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out: post title: "大学回顾" date: 2013-06-28 09:28 comments: true
马上就要毕业了,淡淡的忧伤。回顾的大学的四年,百感交集,悲喜莫名。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但是还是有很多话想说,这部分的内容其实我在做一份家教兼职工作的时候就写过,这里只是一个回顾。原来的内容写在5.20,母校南京大学111周年校庆的前后,有的地方可能让你迷惑,不过我不想修改当时的行文思路,因为那是最最真实的感受。
<!--more-->今天是母校111周年,参加学校的庆祝大会,陈校长有句话特别深刻,“下次这么多一的年份可能就要一千年以后了”。听了有种淡淡的忧伤,也就借着这个机会写写大学总结吧。其实这往往是功成名就的人写的,这里我东施效颦写一个试试。没啥逻辑,没啥系统,没啥草稿。信马由缰,随笔而来,随心而去,图个真实。
大学最大的收获,可能是真的感觉自己的人生观定型了。以前别人一说要努力要吃苦要奋斗,感觉自己也和打了鸡血一样,感觉真是虽千万人吾往矣。但是现在虽然我依然会更多的问“我们能不能吃苦?”,然后是更重要的“我们要不要吃这个苦?”。也就是“能不能”和“要不要”的问题。其实人最宝贵的资产就是时间,这个也是公平的,任你王侯将相,富户公卿也就是一天24小时。再差再差的条件,你也可以慢慢地用时间去交换。体形不好就去健身;数学不好就去做题;文章不够就去实验写文章吧;缺钱花了就去打打工做做兼职吧;寂寞无聊就去谈谈恋爱或者看看书多多学习吧!
可能这段说的有点成功学的思维,但是这个是真的。有的时候往往是我们自己捆住了自己的双手而不是现实!
人生规划很大程度上是在扯淡。人生是一场有起点有终点但是没有路线的跑步。在我们知道有终点但是我们其实没办法规划终点,连终点在哪里你都不知道的时候,人生规划这个基本就是在扯淡。但是人生确实是有计划的,短期的目标和长期的目标。因为我们不可能随便到处走,我们的时间有限,不允许左顾右盼;我们可能走得太快,错过了自己本来想要的东西。所以一个目标就是你在黑夜中的指路明灯。
人要有所坚持。最近比较欣赏这一点。其实大家的智商都差不多,最后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是坚持所致的,有的人走着走着就不见了;有的人走着走着就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祝福他们。然后看看远方,继续走自己的路。
最近爱上了一个运动叫“跑步”。昨天刚刚跑完了20圈的操场,感觉真的很不同。
前段时间用的是跑步机,感觉其实很轻松,但是今天真的换到操场了,感觉完全不同了。几乎是成倍的难度啊。
跑步机最大的特点是匀速,比如你事先设定了一个速度的话,跑步机就会保持这个速度,但是在真实的操场上完全不同。比如你无法判断某个速度是不是合适的速度,你必须得自己保持一个速度,然后不断测试调整。其次是风速,路况的问题。南大的操场真的是人口密度很高的地方,踢足球的,散步的,闲谈的,还有可爱的小朋友到处在玩耍。这个就决定了你没办法像跑步机一样,埋头跑步就行了,你必须调节自己的节奏,这决定了你的速度就不会是匀速。
不过还好,前天看了一篇日志跑步入门必读(转瀚海转跑步圣经)
感觉说的很对,其实有的时候就是——跑起来就可以了,但是还是有的时候知道点窍门好得多。因为有跑步机的经验,很多时候我都是用最慢的速度跑,几乎比走快不了多少,但是还是能够跑完;3000左右确实是一个坎,以我的经验大约是20圈跑到9圈的时候,那个时候正式难受。
这个时候匀速是最最重要的,匀速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其次是一个小问题,音乐。
这次我发觉确实像“Let it be”,beyond这样的动感的音乐比邓丽君好多了!动感的音乐让你自然有种想动起来的感觉。
学会一个人孤独地走。很多人总是习惯大家一起走,我不反对这个,但是我希望自己能够学会一个人孤独的走。这学期基本每天都有打篮球,很多人都问,你和认识的同学一起打么?这个问题我一开始感到很诧异,后来想想也明白了,大家都认为这种团体运动还是认识的人一起玩比较好。但是真心的不是必须,比如每次我都是自己去比赛的场地,虽然有的时候可以立刻上场,有的时候需要等等,但是只要走上前问问“同学一起打球不?”这个时候往往都会是YES。然后你就会认识一群新的朋友。
但是有的时候去的不巧,篮球场人数不多或者是下雨后地上潮打球的人不多。这个时候往往我会自己练习投篮。一般设定一个小目标比如200下投篮,投完就走,不强求每球必中。通过这个,我最大的收获其实就是——一个人走夜路。
一个人走夜路,一定是孤单的,但是不一定悲伤。你需要知道的就是自己的方位和目标。然后慢慢走过去就行。就像投篮一样,一下一下,一球一球的去投就好了。不一定必须每球都中,但是一定要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投好每一球。
学习外语。 中国的英语教学很大程度上是毁人不倦的,它总是设定了一个目标,比如高考是3000个单词,四级是4600个单词,六级是5600个单词等等(数量级可能对,具体数字真是忘了)。但是你认真地数过你会的单词数量么?这个数量真的是对的么?
