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源文

.. Kenneth Lee 版权所有 2017-2019

:Authors: Kenneth Lee :Version: 1.0

谈谈子女教育问题


这一篇和架构设计无关,只是刚好和别人谈起家庭教育问题,我也没有其他专栏可以写, 所以写在这里。

不过严格来说,写在这里对架构设计这个主题应该有益的,因为这是一个架构师眼中怎么 看待教育这个问题的。

架构师看问题,总是要看问题的实质,因为对架构师来说,整件事情的成功,不是取决于 你个人的努力,而是取决于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如果架构师看不到问题的实质,这个团队 的努力就会失去方向。看实质,是架构师的基本技能。实质看得对不对另说,但本质工作 如此。

子女教育这个问题同样如此,我们有些人重视素质教育,有些人重视狼性教育,有些人重 视自然教育。这些都是策略,但对架构设计来说,策略不能领先于目标存在,没有目标无 从判断一个策略的好坏,因为策略没有好坏,策略只有“能否达成目标”一说。

有些家长会说,“孩纸,我什么都不需要,我只希望你未来快快乐乐”,这不叫目标,这叫 萌蠢(萌蠢在遇到大事的时候还有一个说法,叫误事。在被误事的人眼中,还有个名字: 叫邪恶,或者叫害人——说这么多,还是给你强调,名可名,非常名,别以为有“稍好”的东 西,好坏不受你个人意愿左右的)

为什么“快快乐乐”不是目标呢?因为这不是一件事,这是附属于一件事的一个属性,以个 人快乐为目标,不能左右战略方向,这仍是一个选择策略。你总以个人快乐为目标进行事 情的判断,这样的策略只会把你带到沟里去,当官你会当贪官,当民你会当刁民,什么事 情都干不好。这就是为什么夫唯不居,所以不去。你能选择的是事,不是这个事情上的属 性。事情上的属性是随着事情自然得到的东西,不能作为事情的目标。把属性作为目标, 不就是原地踏步吗?:

    .. figure:: _static/居和目标的距离.jpg

我们谈家庭教育的“目标”,是要选择那个和你的现在有距离的那个点,不是身边的那个点 。所以我们才说宠辱若惊(身边的东西),贵大患若身(和目标的距离)。因为你和目标 有距离,所以你才能发挥你自己的活性,所以你的所有谋略,智慧,能力才得以发挥作用 。所以你才活着,所以你活着才有意义。所以你才在乎环境,在乎策略,在乎居善地(找 好发力点),心善渊(定位下个目标点),与善仁(通过帮助集体获得集体的帮助),言 善信(保证系统策略的稳固性),政善治(保证周围的变化因素的稳定性),事善能(解 决问题的时候不再胡思乱想,全力一拼),动善时(找到环境的节奏,跟着节奏向下一举 突破)。这就是我们活着的最基本策略了,是最能“合道”的方案。是在没有深入细节前, 可以有的最好原则。在我们面对千变万化无所适从的时候,最好的初心。

这也是为什么我不太愿意直接谈《道德经》,《道德经》里面没有道德经,事情上才有道 德经。家庭教育里面有,构架设计里面有,“《道德经》演变考”里面也有,但《道德经》 本身没有。

回到家庭教育的目标问题。其实我们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因为目标的设定和你的环境 是相关的,你家里还没有解决温饱呢,你心怀天下,培养一个知道如何治国的孩子?这就 叫长了一副小姐的身子,养了一个小姐的性子,却是个丫头的命。这话听着刺耳,道出的 却通常是结果。你喜不喜欢听,结果就是如此。

所以,随着自己的真心,选择一个让自己,让家庭变得更好(你觉得更好)的目标就可以 了。但选择目标的时候,有一个原则才是我们最需要铭记的:选定目标后,一定要让目标 得以成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成功。这个是我今天这里要谈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原则。

教我拳法的老师非常强调“打赢”这个要求,他经常说,打赢一场架,整个人的气质,信心 ,出手都会和以前完全不同。这个事情我干过一次,不是两个人你推我我推你那种所谓切 磋,而是随时有生命危险,自己也不知道变数是什么的那种斗殴,打之前之后都是头脑空 白,血流加快,浑身发软,灵魂好像在另一个世界,打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平时 学的所有技巧统统忘掉……等这些都结束了,第二天才开始志得意满,信心十足了。

赢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没有赢过,你的策略全部是想像,你对什么是最重要的 没有什么理解,你看到千变万化,却不知道要领是什么,只有你赢过,你才知道在这件事 中,什么是真的重要的,什么仅仅是表象,根本不需要管。没有赢过,你对世界是没有欣 赏能力的。

