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enneth Lee 版权所有 2019
:Authors: Kenneth Lee :Version: 1.0
心和私欲的区别
这是别人私信问我的问题,它是一个可以自恰的独立逻辑,我尝试在这里整理一下,它会 有助于我们理解前面讨论的很多关于所谓守弱,所谓心学,所谓守等等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
我们都知道,“道”的发展既不受人心的控制,也受人心的控制。一个柜子要倒了,你不希 望它倒,你去扶它,它可能就不倒了。你的心,对世界是有影响的,但对世界有影响的不 仅仅是你的心,还有很多东西(包括别人的心)。我们用中学物理的“合力”来理解这个问 题,我们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你的想法只是所有导致物体最后加速度的其中一个力,是 “合力”引起了“道”最后往哪里走:
.. image: _static/分力和合力.svg
如果加上你控制之前,其他分力基本上已经平衡了,你的控制就有可能起最大的作用(只 能说有可能,这还要看那个东西的质量呢),同时这个平衡和时机有关,某个时机平衡了 ,过了那个时机,就不平衡了。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对吧?
所以,你“想怎么样”,对“道”(结果)来说,有时会很重要,有时无关紧要。
理解道会怎么走,这是道德经讨论的问题。要理解道怎么走,你的脑子必须越过你的眼睛 ,看到主要的驱动力。这个本质其实就是矛盾论,矛盾论中的“矛盾”,对立统一,其实就 是“名”,就是“玄”,是好坏,前后,音声,善恶。他们仅仅是名,不是道本身,如果我们 只能看到“名”,不能越过“名”看到背后的道(的规律),我们就无法正确判断一个事情真 的会怎么走。你就只能说“这个不对”,“这是不合理的”,“这不公平”,“我没错”,但“道” 不在乎,“道”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不在乎你那个所谓的“对不对”,“合不合理”,“公不公 平”,“有没有错”。
道很冷静,但你不冷静。如果你也很冷静,你就不是你了,你就死了。前面那张合力的图 中,如果没有了你的的欲望,这件事情和你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你真要求“合道”,你自杀 就可以了,一切都合道了。因为整个合力的计算中,不再有你的心的力量的存在了。
你之所以是你,是因为你有“心”,你可以成为“合力”的一部分。理解“道”,你仅仅理解了 世界发展的规律,但你理解了所有这些规律,你也不是你。你的“心”,需要参与“合力”的 计算,你才是你,你才是世界的一部分,否则有你没你都一样。你去理解“道”,目的不是 为了“合道”,你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的“心”有一个自由的空间,不会每次心完成了决策,结 果都被其他分力给“平衡”了,变得毫无意义。
好了,现在我们对我们的“心”的力量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了。这好像软件设计一样,心这个 模块和整个世界这个程序的其他模块的关系和接口我们理解了,我们现在探究一下这个模 块内部的结构。
.. image: _static/心和世界.svg
到了“心”这个模块的内部,我们会发现“心”输出的“决策”(合力),其实也分成了多个分 量。这些分力,有些是受外部信息驱动的,有些不来自任何外部信息,完全是原生了。这 个原生的分力,我们就认为是本心。
我们的脑子里有很多想法,我们希望我们很有钱,我们希望我们很有权,我们希望我们得 到万人爱戴,我们希望我们爱的人都能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我们希望坏人得到报应。我 们有时会误会这是我们的“本心”,其实它们大部分时候根本不是,他们可能是本心和其他 外部逻辑共同共同形成的“合力”,你希望有钱是因为没有钱限制了你去实现某个目的,没 有那个目的,你其实根本不需要有钱,或者至少你不需要那么有钱。钱多了说不定你会被 绑到钱上,每天想着怎么维护这些钱,你就完全失去了你想干什么了。你想干的可能是花 钱,但花钱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吃饱?你其实很容易就吃饱了。得到别人的羡慕?被羡慕 惯了,你就不在乎这个羡慕了。原始的发自你本心的欲望是什么?不是那么容易挖出来的 。
所以,致良知之学,是为了找这个“本心”,从而让我们真的“活过”,找到自己。否则,人 家觉得我应该有钱,我就去有钱,人家觉得我应该有权,我就去有权,人家觉得我的逼格 高,我就去装逼。这实际上是为别人活着,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
你不要觉得这个很简单,这其实非常难。正如道和名的关系,说出来的永远是名,就不是 道了。所以,你说出来的,想出来的,不一定是你的心,只是你的私欲。
举个例子,你的至亲老了病了。你会照顾他们吗?有些人口头上说“会”,其实可能根本他 的至亲就没有病,所以,他只是说说。这就不是“心”的想法,这是一个“做法”,用来堵住 别人的口,或者邀一个“孝顺”的名从中谋求好处而已。这时,这就叫“私欲”,而不叫“心” 的想法。这是一个和外界目标相关的“合力”,不是“你”的本体做出来的“原生决策”:
.. image: _static/原生决策.svg
在上面这个决策模型中,他的心完全没有参与决策,都是对外部和和思考做出的“理智判 断”。这个理智判断不一定对,也不一定错。但“心的本体没有参与决策”这一点是事实。 他并没有咨询他的“心”的意见。
好,也许他不但这样说了,还这样做了。他“坐进此道”了,这时它是他的心的想法吗?不 一定,因为也许这是他怕别人骂而已,这还是和现实妥协的结果,它仍不是心的想法。
那我们再进一步,他不但这样说,这样做,他也一直这样想了,这是他的本心的想法吗? 也不一定,说不定他潜意识里面其实觉得很痛苦,但他的思考逻辑一定要抱住“我不是个 坏人,我一定要孝顺,要从心底里孝顺”这个心思。所以,他还是在求个“心安”,他的“本 心”,其实并不想这样干。所以,这仍是私欲,仍是在“谋求好处”,而不是“为自己活着” 。
这样说是不是让你很难受?也许你一气之下,你又会想:我的本心其实并不想照顾他们, 我的本心其实就是想放弃他们。这个其实仍是“私欲”,因为你只是觉得这个思考太困难了 ,你不想管你的心怎么想了,你真的放弃的至亲,可能你心底上仍会很痛苦。因为你可能 会觉得你是个坏人,也可能你会觉得失去了东西。我看过一些资料,说大灾难后,很多失 去亲人的人最终选择了自杀,这难道不说明了其实你心底仍是需要你的“亲人”的吗?