或者这样说吧,你是不是只能够掌握这么多的单词量呢?其实这个纯粹的扯淡,没看到那么多人移民美帝之后一个月掌握的单词量都远远超过这个数量!美国没上过大学的清洁工阿姨掌握的单词都超过这个数量!!
所以这点上我完全同意新东方的观点,那就是大容量,多遍数轰炸吧!单词永远是最最简单的——重复即可!
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只是因为我们吃不了那个苦!
感谢物理系,这个牛人辈出,到处都是让我膜拜,学习的牛人。比如有的人计算机大神,我也是和这些大神一起慢慢学习着过来的,比如我现在是在Linux系统下,用WPS for Linux写这篇文章。
学习是一种能力。但是我更觉得学习可能就像物理中的场表现出来的力作用一样。我们很多时候没办法激发出最大的力,往往可能只是我们没办法实现最大的势能梯度罢了。“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水之深也。”这篇古文确实说出了一个道理。
就像你如果没有身边厉害到匪夷所思的同学的触动可能很难知道自己该向哪个方向发展。不经过这些大神的蹂躏,你永远不知道这个世界可能有这样让人又爱又恨的神级人物存在。物理系这样的人特别多。
曾有同学这么说过在南大你看这院系江苏人的比例就可以知道这个牛掰不牛掰。因为只有牛掰的院系才可以全国吸引人才过来投奔。虽然这话有自卖自夸的嫌疑,不过物理系倒是只有1/3的江苏人。Joking!
但是这些大神确实很让人受挫,但是也让人鼓舞。毕竟我感觉到自己的收获吧。
这个部分其实,很多人的要求是不同的。文科的同学可能最重要的是office了。这个其实我用的不多,就是对word还有点心得。这个来自一本书台湾大牛侯捷的《word排版的艺术》。这么说吧,很多人其实把word用成了记事本。看完这本书,才知道什么是word的真正功能啊!
当然对于理科生而言,更好的工具是Latex。这个很耗时间,但是使用起来确实很爽,比如这是我的毕业论文的排版,想想用word怎么写吧?
其实这个只是一个公式吧,我主要是说明Latex的强大而已。
其次是C语言,这个是基础吧。不懂C去学C++,我一直没明白学校是怎么想的。。。虽然C++确实兼容C,但是这两个是不同的事物啊。
然后是学会C以后,最好看看Fortran,因为理工科有大量的Fortran程序,很可能哪天老板让你使用的就是Fortran。
这两个是著名的难编写,速度快的。
下面是比较高级的我推荐的是Python,因为喜欢这个语言的方式。There is only one way to do something and the best way. 这个颇为合适物理人的思维。据说有一次,有人问Dirac,这个问题我没听懂,您能再讲解一下么?Dirac讲了一遍。那个人问,这不是就是您第一次讲的么?Dirac回答说——是,因为这是最好的方法。
Python本身作为脚本语言开发的,编写快捷,同时社区支持良好。大量的科学计算支持工具。
更高的一个层次是Matlab/Mathematica,原来我喜欢Matlab,不过现在越来越倾向Mathematica了,这两个其实都一样。
最后是一些其他,最重要的可能就是GNU/Linux了。因为以上的那些需要依赖一个平台。有点软出品的Windows,是个全功能家庭娱乐中心吧。但是离科学工具平台差太远。还是Linux好。比如我现在就是在Linux下写的这篇周报。现在Linux的支持越来越好了。比如这篇文章就是WPS for Linux上写的。如下图
其实看看界面也一样的。
当然为了交互方便还是存成pdf最好的。
这里说的计算机其实就是一个浮光掠影的提要。当然其实计算机中最重要的语言或者工具其实是英语。好的文章,好的教材都是英文的。至少要学会使用下面这个网站的水平。这个网站才是神器!!
