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enneth Lee 版权所有 2018-2020
:Authors: Kenneth Lee :Version: 1.0
理解电流
家里两位小姑娘上初三了。开始预习电学和化学,最近和她们有一些讨论,我综合这些讨 论在这里为她们把相关知识的逻辑链建起来。
电学和化学,是中学知识的重大进步,这表现为两方面:
第一,从电学和化学开始,学生开始接触有一定危险的实验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 和有益的前进。你们开始发现“事实”的重要性了。
数学题做错了,老师扣你3分,这上不了心的——又死不了人,下次再做对呗。但电学和化学 实验,如果你真做错了,这是有一定的危险的,短路电池或者不安全的化学反应,都可以 造成伤亡,这就不是扣3分的问题了(你必须严格进行实验设计,通电前进行电路检查等等 ,这些都属于基本的科学和工业素养)。我们以前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的 乐趣在于可以习之,而面对习之的后果。正是做越来越多的“习之”,改变世界,我们才体 会到其中乐趣的关键。
第二,从电学和化学开始,学生开始感受“微观”世界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观进步 。我们人是通过感官去认识这个世界的,对于感官感受不到的,我们通过“类比”来理解它 。比如,我们用星球的模型去理解原子核和电子,但等我们用这样的类比去理解这些东西 的时候,我们发现它表现出来的行为却和我们的假设(或者说宏观的类比)是不同的,从 宏观上我们认为电子是连续不断地围绕着原子核运动的,实际我们对这些运动进行控制和 观察后,发现它的运动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地变化的,我们不知道它内部是怎么样 的,我们只知道它就是表现为这样的行为,我们只能这样理解它。这就是现实,现实不是 为你“说得通”而存在,而是你要为现实“说得通”。
科学,很大程度上,其实是把复杂的,被观察到的参数序列整理出来,找到它的规律,然 后用更少的参数把它描述出来。比如你学重力加速度,没有牛顿三大定律,你只能实验:
初速度100m/s的石头可以扔到多少米高
初速度是101m/s的石头可以扔多少米高
初速度是102m/s的石头……
用势能公式,我们就凭几个参数就可以预计这结果了。你说这个结果是不是必然正确呢?— —你无法证明,你又不是试过无限次。科学家是通过实验“很多次”,证明它有这样的规律, 并不是证明它“必然正确”。
科学家只是为规律找一个Pattern(模式),他们不在乎这个模式是自然的,还是上帝设计 的,他们只是没有找到足够的Pattern(其实是一个都没有找到)可以匹配“你跟上帝哥俩 好,这个石头在这个速度下能扔得更高”,你信谁,他们不在乎。你非要觉得你和上帝哥俩 好就可以改变自然规律,他们也不拦着,他们只是尝试根据经验找一个Pattern出来而已。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数学不是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工具,它可以帮助简化这个Pattern ,但数学的推理不能取代科学的观察,如果事实观察和原来的数学偏离了,我们只能修改 数学的抽象,最后证明科学的,只有实验(但这不影响数学会为实验提供灵感)。
以前有个说法,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句话其实是从数学上来的,现实是,一 路这样取下去,取到最后你会只剩下一个原子,这个原子就分不成两半了(就算你分了, 它们也不是“棰原子”了——事实上也不存在棰原子,所以在细胞一级就已经不能细分了,我 这里只是比喻;))。
如果要为此做一个总结的话,科学家尝试总结事实的规律,他们通常不考虑成本;工程师 尝试基于规律实现一个目标,他们更关注成本;而信不信的问题,那是政治,它决定了对 于一群人来说,什么目标最重要,我们是否可以为这个目标进行投资。这些,其实都会改 变现实。科学家,工程师,政治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或者直接影响,这个世界最终 走向哪里。
说远了,我们现在开始来理解一下电流。
接触了化学,你们知道了,这个世界上的物质由分子组成(有些直接由原子组成),分子 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我读书的时候,人们描述原子是这样的:
.. figure:: _static/原子示意图.jpg
那时很多读物还认为电子就像地球围着太阳转一样在那里飞。但现在更多研究的普及完善 了我们的认识,具体如何那属于量子物理的范畴,我也没有能力介绍,但至少我们要知道 ,它的行为是“量子化”的。量子的英语单词是quantum,其实就是说这个东西是一份一份的 ,而不是连续的,这种一份一份背后是否意味这还有其他的粒子一样的东西在控制着?这 就超出我们人类的感知范围了。正如前面说的,我们只能根据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提取一个 Pattern,它“实际”怎么样的,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
原子核带有正电,电子带有负电,正负电荷之间会形成结合力,把原子吸附在一起,这就 好像我们把几块磁铁扔在一起,它们会以一定的形状结合在一起(部分还会互相推开)。 这些吸附的力量,在化学上称为“键”。常见的键有三种:
共价键:这是你们化学课要学的,无论原理如何,反正这会形成非常稳定的结构,很大程 度上,分子都是靠这个形成的,比如两个氧结合一个碳,通过共价键吸在一起了,就形成 一个二氧化碳的“分子”,没有外部能量的注入,谁也分不开他们。由于结合起来后,电子 的电和原子核的电是互相中和的,所以这种物质不带电。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规律——但我 的经验是——通常这种物质也不导电。
离子键:这个是一个原子借了另一个原子的电子,形成了“离子”,一个带正电(被借走电 子的),一个带负电(借到电子的)。比如氯化钠(盐),就是钠被氯借走一个电子,形 成带一个正电的钠离子和一个带负电的氯离子。这些离子电性不同,就会吸附在一起,形 成物质。这种其实并不是一个“分子”,而是一堆“离子”吸在一起,由于最终正负离子的数 量是相同的,通常这个东西本身也不带电,但又由于他们并没有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旦发 生了特定的化学反应,就可能分离,变成电池。离子键物质本身通常不导电,但他们的溶 液通常是导电的(比如盐水)。
金属键:这种键是一种结晶结构,还是靠原子核和电子的吸附作用构成整个结合的,但有 趣的是,这些电子都是自由的,并不是被吸死在其中某个原子核上。这个怎么能吸紧的我 不知道,反正反应出来就是如此,我们暂时先只是看结论。金属很容易可以带电或者导电 ,就因为这些电子的存在。
由于金属中自由电子的存在,当金属在磁场中运动的时候,因为磁场的作用,金属中的电 子自由运动,就形成了电流。(具体的规律课本上有,不归我讲,我只是串逻辑链)。
现在看看电流的方向。
我们这样理解一个金属:
.. figure:: _static/金属示意.jpg
每个空腔就是一个原子核影响的范围,电子和它在一起,两者中和,整个金属看起来是没 有电的。现在这个金属在磁场中运动,在磁场的影响下(如何影响要自己看书,不要简单 理解为是磁力“吸”过去的),电子跑到一边去了:
.. figure:: _static/电流示意.jpg
所以,所谓电流的运动方向,看你怎么说了,有点像你坐在火车里,说月台往后走,月台 上的人说你往前走,取决于你用怎么做参照物而已。
我们用验电器,原理也是这样的。一开始验电器里面是没有电的,它是这样的:
.. figure:: _static/验电器.jpg
这时两个金属板没有电,互相没有电的作用力,就不会张开。这时,比如你放一个带正电 的东西过来:
.. figure:: _static/验电器2.jpg
验电器上的电子就会受到那边正电质子空间的吸引,流过去了,金属板就变成带正电了, 同性相斥,金属板就张开了:
.. figure:: _static/验电器3.jpg
所以,本质上电流就是“电子流”,或者“正离子流”,或者“负离子流”,我们用正电走的方 向称为电流的方向,但里面的微粒是向哪个方向运动,这是说不定的。
由于正负电的吸引作用,多余的电子会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这就形成了电流。电流就是 有多少电子(或者离子,下同)流过一个地方。这和水流很像。我们很多时候学电学,一 上来就开始学欧姆定理,一开始就确定电池的电压是不变的,好像这是天经地义的(这是 我以前学电学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实际上不是。电流的形成是正负电不平衡导致的电 荷(无论是负的电子还是正的质子电空间)流动,流动潜在可以产生的冲击力通过电压来 衡量,如果你本来就没有多少电子可以流动,你电压再高也没用,电子流完了,电压马上 就会掉下来。这个用水流来类比就是这样的:
