)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十九章
“绵绵若存”,其有所属乎!故鱼游而水乘之,鸟飞而空凭之。含天下之文者,莫大乎素; 资天下之不足者,莫大于朴。以为有,而固未亲乎用;以为无,而人与天之相亲者在此 也。缀乎和以致生,是以能长生。离乎和以专用,是以无大用。
这个地方,我原来看的版本是这样:“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这里这个断句, 我感觉也没有产生什么更好的描述逻辑,更像是在自我发挥。
这里查了一次字典,说文解字解释“文”是“青与赤谓之文”,主要还是指文字。决圣弃智这 些都是策略,和文字没啥关系,非要拿来说是文,这说不通。
::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葩亚切,无为也)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累累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苏子繇曰:譬如婴儿,无所杂食,食于母而已) 二十章
善恶相倾,繇学而起,故效仁者失智,效智者失仁。既争歧之,又强合之,方且以为免 于忧,而孰知一彼一此者之相去不远也?则揖让亦唯,而征伐亦阿也。愦各封之,取快 一区;故饫于大牢,不飨他味;厌于春游,不愿他观。口目之用一,而所善者万;心一, 而口目之用万;安能役役以奔其趣舍哉,其唯食于母乎!食于母者,不得已而有食,而 未尝有所不得已也。故荒未央者可尽,而顽鄙可居。虽然,其所食者虚也,因也。天下 畏不仁,而我不敢暴;天下畏不智,而我不敢迷。以雪遁者,唯恐以迹;以棘行者,唯 恐以罥。蟺婉轻微,而后学可绝;学可绝,而后生不损而物不伤。
首先查了一次字典:繇学。这个不是专有名词,单查繇是“跟随”的意思,所以我猜是“各 种随之而起的学说”的意思。
这里“食母”的意思很有趣,我原来理解为“注重原始动力”这样的哲学概念,但这没有说服 力。这里的解释为吃奶,然后比喻为不额外去想那么多稀奇古怪的理由,我觉得有一点说 服力。但无论如何,不熟悉老子那个时代的文化,这几乎没法猜了,我就不做无谓的挣扎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