认认真真去读书,这个还是到了大四,真的要离开了才发现的。虽然很多人对于读书不屑一顾,但是我还是认为书才是人类最快的提高知识水平的途径。阅读是一种力量,虽然我不是很喜欢南方周末这篇文章的情绪化表达,但是这样的个人感受或许也只有这样的偏执化的表达才可以表达出来吧。
首先是图书馆。一句话,看一个大学的素养就看它的图书馆。其实这句话反应了一定的东西但是不全面。。。毕竟这是物质的东西。比如藏书量,其实只要多多兼并几个学校,这个数量就上去了。建筑面积也是同样的道理。我到更愿意用一个数据,每个周六晚上图书馆的上座率。为什么呢?这个时候去看书,去自习的往往是一个学校学风的体现。当然排除一些例外情况,比如——夏天只有图书馆有空调,更别提只有图书馆可以上网这个情况。
对于图书馆的使用么,其实一个人看书的能力也是有一个定数的,正常的一个爱书的人估计一年就是100本的样子,这个其实就是等价于你3~4天看一本书,其实很惊人了(貌似俞敏宏讲座的时候说过的数据)。但是我要说的是,这个数据是不对的。因为大部分书你该是一扫而过的,匆匆过去即可。
很多人说读书要认真。。。——往往这个时候我只能呵呵了。第一,大部分书其实给你的东西或者说创新点很少。想想你的毕业论文是怎么写的?你的研究论文是怎么发表的?这个还要我说么——创新哪里那么多。所以一个方向的大部分书都是灌水的作品。Sorry,说得略微绝对了。但是大部分情况是这样。第二,你自己的水平。一般大家都是从一个导论入手,然后当你掌握了这个领域的话语体系,那么看书的速度就该直线上升了。其实也是你懂了大家一般都是怎么挖坑放水的。第三,说来有点伤心,我觉得大部分作者在故弄玄虚或者在简单概念复杂化,读文科类书籍尤为如此。
当然我从不是说所有的书都是这样的,有的书确实值得好好读,一遍遍读,比如Dirac的《量子理学原理》。杨振宁先生评价Dirac的文章“秋水文章不染尘”。确实是,这本书看完了你就感觉有些中国教授的书。。。。呵呵。不过,如果你看不到一定的数量,你知道么???
所以这是个悖论,往往你必须看到一定数量的书才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可以匆匆扫过,skimming reading英文中有这个标准的说法。所以其实初级阶段的你直接快速读过去就行。这点我感觉很多时候对于文科的书籍也是适用,冒昧且放肆地说,其实文科最最关键的是体系,是一个逻辑架构系统。这个东西,看目录就知道了。当然很多大师的作品看内容也会很有收获,比如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这个虽然最有价值的是目录,因为他提出了对中国历史的宏大的断代研究方法,但是其实内部的论证等也很有新意。
所以我的方法就是直接加快速度,不要怀疑你的速度。看看《如何阅读》这本书的介绍。你可以读的很快的。
当然这里穿插一个链接:MIT神人
“最近,我的朋友斯考特·杨(Scott Young)成就了一个惊人的壮举:他在一年之内,完成了传说中的MIT计算机科学课程表的全部33门课,从线性代数到计算理论。最重要的是,他是自学的,观看在线教程讲座,并用实际的考试作自我评估。(到斯考特的FAQ页面,看看他如何完成这个挑战)”
其实他的技巧简单来说就是——加快阅读,简历逻辑与知识体系。单单死的知识是没有价值的,但是一个完善的可以拓展的知识体系是你法宝。
很多人都很强调文献的重要性,但其实就我的经验看,书比文献在前期更加重要。主要的问题就是文献的知识体系是节选,是作者的有目的展示。但是书籍的作者虽然也有这些行为,但是基本的逻辑体系一般还是完整的。
比如我在作中国数学建模比赛的时候,那个污染物的传播模型,当时我们都觉得这个方向的研究会很多,所以文献看了很多,但是逻辑不完整。结果比赛结束后,我在图书馆的地科区发现了专门的一个书架都是关于污染物的传播的专著。。。而且体系全面,各种传播方程,数值结果,测量的注意事项,结果的对照都有。。。泪!!!
