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源文

.. Kenneth Lee 版权所有 2018-2019

:Authors: Kenneth Lee :Version: 1.0

道具体是指什么


引子

这会是一个很长的引子,各位当散文看吧。

这个文档回答私信中有人问我的问题。

我建议先把这个专栏看完后再看这个定义,否则说了你也不知道我具体指什么。

实际上,我本来是想把这个定义补充在某篇翻译中的,但找了一遍,觉得放在哪里都不好 。原因在于,这个定义需要你先对它的外延有一定的认识了,才能回过头来,重新理解它 的内涵。

所以,在其他地方,我简单用“规律”,“事实”,“真理”这样的说法建立一个模糊的关于“ 道”的指向。但这些说法,都有偏颇,但在你只懂“规律”,“事实”,和“真理”这些定义的 时候,我没有更好的办法说明白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沟通的基础就是这个。

我把这个主题说深入一点,最近和我家姑娘讨论英语语法,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中国英 语教科书中说的“时态”,在英文中是没有词语可以对应的。英语语法书中说了三个概念: Time,Tense和Aspect。其中Time,纯表示时间,表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个个时刻 。Tense呢,是一种说话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改变动词的形态,来强调所说的东西发生 的时间。严格来说,只有两种Tense:现在的,和过去的。中国语法书上的将来时,不是 一种Tense。但即使在英语中,偶尔也会混用它们。最后是Aspect,Aspect大概的意思可 能可以说是“时间的角度”,用来强调该事情发生了一段时间(Continuous Aspect),或者 事情在所述的那个时刻已经结束了(Perfect Aspect)。

我们把三个概念(严格说是后两个)和“时态”这一个概念对应,希望给每个时态在时间轴 上找一个对应,这根本就做不到。这件事情本身给我们的英语学习带来非常多的烦恼。两 个语言系统互相理解,希望找到词语的一一对应,用这种一一对应去理解细节,这是一个 误区。

所以,我们很多人讨论道的时候,非要找“一个词语”来对应它,这个行为本身,是缘木求 鱼。这样说,并不是说“道”这个定义很玄,很特别。而是所有包含丰富内涵和外延的“概 念”,如果你要深入搞懂它,或者使用它,你不能简单和你已有的概念对应,否则你什么 新东西都没有装到脑子中。除非你仅仅想学这个名拿来装逼,这我没有什么可说的。

道之定义

如果我们承认,这个世界不能心想事成,不是你脑子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么,我们就 应该可以承认,这个世界有一个“存在”,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我不管你叫这唯心还 是唯物。也不管这个东西存在在你心里面还是在另一个空间里。这些我都不管,我只管你 脑子思考的东西,并不能左右这个东西的发展。

你不想明天考试,希望太阳不会升起来,它还是会升起来,无论你叫不叫那个是太阳,也 不管你叫什么时间为“明天”。

我们把这个“存在”,叫“道”。但当我们这样叫它的时候,我们其实只是关注了它“和脑子 的思考不同,独立不改,周行不殆”这个属性,放弃了它的其他属性,实际上,明天要考 试,明天有太阳,考试不好不能升级……这些统统也是“道”。所以,名可名,非常名,道可 道,非常道。你不要说老子故弄玄虚,你自己尝试定义一下这个概念,看看你能不能说得 更清楚。

道在一直发生着,部分已经发生了,部分正在发生,部分将要发生。如果我们把自己看做 可以超越时间,从未来看过去,道循着某个路径在发展着(所以才用了“道路”这个词语来 命名它),但语言非常无力,我们只能从某个角度来讨论它。比如从昨天到今天,很多东 西都在发生着(这些都是道指向的东西),但我们要不讨论“准备考试,考试,出成绩”这 条时间线。要不讨论“天空变黑,变亮,再变黑”这条时间线,要不讨论“空间中的熵增, 再增,再增”这条时间线。那个“东西”就在哪里,你能讨论的始终是它的某个“角度”。

知乎上有人问过一个问题:1×0=0 是因为 0 乘以任何数字都等于 0,还是因为 1 乘任 何数字都等于那个数?,问这个问题,是提问者认为“因果”是单一的。从道的角度看,所 有的“果”,是无数的“因”导致的,是“道”本身发展引起的。我们提取了其中一个因,只是 那个是所谓的“主要矛盾”,并不是说它直接支配了果。

真正支配所有“果”的,是“道”。而道德经的所有推演,都是基于这个定义来的,研究的是 “道”的规律。“道”本身,不是“规律”,不是“事实”,也不是“真理”。道没有认为这世界是 唯物的还是唯心的,道关心的是:“我的心注意到了有某种东西和我的心希望的目的相对 独立,而且呈现一定的规律”,而道德经关心的是:“‘道’的规律的特征是什么,如果我现 在处于这个状态,下一个时刻的变化,什么是最不容易变的。积累最多不变的部分,停留 在优势位置,就是‘德’”。‘德’是道的势能,《道德经》不是散乱的描述,它是有非常明 确的讨论主题,而且逻辑非常严密的。

小结

我一直希望把《道德经》的名藏起来,用其他的名来取代它。最近看了三本书:

我有个心得,哲学讨论的主题真得非常相近,但就好像软件的架构一样,一开始定义的基 础概念(名称空间)不同,它们会呈现完全不同的形式。但我没有看过比《道德经》的定 义更接地气的表述了。当然,如果你根本还没有什么逻辑思维能力,看东西都粗糙得一塌 糊涂,你看哪个都一样,先看好产品说明书就不错了,跟你谈哲学也是白搭。但如果你已 经突破第一层规律,开始探究规律的规律(比如研究战略,定义架构,管理变化等),这 种情况下,道德经的模型似乎是最简单和直接的。其他的模型,都有别的要素在里面左右 你的讨论,比如毛浙东的《矛盾论》,根本就是和具体的政治是绑定的,政治立场绑定它 的应用范围。《形而上学》花了大量的逻辑在探究“本原”是什么,在这上面根本就没有什 么突破,所以逻辑始终飘在半空中。只有道德经是抛开这些包袱,完全从“呈现”这个角度 来讨论问题的。

它就好像编程中一个纯粹的算法库,也不管你怎么写日志,不管你怎么做倒换,纯进行数 据变换:查入,删除,查找……不挑应用场合的。

有读者告诉我:看懂了我描述的道德经模型后,看其他哲学的论述变得很容易,我自己也 有同感,深入搞明白道德经中道和名的关系后,看很多问题都变得容易很多。

所以,我不再忌讳使用道德经的模型去研究新的问题了,这个专栏会继续更新。道德经的 名要烂,就让它烂掉吧,腐烂是新生的开始,关键在于你的种子还在不在。

.. vim: tw=78 fo+=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