我看过很多软硬件工程师的设计,很多都是资料的堆砌,没有什么设计目标和逻辑的。这 很大程度上,是这种从小不在乎赢带来的结果。他们在做这些设计的时候,其实是没有指 望这些设计能最后支撑整个产品的成功(或者说仅仅是他自己的这一部分能成功)的,他 们只是“表明”,“我干了你让我干的事情了,赶紧给我钱,赶紧让我升职,赶紧给我颁奖…… ”。他们习惯了等老师来对他的事情打分,而没有看重事情本身。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谈工作的时候,很多人老是一不小心就从“这个事情怎么干”中跳出来, 变成“这个事情我没有错”。 他们的成功是等着别人成功他才能获得的,他从来就没有指望 过自己成功,他们只是在“没有错”中等待组织成功,然后希望从中分一杯羹。我也不是评 价这有多不好,我只是告诉你有这个区别,结果会如何,你自己推演去。

我前面写的那篇《怎样做项目管理》下面,有人评论说“现实是:大部分的管理层对于风险 是不了解也不想了解”,这也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我们是否考虑过: 我们到底是打算要做成那个项目,还是要给管理层表演你的“勤奋”?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 题:无论管理层怎么想,他们首先需要的是项目成功,如果他们连这个能力都没有,这个 管理层自然就会失败,如果他们失败不了,那你的目标和战略是什么?如果你认为他们会 失败,你的目标和战略又是什么?

另一方面,我说的赢,不是说要当世界第一,而是“心想事成”,你想干什么,在自己的努 力下,真的把事情干成了,这就是赢。

小孩去洗个碗,把碗洗干净了,这就是赢。我让我小孩去洗碗,我不会每次去厨房看着的 。他不能拿起洗洁精,回头看看我——“爸爸,倒多少?”,洗一个碗,回头看看我——“爸爸, 这个够了吗?”。更不能,他一边洗,我一边在旁边唠叨:“你看看你的袖子,又湿了,你 看看这个地面……”,这不是他在洗碗,这是我在洗碗, 他只是担了“洗碗”这个名,当他独 立去洗碗的时候,他是没有任何信心的。我宁愿事后给他说,“你看看你的袖子——下次去看 看你妈是怎么做到袖子不湿的”。或者偶尔去看一次,回头给他说,“我看你每次都洗5遍, 这有点浪费水哦,我觉得如果你XXXX,你洗3遍就可以很干净了……”。

人在一次次这样的成功中,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只要他不蠢,他自然知道面对环境变化, 怎么找到最优的状态,但是,没有赢过的人,长大以后,已经没得教了。在我家庭中,我 会考虑培养我的小孩(还有近亲的一些小孩),但在我的团队中,我从来没有指望过“培养 ”过任何人了,因为赢得太少的人,已经基本上毁了,我对团队管理的方法是,全力去实现 团队的商业目标,每个人要自己在这个目标的带领下找到自己的位置,找不到的自然淘汰 ,那些不是我可以帮忙的。我把目标定义得准确和高大,让整个团队发展到一个更高的位 置上,能赢的人自然会跑到最前面来, 不能赢的,我们已经帮不了他了。这不是个意欲的 问题,这是个能力的问题(无论是我的能力还是别人的能力)。

其实,如果站在这个角度,小孩也是无法培养的,只是我们因为更容易控制他们的环境, 所以把这种控制看作是一种“培养”,而工作中,我们基本上把吃奶的劲都使上了,就没有 什么培养一说了。

所以,家庭教育,说到底就是把家庭现在面对的事情,小孩可以解决的,让他获得这个机 会,去参与解决,去体验,去成功,提供背后的支持,剩下的事情,不是你可以左右的。

这些事情里面,其实最大的一个可能是学校教育。对这个事情,我有这样一个经验:对大 部分小孩来说,没有任何理由学不会小学到初中的任何知识。而且应该是还有余力。

所以,对于学校教育这一块,我有这样的策略:在高中以前,不能有任何知识“不会”。

这个原则其实是很重要的,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在学习中都会遇到困难,但那些困难都 是可以突破的,你每次考试,有错的题目,有些是因为粗心,有些是因为老师作死(比如 某些主观题,老师非要有标准答案),有些是因为你真的不会。正常的学生要建立这个信 心:这些是做人的基本知识,你没有任何理由学不会,如果没有搞懂,那只是一时的障碍 ,要不惜代价学会它。我没有见过做不到的小孩,我只见过早早放弃的学生,父母和他们 一起放弃了——我的孩子就是没有别人聪明——拜托,这些知识还没有到拼天赋的时候。一旦 你在这些地方放弃了,你就开始习惯你是“赢不了的”,这种心态会全面污染你的所有战略 ,导致你早早失去解决问题主动性,过上一种依附的生活,养成一种依附的决策模型。( 主动)成功就离你很远了。(大部分能被名字锁住的人,都是这种情况。所以我才让学生 不要去看道德经,先去做事)

只要父母能用这个策略坚持到高中,我想基本上就可以形成惯性了,后面如何做,那就是 看孩子自己的机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