后来看关于美国教育记录片,发现人家在小学中学的时候,老师会有专门的部分介绍怎么使用图书馆的。很多的美国小孩从小就有这个观念,我的知识体系可以在图书馆得到,近年还有专门的课程叫小朋友怎么辨别网络上的知识和图书馆的知识区别和取舍。当然有的时候是穿插在数字化图书馆的使用中的。但是,每个美国教授在给大学生教授的时候,都会指定阅读的是书本!!!甚至有几个大学老派的作风就是不讲论文讲书本原著的。
我们貌似缺了这个环节,因为众所周知的个方面原因。当然对我的改变就是现在如果我想去学一个陌生的领域,那么我的选择就是去图书馆把相关方向的书借阅一下。如果是特别感兴趣的部分,我甚至会每一本书都看。当然学要用1中的方法保证。比如这学期感兴趣单反摄影,把图书馆这方面的书全部看了一遍,以至于现在看着模特的脸,我都可以猜到这本书那几个人写的,这几个人喜欢拍摄的是哪个中国著名的摄影模特了。。。炯炯。
当然后期看论文是因为——图书有一个滞后,现在的研究最新点,最前沿还是论文来得好。
大学同学的白血病的去世,对我的人生观是一个很大的改变,身体有时候才是最最重要的本质的东西!
不要吃垃圾食品。戒掉了方便面、饼干等。凡是保质期过长的几乎都不吃了。前几天肠胃的问题彻底让我醒悟过来,其实谁都不是铁打的人。所以健康饮食,规律作息保持自己的生物钟特别重要。
期以十年。昨天和同学聊天,一个同学直言不讳的说我大学精力太分散了。确实是。很尴尬的是,我估计是我们系学分修得最多的人。哈哈,不知道算不算荣誉,我想是不算的吧。还是GPA是大家的关键。
很多大学成功的人其实很简单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抱着单一的目的达到终点。
虽然我赞成这个行为,因为我无法否认的是这样的同学基本都是大学毕业的佼佼者。不过我还是喜欢多多学习,或许是我naive吧,抑或我太simple了,更有可能都是吧。
一句话——期以十年! 上面这个段落说的和跟谁怄气一样,其实这个只是一种愿望吧。一如“彼可取而代之”或者稍微含蓄点的“大丈夫当如是哉”吧。
前路其实大家都不是很确定,那么就Agree to Disagree吧。
还有可能就是——要幸福吧。虽然CCTV这个问题的电视节目提问稍微显得粗鲁,但是CCTV的提问确实没有错。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大部分中国人已经过了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了今天愁明天的日子。这个时候也是我们民族重新定义自己的时候。“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孔夫子说的很对的地方就在于这个是一个触发点吧。CCTV的问题也是初步富起来的中国人的终极问题。
一个人幸福不幸福其实和很多的东西有关。但是最最重要的还是那个人。一个可以知道自己的人可能更加幸福,也可能更加痛苦。看过巴金老先生的《忏悔录》的可能更加深刻的理解这句话。但是不了解自己是不可能幸福的,或许也能,但那更该说是一种难得糊涂的幸福吧。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不要自己欺骗自己,不要自己委屈自己,不要自己折磨自己。
要幸福,要快乐!
或许我想说的好多,但是在这么多同学离去的日子里,这句话最真切吧!
要幸福,要快乐!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