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enneth Lee 版权所有 2017-2019
:Authors: Kenneth Lee :Version: 1.0
报怨以德
经常看到有人说,孔子主张“以直报怨”,老子主张“以德报怨”,也有人拿这个来问我,“ 谁说得对”,我每次看到这种问题都本能回避——和脑子还在搅这种浆糊的人讨论这类问题 根本不会有结果,说啥都是得罪他。
但今天和别人讨论另一个问题的时候,正好谈到这个问题,我发现深入说说这个有助于理 解战略执行的冷酷无情,所以写一个小总结,目的不是为了厘清报怨的问题,而是战略的 问题。
简单说,孔子说的策略,是针对战术的,老子的策略,是针对战略的。孔子在谈礼,老子 在谈道。在战略上,当你执行“报”的时候,你就已经失道了。战略永远都是针对目标去的 ,言有宗,事有君,中间任何人的挑衅,诱惑,纠缠,都和目标无关。好比有个皇帝,别 人杀了他的至爱,他应该原谅对方还是杀死对方呢?两个判断都不对,他的正确判断是, 下一步干什么才会让国家变得更好。你也许说,这样“好冷酷无情啊”,但他为了报仇导致 士兵,无关群众,仇人的远房亲戚受到牵连,这是不是冷酷无情呢?反过来,他不报,导 致仇人变本加厉,给天下制造一个有仇可以不报的模式,这又害死多少人?
所以,战略容不下个人感情。整天在个人的道德感营造中的,都不过是求礼。求礼的小人 ,永远都理解不了执行战略的人的情怀,只不过是战略大潮之下的“依附”。依附不可避免 ,但如果真心要改变世界,要成就自己的目标,靠依附是远远不够的。老子的图难于易, 报怨以德,都是让你不需要“以直报怨”的。系统发展,一切仇恨都可以化解,系统没落, 没有仇恨也可以生出仇恨。到你要讨论要“报怨以德”还是“以直抱怨”的时候,你已经面对 怨了,你的战略已经失败了,还有什么可说的?
也许这种东西,连谈都不应该拿出来谈。但道这种东西,不露出来一点,它不会有用。那 就让心在“事”(道)上的人有些参照吧。
这个事情说远一点,其实儒家的经典并非求礼的,否则就不会让你求中庸,而不是求乡愿 了。中庸就是道德经里面说的:天之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这是要正确。乡愿则是指 道德经里面的“盗夸”,大家说你好,求名而已。
但儒家是实干派,经典给出的都是具体怎么干的指导。要指导就只能谈战术,必然就是求 礼了。所以,说不上道家比儒家高明。外儒内道,这是一体的。都是中国人的核心哲学思 想。你心里可以明白道德经,但说出来,你只能说写求礼的东西。所以儒家背的锅更多, 但我们需要有人背锅,才可以有战略的。
但我们真要看懂这个世界,如果只能看懂名,看不到名背后那个道,永远都是被人收智商 税。
.. vim: tw=78 fo+=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