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源文

.. Kenneth Lee 版权所有 2017-2020

:Authors: Kenneth Lee :Version: 1.1

  1. 大道废有仁义

.. include:: 迁移说明.txt

::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废弃了(会)有仁义;“慧智”出来了(会)有大“伪”(假的,虚伪的东西);亲戚 (之间)不和(会)有\ (人被称作)\ 孝和慈;国家“昏乱”(会)有“忠臣”。

慧 儇也。又《諡法》柔質受諫曰慧。

智 詞也。識詞也。《釋名》智,知也。無所不知也。《孟子》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荀子·正名篇》知而有所合謂之智。

孝 善事父母者。

慈 愛也。

::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断了“圣”,放弃了“智”\ (这些名)\ ,人民有利一百倍;断了仁,放弃了义\ (这些 名)\ ,人民\ (才)\ 回复“孝”和“慈”\ (那些实)\ ;断了“巧”,放弃了“利”\ (这些名)\ ,盗贼\ (这种名就)\ 没有了;这三点,因为文字表达的不足,所以 让\ (它们)\ 有了\ (明确的)\ 分类,* (以便让读者)*\ ,看到“素”,守着“ 朴,少“私”(个人的要求),少“欲”(个人的期望)

仁 親也。見部曰。親者、密至也。

义 己之威儀也。

巧 技也。又《增韻》拙之反。《韻會》黠慧也。《淮南子·主術訓》是故有大略者, 不可責以捷巧。

利 銛也。从刀。又《廣韻》,吉也,宜也。《莊子·騈拇篇》,小人以身殉利。

文 錯畫也。《釋名》文者,會集衆綵,以成錦繡。

令 發號也。又善也。《詩·大雅》令聞令望。

属 連也。《徐曰》,屬,相連續,若尾之在體,故从尾。《廣韻》,聚也,會也。

见 視也。

::

    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断了“学”(向“学派”和“学说”的“学”方向去理解),就不会有纠结。唯(有诚意的同意) 和阿(缺乏诚意的同意),相差多大?(都是同意);好和坏,相差多大?(都是做了某 件事,形容不同而已)人人怕的,不能不怕。小草一样(除之)不尽。

众人熙熙(人多争先的样子)好像“享太牢”(大概是祭祖以后分猪肉的样子,反正他们的 礼仪,我不关心),好像春天爬高台。我独自淡泊,(好像没有注意到)有这回事(也可 以理解为“我自己不表现出任何有兴趣的征兆”),好像婴儿未成为少儿。儡儡地(就是无 所皈依的样子啦)无所皈依。众人都有“多”,而唯独我好像被忘掉了。我是蠢人的心性啊 (在他们的概念中),昏昏沌沌的。俗人昭昭(清清楚楚的样子),唯独我(却是)昏昏 的(不确定要表现出可以总结的名),俗人察察(什么都知道的样子,高大上的样子), 唯独我闷闷的(不突出的样子),波光摇动如天池,风一样好像不会停。众人都有目的, 而唯独我没长大(不会守规矩)(的样子)。我独独和(其他)人不同,而注重[食,守, 基于xxx思考]母(名之前的东西,就是恍惚)。

这一段中最难理解的一句是“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前面举的例子是唯与呵,善与恶都是 明显的“学”,是对事情的定性而已。狼咬死兔子,是善还是恶?对狼来说是善,对兔子是 恶,看你放在什么“学问”中。但人之所畏,并不是名。看起来是事实。所以我的理解是, 前两个例子,是说明你不断组织各种“学”,你就会制造无数的名,你应该抓住的是本质: 本质就是,怕的东西,是真的怕,这是可以直接产生伤害的,至于把它形容为唯还是呵, 善还是恶,这些不是本质,我们要聚焦,就应该聚焦在这种问题上。

学 覺悟也,本作斆,篆作學。《書·說命》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學于古訓,乃有 獲。《禮·學記》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 師,樂其友而信其道。《禮·王制》天子命之敎,然後爲學。小學在公宮南之左, 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頖宮。

