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enneth Lee 版权所有 2021
:Authors: Kenneth Lee :Version: 1.0
架构首先是一种信念
架构首先是一种信念。
架构设计有很多具体的技术,但要理解架构,理解这些技术是没有用的。架构首先是一种 信念,没有这个信念,所有技术都没有意义。
这句话听起来特别鸡汤。所谓鸡汤,喝起来香甜,感觉上充满能量,做起来不可行。 所以,其实所有“前识”,都是鸡汤,因为都不是实在的东西。所以,鸡不鸡汤的,最终还 是看结果,我这里的总结,是我的认知,是否信任,需要你和经验去校验,我不在乎它 “像”还是“不像”鸡汤,我只是把这个Pattern建出来。
所谓Pattern,有人翻译做“模式”,但从英文的原意来说,它是印在一些布料上一个个重复 的图案,也许翻译为“花纹”才是合适的。很多时候,我们用这个词,是用它的两个意象:
我们看到一件事情的“因果”,认为其他事情也会具有一样的“因果”;
我们把因果看作是一种“自然观察”,而不是一种必须发生的程序。是人(大自然)印了 多个重复的图案,不是有了那个因,就必然有那个果。
现在我们看看这个Pattern,为什么说架构首先是一种信念。
我们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共识:架构不是现在做什么,而是为现在应该做什么提供“理由”的 一种未来设计。而正如前面说的,对于这些“理由”,我们只是在描述一种Pattern,而这个 Pattern是否必然成立,不到未来,我们无法确认。而且就算到了未来,Pattern千千万, 凭什么认为你认为的那个Pattern才是Pattern。为什么非要认为你现在饱了,是因为你刚 才吃了饭,而不是因为你刚才你喝了水,或者你被你男朋友气着了(气饱了)?
但经验仍然存在,你看过一次次吃饭吃饱了,喝水没有喝饱,你的信念支持你必须吃饭。 千百次做一个高层设计然后编码效果更好,你就是知道先Layout高层设计,然后再编码效 果就是会好,这就是你的经验。也是你坚持做这种“不直接产出”的事情的“信念”。
我们必须强调这种信念,是因为,缺乏信念的支持,“不直接产出”的事情是没法干的。房 子马上要塌了,但不是还没有塌吗?为什么要马上住到窝棚中?为什么现在就要拆房子重 盖?住窝棚中这个煤炉放哪里?这套美丽的沙发放哪里?我们还赶着去上学,为什么回家 连睡个好觉都不行?……
不做架构不会有“表面上”的问题的,你永远都可以用“这个事情本来就是会这样发生的”, 或者“这本来就是架构设计的一部分”,来做解释。一旦你可以这样解释了,你就无所谓架 构了,因为你可以自由地放飞自己,为自己的一切行为做解释。
所以,把架构放高,让我们为这个目标不得不进行选择,让我们在进行细节设计的时候必 须承担失败,非常重要。比如,我们设定一组交付件,要求我们的特性都落实到这组交付 件上(4+1架构方法中开发视图的标准功能),这会保证我们在进行每个具体细节设计的时 候,不得不面对我们的代码必须可以在不同情况下都是可以落地下去的。而你不设定这组 交付件,你甚至可能最后都可以宣称,我确实也有一组这样的交付件。你觉得结果是一样 的,但其实不是,因为这是“自然发生”的结果,你逃过了所有的困难,你的设计逻辑不是 向着一个可以满足市场交付目标去的,最后你都能解释得通,但你的目标可能就丢失了。
我要说的Pattern说完了。但我想经过我这个描述,读者不一定注意到我说的Pattern是什 么,请允许我换一个角度再说一遍,以便读者更容易定位到我说的Pattern是什么:
架构是为了达成目标抽象出来的Pattern,它不是达成目标的全部逻辑。所以,做了架 构和没有做架构,常常是看不出区别的。你可以把你做某件事情的过程中做过的事情提 取一些要素出来,说“这就是我的架构,就是我的控制,因为我做了这件事情,所以我 们才有今天的局面”。我甚至见过一些架构师,接手某个产品以后,扔一句口号出来( 比如“版本归一”),然后把所有工作都归结为是在执行这句口号,最后做成啥样都声称 这是“成功的”。这种情况下,所有行为其实都是被细节设计所驱动的,他们仍把这称为 是“架构设计”,但其实这不是。对于守成的产品,只要产品还能卖,你都可以说这是 “最好的结果”,但这并不是在做架构。
真正在做架构的,是在“自由的细节设计之外”,针对一个更高的目标做一个高层逻辑, 然后在一定程度上坚信这个高层逻辑,这会对“自由的细节设计”产生额外的约束。这些 约束让细节设计的工程师感到痛苦,也让希望马上看到效果的管理者也感到痛苦,但 因为我们要达成那个真正的目标,我们上下都承认,我们必须承担这种痛苦。
比如,我们希望给硬件建立一个广泛的生态,我们架构上把每个驱动都上传Linux的主 线,再变成发行版,这是一个痛苦而没有“肉眼可见”收益的过程,但这样以后,我们随 时可以用到各种最新的特性。如果我们放弃架构控制,我们同样可以做一个自己的Linux 分支,而且你觉得你做了什么,按时就能得到什么,好像一切很美好,但这个分支最后 只会被限制在一个小众的范围内。前者是架构控制,后者是自然生长。前者才是有必要的, 后者,你不能说它这样就不行了,但后者没有架构设计,不需要架构师在那里装样子。
又比如,我们要给生态的用户一个稳定的使用环境,我们就不但要做驱动的上传,我们 还要主动维持一组稳定的发行版,但确实,发行版不是我们自己的,这中间会有变化, 但一旦我们决定要维持这个局面,我们进行各种优化,我们新工具的开发,都要以这个 变化的集合为中心进行控制。这样一个控制的过程会让团队很痛苦,远不如“直接上传 主线,其他不是我的问题”这种“自然生长”来得痛快和简单。但正因为有了前者,我们才 有了架构控制的需要,这是所图者大才有的需要,否则也不需要架构师。
说到底,我这里强调的“信念”,要强调的是:不同于具体设计,架构设计是很容易被放弃 的一种设计,因为它的距离太长,人很容易迷失在中间的具体问题上,如果操盘者没有坚 持下去的决心(决心不等于死板),架构很容易成了一句口号,最终什么都没有做。
我的架构设计理念,给过很多具体做设计的人讲,也给过很多管理者讲。我最容易听到的 一种意见是“你到底要我们干什么?你能不能具体一点?”