.. figure:: _static/电流的水流示意1.jpg
左边的水比较高,它对右边水缸的压力就是它们之间的高度差,但如果上面的水用完了, 或者不够了,虽然有这个高度差,但就不能再构成那个压力了。所以,前提是你必须持续 维持这个高度差,这就是电池的作用,电池类似一个抽水机,不断把下面的水抽回到上面 去,维持这个高度差,才能保证电压是稳定的:
.. figure:: _static/电流的水流示意2.jpg
如果中间的管道太宽,水可以一次冲下来,抽水机就顶不住了,电压同样会掉下去:
.. figure:: _static/电流的水流示意3.jpg
可以看到,如果流量太大,抽水机抽不过来,下面的水位就会上升到和上面一样,结果就 是电压没有了。这种情况下电压也是不能维持的。同时,这种情况电池本身也受到巨大的 压力,就有可能造成爆炸。这种情况,我们就称为短路:
.. figure:: _static/短路电路.jpg
要想不短路,我们就会需要用更窄的管道,这就是电阻:
.. figure:: _static/电流的水流示意4.jpg
虽然你上面维持着比较高的势能,但你下不来,压力都被那个窄管道承受了,那个东西就 叫电阻。电阻分担的压力(电压),就叫“压降”。
如果我们把两个电阻串在一起,他们会构成更大的阻力,这是串联(这个用管道来类比就 不太好类比了,你可以理解为这个管道是个滤网,拦住更多的压力:
.. figure:: _static/电流的水流示意5.jpg
两个滤网(电阻)根据电阻的大小,各自分担了一部分压降。
而并联就是这样了:
.. figure:: _static/电流的水流示意6.jpg
很显然,这个总的阻力就小了,而且,谁的阻力小一点,谁的电流就会大一点。两个电阻 根据阻值的大小,每人分担了一部分“电流”。
所以,并联和串联,一个用来分担电流,一个用来分担电压。我们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来测 量电路,要不对电路造成影响,就要让它们加进去的时候不改变电路的特性,所以电流表 要很低的电阻(称为这个仪表的内阻),这样它串联进去的时候不会阻碍电流的流动。而 电压表要很高的电阻,这样它并联进去的时候不会分走过多的电流:
.. figure:: _static/电流电压测量.jpg
所以我们做实验的时候,电流表是个比较容易出危险的仪器:
.. figure:: _static/电流电压测量2.jpg
我们在连线的时候可能看到电池正负极之间连了这么个大家伙,应该是安全的,其实不是 。我们必须先独立进行电路设计,然后严格按电路进行连接(另外注意电压表和电流表都 有正负方向的,这个也要连对),否则很容易造成伤亡或者器件的损坏。
电阻是一种线性器件,它的特点就是流过的电流也它受到的压力是成正比的(这个比就被 定义为电阻了),这就是欧姆定律:
.. math:: R = \frac{U}{I}
但其实,不是每个器件的电流和电压都成正比的,这种时候我们会用电压和电流的函数关 系来表示它的能力。这种称为一个器件的“伏安特性”。比如电阻的伏安特性是这样的(图 中的R也可以是
.. math:: \frac{1}{R}
这其实可以理解为等价的):
.. figure:: _static/欧姆定律.png
这个关系是一条直线,所以这种器件就称为线性器件。而有些器件,比如二极管,它的伏 安特性是这样的:
.. figure:: _static/二极管伏安曲线.png
这种器件,我们就称为“非线性器件”。
我们平时做电路的分析,有两个问题比较难解决,一个是非线性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思 路简单说就是列方程,管它三七二十一,认定三个要素来列方程:
电池,只要没有过载,电压就不会变(这是一个常数方程)
电流是不能存储的,对于电路的任何一个点,流入的电流等于流出的电流(这是一条一 次方程)
.. figure:: _static/基尔霍夫电流定律.png
伏安特性(这个是几次方程就看你用的是不是线性器件了)
按着已知的条件都用上,方程够了,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不要去想什么这是什么电路,那 是什么电路。这是为什么你们学了这么多方程的思想才开始学习物理和化学,因为面对这 种复杂系统,用简单的“因-果”来考虑问题,脑子一下就乱掉了。
第二个难点是动态分析,就是比如你的电池电压总在变(交流电就是这样的),还有一些 器件也会引起这样的变化,这个东西就会变得很复杂。谢天谢地,这个东西你们大学才学 ,教这个不关我的事。中学会学一些电容电感电路的基本特征,那个等到有问题的时候我 们单独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