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out: post title: 分子模拟周刊:第 3 期 categories: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鲁迅《而已集·小杂感》
街灯的光穿窗而入,屋子里显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识的墙壁,壁端的棱线,熟识的书堆,堆边的未订的画集,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我开始觉得自己更切实了,我有动作的欲望——但不久我又坠入了睡眠。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集·这也是生活》
这时候是春节, 中国人普天同庆, 最快乐的日子.
可这一切欢庆, 都因爆发的肺炎而笼罩在浓浓的阴霾之下.
这可能是最压抑的一种春节方式, 一边盛世欢歌, 一边大疫封城. 感觉整个社会被撕裂了.
武汉, 江城, 黄鹤楼, 珞珈山.
我20岁负笈千里, 始至江城, 29岁博士毕业, 离开武汉. 这9年时光, 是我青春中的青春, 全部都埋葬在了珞珈山麓.
到现在, 已经整整20年了.
我并不认武汉作故乡, 他也无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可我总不能抹掉那9年的时光. 那9年间, 一个懵懂孩童渐渐长大, 明晰事理, 最终成为现在的自己.
我感谢武汉, 感谢他埋葬我的青春, 见证我的成长, 记录我生命的轨迹.
我感谢江城, 我生命流经过的地方, 那里的大水让我的生命更加充实, 更加丰沛.
我知道他终于会平安无事, 所以现在就遥遥拜祝.
我以前主要写Fortran代码, 现在主要写C代码. 对于Fortran, 我是老用户了; 对于C, 我还算新手, 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 本着学习的目的, 我把ANI这个神经网络势用C实现了一下. 我不知道该给它取个什么名字, 所以就称它xANI. 目前可以计算含HCNO体系的能量和力, 但还没有办法计算Hessian矩阵, 所以无法进行简正分析, 计算频率.
后知后觉, 最近偶然才发现谷歌还开发了这个东西. 可以看到高分辨率的艺术作品. 主要是西方作品, 但也有中国的作品. 还有很多博物馆的虚拟游览. 我是低品味土人, 没有艺术细胞, 只是有时去逛逛眼科.
学艺术和建筑的, 经常要外出采风和写生. 做科研的也同样需要, 只不过换成了阅读文献和查看问题. 阅读别人的论文其实就是采风, 而尝试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 就是写生了.
和武汉肺炎病毒有关的文章, 采用了分子模拟技术. 虽然不算高端, 但至少和实际有联系. 一片劝退声中, 这种时候才让人想起有些东西虽然看着遥远, 但还是有作用的. 可惜的是, 这种作用还是用不到最好. 可用不到, 却又没人觉得它有用了. 就是这么纠结.
过年期间, 就不烦这些问题了.
艺术如何欣赏, 也是需要学习的.
这里推送最新发布的招聘信息. 你可以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位置, 或从中了解相关领域目前的研究项目.
本周刊记录我每周所读所思, 并自觉值得与大家分享的内容.
本周刊同步更新在我的网络日志 哲·科·文 和微信公众号 分子模拟之道.
如果你觉得我的分享对你有益, 不妨将它推荐给你认识的人.
如果你也认同分享的理念, 欢迎投稿或推荐自己的内容.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 或加入QQ群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