我们最终决策的时候考虑问题不会面面俱到,我们只是挑了其中几个因素来计算合力。如 果我们总用心之外的因素来作为决策的原因,王守仁把这个称为“被私欲遮盖了心的本体” 。
我们要把所有其他外力都剔除了,才能看到我们心的本体:
.. image: _static/心之本体.svg
如果你最终的选择根本不考虑上面这个蓝色的部分,你的思考就是“被私欲遮盖了心的本 体”。心的本体只是你所有判断逻辑中的一个,而且我们常常为了“效果”,直接忽略它。 你的脑子就像会议室中的一个主持人,会议室中有哲学家(你学会的哲学或者其他哲学家 的建议,书本等等),有实用家(你了解的经验,还有其他实用家的建议),有领导(比 如你的上司的意见,或者你想讨好领导的意欲)等等等等,而你的心只是这群人中的一个 小孩,唯一一个代表你的小孩,他没有什么学问,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他也说出他的意 见了。很多时候,你会忽略他。你总想等到你功成名就的时候再去接受他的意见。但等你 功成名就的时候,你已经过去大半辈子,你从来不认识他。
心的本体并非无所不能,只是我们决策中所有环节其中一个很小的一环,但就是那一环才 代表了“我自己”。
有些人学心学是希望心学能给他带来好处,其实心学不能带来好处,纯粹的理智是“道”, 完全抛弃心,就考虑怎么收益最优就好了。“心”是“爱”——我知道怎样做“收益”最优,但我 宁愿放弃这些“收益”,我要“宠”我的心,为它放弃收益,为他“用”,收益是“有之以为利” ,宠你的心,是“无之以为用”。没有心来花费你的“利”,你的“利”给谁?
所以,其实,要理解自己的“本心”,是很难的一件事。就好像道和名的关系,你说出来的 ,思考出来的,不见得就是你的本心,你要感受到它,只有你自己知道。只有你知道了, 你就可以为自己活着,可以活着很自在。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里的光明,不是你理解 的光明。心学的“良知”,也不是你理解的“良知”,那些简单的私欲,其实不是心,是“名” ,是为了获得现实的好处(包括心安)而做出来的呈现。真正的光明和良知,可以照耀你 的心,给你来自心底的自信,不是给你一个“我没错”的理由,也不需要说出来。
所以,“致良知”和“求道”,它们有关系,但本质是不同的。“求道”是要达成目标,“致良 知”是要认识自己。没有达成目标,我们仍可以认识自己。求道被概率限制着,你不能总 保证你成功,但心的光明,只是选择在不同的情形下做不同的选择,结果如何,不影响心 的光明。你觉得你自己没有经验,不能决断,你的心很懦弱,这些,都是现实的一部分, 心不需要盖掉他们来获得光明的,心是通过面对他们从而获得光明的。心的光明是心自己 的光明,不是“成功”赋予它的。
但两者又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发现出来的,而不是培养出来的。这都是大部分人对它 们的误会。求道,是你发现世界的规律,不是你用你的思考(学)去定义这个世界的规律 。“致良知”,也是你发现你的心的规律,不是你去教你的心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以, 很多人对它们都有相同的误解。他们没有以“道”和“心”作为动力源,而尝试去说“道”“对 不对”,尝试去告诉心“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想去“教化”它。在我看来,这愚不可及, 这叫“傲慢”。
所以,这两者其实都很难,不是给你讲个道理,你就可以明白的。要求道,你就要好好做 事,不断观察和修正你的决策模型,从而真正认识这个世界(道)的规律。要致良知,你 要不断在做事的过程,挑动你的心的“意动”,在意动中理解自己的心。这两者,其实都需 要非常强大的逻辑和抽象能力。如果你还是个学生,我会建议你先学好数学。但仅仅有逻 辑和抽象,不能坦然面对现实,也是做不到的,这时,读一点《道德经》和《心学》就能 有点帮助了。
.. rubric:: 脚注
[1] 什么是本心的逻辑,我给一个比较好玩的例子:
2019年3月,Linux Kernel发布了5.0,kernelnewbies的网站对这个版本进行了介绍。里 面在Coolest features这一章给出的第一个特性是New version 5.0。里面的内容是这样 的:
.. This release increases the major version number to 5. This change does not mean anything and does not affect programs in any way, it just maks Linus happy.
按这句话的逻辑,make Linus happy是这个事情的“本心”,它不为任何事情提供好处,它 就只是Linus Happy;)
.. vim: tw=78 fo+=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