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源文

.. Kenneth Lee 版权所有 2019-2020

:Authors: Kenneth Lee :Version: 1.0

名字在什么时候彻底变成名字的


快速记录个想法,后面再完善逻辑。

名字是对现实的抽象,尽管是抽象,它在创建的时候还是和现实有直接的关联的。比如, 我们说,“物体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尽管这里每个字都是 个名字,是对现实的抽象,但这些名字现在还是在讨论某类对象的运动规律本身。但如果 我们开始讨论:

    “你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或者“物体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
    线运动”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外力是多么重要啊,你怎么可以对它不敬?”

    “你看过所有的物体的运动吗?就敢作这等惊人之语?夏虫语冰!”

    “爱因斯坦早就反对过这种说法了,你还拿出来装?真是笑死人了”

    “你说这种我听不懂的东西,你这是尊重我老人家的态度吗?你有爹妈教吗?没有
    教养,知识再多,也不过是个混账——数典忘祖的东西!”

    “所以你还是不打不行,否则你怎么会去运动?”(教儿子场景)

    “你说得真有道理,什么时候也解读一下《相对论》?”

    ……

(有时会遇到一些更隐蔽的场景,但一时想不起来,晚点修改。也希望读者给我一些更好 的例子)

这时名字就离开原来指向的东西,变成一个彻底的名字了。我们讨论物体运动,如果证据 围绕物体运动本身,我们的讨论就还在物体运动上。但如果我们开始讨论这个“物体运动” 的说法对不对,这个讨论就离开了物体运动,变成讨论这个名字了。当我们讨论道德经如 何实施到战略中的时候,我们讨论是道德经。当我们讨论道德经的版本,作者,用心,这 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就离开了道德经,而在讨论一个名了。

所以,名字变成完全的名字的原因一般是:

  1. 把整个讨论转向为对整个表述的“对错”,“好坏”,“高低”的判断。

  2. 修改讨论中抽象的名字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把讨论中本来成立的逻辑链放到另一个集合 中使用

所以,理解任何理论,包括《道德经》,的前提是共识的集合:你给出十个匹配点,无论 是逻辑本身,还是集合,我们都能一致,比如我们对“物体”,“直线运动”,“力”,“速度的 测量”所指向的对象是有一致的看法的,我们基于这些共识所建立的其他理论,比如“加速 度”,“力和加速器在质量上有正比关系”等等,才是有效的沟通和延伸(自己基于直接事实 进行高层思考),否则无论你发出任何信息,我都反馈“对你说得对”,“你到底是否尊重我 ?尊重我才跟你讨论”等等,这些都是通讯的杂声,这个通讯就建立不起来了。

补充1

但名字更可怕的一个问题是,它本身会封闭你的思考。比如我写完了上面这个总结,我总 有点不对劲,觉得我错过了《道德经》中描述的主要问题。回头想想,其实《道德经》对 名字的表述,强调了一个更大的问题:为了实现这个表述,你会忽略很多东西,这些被忽 略的东西可能是你逻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这个才是问题。我为了上面这个总结的顺 利描述,把这个重要特征给错过了。所以,很多东西不能不表达,但热衷于表达和在乎表 达的准确和精确,本身也丢失信息,这个才是《道德经》讨论的重点。(这个逻辑如何整 合到原文中,我还没有想到)

所以说起来道德经是个工程问题,科学和数学是种“学”(名称组成的空间),是选定范围 的。工程要的是结果,不是大部分学的子集。尝试完全用“科学”方法去解决工程问题,就 会犯本本主义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