这句话常常让我很失落。因为我是一个挺务实的人,我一点都不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只说鸡 汤,不会实操的人。
我也尝试去接受这个意见,给他们一些“具体的要求”,最后我发现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如 果我指导一个人写架构设计,如果我可以给他们“具体的要求”,那结果就是我帮他们把整 个设计文档写出来,如果这个文档他们还看不懂,我就只能把代码给他写出来了。
对待管理者,我好像就只能解释为:“你只要信任我好了”。这句话说出来我自己都不好意 思。唯一能解释的只能是:我过去弄的产品都成功了,你觉得信得过,就继续让我做下去 ,你信不过,只能请你另请高明了。别让我给你讲技术原理,技术上你们肯定是不懂的, 科普的原理最多就是双方有个共同讨论的基础。
这个背后的锅,就在于:架构只是抽象,不是具象。如果你问道“具体要干什么”,那我已 经把代码写完啦,你哪里还需要架构设计呢?
好比前面说的,我们维持一组发行版,你让我写死这组发行版,那我一定会犯错的啊。我 在架构上决定:“我们需要有一组发行版”,而对于应该是哪一组发行版,我是要调资源去 调研,去跟踪,去更新,然后用这组发行版去规划其他的工具,优化,互联这些行为的设 计,你问我“具体什么发行版”,我也回答不了你啊。
所以,我常常用这种方法引导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说,“那行,这个事情我不干了, 你们还觉得我们有什么问题吗?如果你觉得有,你觉得问题是什么?”,然后我就可以针对 这个问题建逻辑,一点点让大家发现:果然最后还是得用架构师说的方法才能解决这个问 题。
但很多时候,我得到的结果是“我们真没有什么问题”,你看,对于上上下下都这样想的团 队,我就真的不会担任这种团队的架构师了。因为这意味着,这个团队就算采纳我的意见 ,也是为我的欲望服务的,而我并没有我自己的欲望。
这是对于“信念”这个概念的另一个解释:架构设计是团队的共同信念,如果我们凝聚不起 这个团队的信念,那么架构是无法实施的。
这个部分,我想引入一个例子,具体看看所谓“信念”是怎么回事。
我负责鲲鹏解决方案的时候,定下一个基本的战略:“主线开源”。做这个战略的原因是, 当时我们有一个目标:我们要做一个生态出来,要让尽可能多的人可以用到我们的方案。 为了支持这个目标,我们要让我们目标客户群的人尽可能可以用我们的方案,而在发展 的初期,我们软件这边只有十几二十人,一个个客户去打,根本就没法打下来。所以上 分支的顶端,首先支持主线Linux,gcc,glibc这些软件的根分支,就是必然的选择。
但我们当时的情况是,代码是按私有风格写的,掌握在不同的部门的团队的人手中,这些 团队每个都有很多理由:“软件就得这样写”,“你说的那个修改其实是因为当时硬件有这么 一个问题……”,“你看代码都写好了,现在还改需要延期啊”,“这个地方我们也不知道为什 么写成这样,但这是经过XXX专家Review的”……特别是他们有个非常Solid的理由:你们搞开 源,能保证按时交付吗?什么时候才能上传成功?成功以后怎么维护?都开源了,我们的 针对对手的竞争力怎么保证?
你看,要找理由,永远都有理由。所以我当时的方法很简单:首先找到业务老大的支持, 投资上你们这些部门的代码都是我们投资的对吧?行,别的东西也别说了。统统给我,我 全部扔外面去。然后拉着我可以控制的人一起改这些代码,让主线接受它们,我自己也直 接改写了第一个驱动,直接先上传了。其他人还想来拿我的投资,都给我在主线上改,其 他代码你们都可以干,但我不付钱。
你看,这个事情运作了六七年。到现在,大家都说开源才是正确的路线,我们必须开源,“ 我们早说开源才能做成这件事了”,甚至我现在向更高的方向走了,还有人想来说服我:“ 开源才是我们基本策略”……试想一下,当初我们走这条路走了一半,由于某个原因没有搞定 ,最终先开发了一个针对鲲鹏的私有版本顶住,今天大家可能就会解释为“提供私有版本是 应有之义”,“我们的特性比开源那些版本好多了”……等等了,但一个私有版本会失去多少市 场,能不能撑下去,我看难说得很呐。
所以,架构这件事啊,你既可以走真正带领团队走向胜利的路线,你也可以为细节设计的 一切行为张目,成为细节设计的传声筒,吉祥物。这在表面上都是看不出来的。但失去了 信念,就没有了架构设计了。
真正的架构设计,就不可能“我没错”,就不可能和实施的团队没有冲突,所以还是那句话 ,这个工作如果对应的团队上下,没有决死的心,就不可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