忧 不動也。从心尤聲,讀若祐。《玉篇》,心動也。又辱也,《易·繫辭》,小人道 憂也。又居喪曰憂。《書·說命》王宅憂。又孕病曰憂。《晉語》文王在母不憂。

呵 《註》唯與阿,遲速小異。

畏 惡也。《廣韻》畏懼。《增韻》忌也。《易·震卦》雖凶无咎,畏鄰戒也。

荒 蕪也。一曰草掩地也。《周語》田疇荒蕪。《韓詩外傳》四穀不升謂之荒。《爾 雅·釋天》果不熟爲荒。

熙 燥也

台(臺 tái) 觀,四方而高者。

泊 淺水也。(译者注:这更像是在指向“无人”这个意象,这里解做淡泊是应该比较 好。因为已经不是这个语义定义道德经了,而是道德经在定义这个语义了。是因 为有了道德经,所以,你才用了你现在理解的淡泊的意思)

孩 小兒笑也。本作咳,从口亥聲。《玉篇》:幼稚也。《孟子》:孩提之童。《註 》:小兒知孩笑,可提抱者。

儡 相敗也。西征賦注引作壞敗之皃。寡婦賦注引作敗也。無相字。又《集韻》:魚 鬼切,音嵬。儡然,意不安貌。

归 女嫁也。又《禮·祭義》父母全而生之,予全而歸之。《孟子》久假而不歸。皆還 復之義。 又《春秋·隱元年》歸惠公仲子之賵。《杜註》歸者,不反之辭。《桓七年》突歸 于鄭。《穀梁傳》歸,易辭也。又依歸也。《詩·曹風》于我歸處。《毛傳》歸, 依歸也。

馀 語之舒也。《爾雅·釋詁》我也。又四月爲余月。

遗 亡也。

沌 絲也。 混沌,元氣未判也。亦作渾沌。《揚子·太玄經》渾沌無端,莫見其根。 又不開通之貌。《莊子·應帝王》中央之帝爲渾沌。

昭 日明也。《爾雅·釋詁》昭,見也。《博雅》明也。《玉篇》光也。《廣韻》著也 ,覿也。《易·晉卦》君子以自昭明德。《書·堯典》百姓昭明。《詩·大雅》於昭 于天。

察 覆也。《徐鉉曰》祭祀必質明。明,察也。故从祭。《廣韻》諦也,知也。《李 陵·答蘇武書》功大罪小,不蒙明察。

闷 懣也。

顽 《玉篇》鈍也。《廣韻》愚也。《韻會》癡也。

鄙 五酇爲鄙。又《正韻》陋也,厭薄之也。《左傳·宣十四年》過我而不假道,鄙我 也。(译者注:延续起来理解,其实就是乡巴佬的样子)

::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通德的样子就是只跟着道走的样子。(而)道作为物就是恍惚,恍惚之中有像,恍惚之中 有\ (我们认为的)\ 实体。飘渺深远中有精华,精华很真实,其中有可以相信的东西( 你可以信它)。从过去到现在,它的名字不\ (曾)\ 离开,以便让我们看到人们的样 子,我怎么知道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就凭这个。

这一段,要弄懂了\ :doc:恍惚\ 的概念后才好理解:你要看懂道,就要注意到恍惚,恍 惚是我们对道直接感受到的东西(还有你感受不到的,比如紫外线,你感受不到,但它仍 存在),所以,道之为物,就是恍惚。恍惚有规律,所以我们才有名,名是我们关注的东 西,所以,名是人们的“关注”这个事情本身。所以我怎么知道人们是怎么样的?(怎么想 问题的),就靠他们总结了些什么“名”,以及他们怎么用这些名,我就知道了。

这个地方特别能看出整个道德经的写作立意:老子根本不跟你掰扯,“你应该如何”,“XX才 是YY真正的意思”这种名上的东西。老子给你展现的是:你这样说了,说明你的关注就是这 个,所以实情就是这样。作为从事软件架构设计工作的翻译者,我对这个概念建模方法真 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孔 通也。又甚也。《詩·小雅》德音孔昭。《書·禹貢》九江孔殷。《註》殷正也。 言水道甚得其正也。

精 擇也

阅 具數於門中也。一曰察也。出門者,察而數之也。又稟也。《老子·道德經》自古 及今,其名不去,以閱衆甫。《註》閱,稟也。甫,始也。言道稟與萬物始生, 從道受氣。稟,賜穀也。

甫 男子美稱也。又《爾雅·釋詁》甫,大也。《詩·小雅》倬彼甫田。傳甫田謂天下 田。《箋》甫之言丈夫也。明乎彼太古之時,以丈夫稅田也。又《玉篇》始也。 又《廣韻》衆也。《博雅》甫甫,衆也。《詩·大雅》魴鱮甫甫。又《爾雅·釋詁 》甫,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