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源文站点原文


layout: post title: 人肉智能#003:为什么 Instagram 曾经值得尊敬 modified: 2023-02-25 tags: [book] image: feature: abstract-3.jpg credit: dargadgetz creditlink: http://www.dargadgetz.com/ios-7-abstract-wallpaper-pack-for-iphone-5-and-ipod-touch-retina/ comments: true

share: true

你可曾发现 Instagram 并不提供转发功能?又或者思考过你关注者的信息在 Instagram 上究竟是以何种顺序展现在你的主页上的?Instagram 也许距离我们遥远,但是社交网络从未在我们生活中缺席。理解 Instagram,也许就能理解当下的社交媒体网络,也更能理解我们自己。

人肉智能# 是一档不负责任的科技类图书推荐栏目

这次我们依然推荐两本书:《解密 instagram:一款拍照软件如何改变社交》(以下简称《解密》)和《手机大脑》(以下简称《手机》)。不过这次我采取的形式将不同于往期,不再将两本图书独立分小节介绍,而是融合在同一段文字中。

图书《揭秘 instagram》封面

图书《手机大脑》封面

《解密》的重心并不是对 Instagram 之所以如此成功的解析(这也无法做到,因为此类性质的图书难免有“事后诸葛亮”去神话它所讲述对象的嫌疑),虽然本书内容涵盖了它背后的商业逻辑,但在我看来它更多的是对这款应用发展史的梳理,从创始人如何开始构思软件,到 Instagram 被 Facebook 收购,最后再到创始人选择离开公司,本书也是时间线来组织内容的。

书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内容值得被挖掘,比如 Instagram为什么拒绝了 Twitter 的收购而转投了 Facebook,它又是如何面对来自snapchat 到 What's app 的竞争的 ——但作为一个(有温度的人文关怀类)读书节目,我更想展现的是软件与人的关系——书中有不少的内容就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例如在 Instagram 的设计理念中对用户的理解是如何的与 Facebook 不同,这些才是我想在这里分享的。同时因为我们离不开手机这个重要的媒介,第二本书《手机》也就自然的引入其中。

对于个体来说,社交网络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我们从未尝试理解它服务我们背后的逻辑:例如你可曾发现 Instagram 与 Twitter 不同并不提供转发功能?又或者你关注者的信息在 Instagram 上究竟是以何种顺序展现在你的主页上的?Instagram 也许距离我们遥远,但是社交网络从未在我们生活中缺席,知乎、微博、甚至曾经的人人网不过是彼此的影子罢了。理解 Instagram,也许就能理解当下的社交媒体网络,也更能理解我们自己。

也许还有人并不清楚 Instagram 早已被 Facebook 收购,如果你也对此感到惊讶这并不怪你,因为两款软件气质如此之不同让人很难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这得力于 Instagram 长期坚持的独立运营,并由此带来的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至少与 Facebook 相比)。

Instagram 难得可贵的气质之一便是坚持以人为导向而非算法

在《解密》一书记录期间,发现 Instagram 上明星用户的主流渠道之一是通过 Instagram 的官方账户的推荐,Instagram 拥有独立的社区建设团队去寻找在特定领域冉冉升起的明星。许多博主或者公司试图通过官方账号发布的帖子去破解选人流程,但没有什么好破解的,因为根本没有公式或者算法,与 Facebook 以数据为导向的决策不同,Instagram 的选择完全是由员工的个人品味决定的。

instagram 官方账号

Instagram 也没有类似于知乎或者微博上的“热榜”页面,这些页面上会显示哪些点赞和评论超过平均水平的帖子。因为在官方看来,如果员工无法通过自己的审美加以干涉的话,应用就会变得容易操控,例如只要在用户登录应用频繁的理想时间段内发帖,自然就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

Facebook 执行的则是另一套以数据驱动,他们从来不接触平台的超级用户,一切依靠算法进行分发。但是负面效应也显而易见,他们受到了纵容负面新闻泛滥,操控总统选举的指责

扎克伯格在国会接受质询时被人诟病的微笑

Facebook 的问题不在于它做了什么,而是什么都没有做。

在#人肉智能#的第一期里我推荐了一本有关于算法的图书:《算法的力量》。关于算法最沮丧的事情便是即使它保持中立的态度也是一种偏见。如果你在谷歌上搜索一个非洲裔美国人的名字,你很可能会看到一个提供犯罪背景调查的网站广告,如果你输入的不像是非洲裔美国人的名字网站则不会弹出。这是谷歌通过一个中性规则来决定的:如果输入搜索词X的人倾向于点击广告Y,那么广告Y就应该更加突出地显示给那些输入搜索X的人。这种操作并非由不公正的规则引起的,而是由人类自身本身的行为引起的,因为人们搜索和点击的模式就是种族主义的。

为什么人们热衷于耸人听闻的假新闻,则需要从另一本书《手机大脑》中寻找答案。

虽然手机对我们来说都是稀松平常的事物,但站在整个人类历史角度上看它们存在时间都十分短暂,狩猎采集的生活占据了人类历史 99.9% 的时间,我们大脑也是随着这一生活方式不断进化来的。然而近一万年以来,人类大脑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尽管身处现代社会,我们的大脑却认为我们依然生活在非洲的热带草原时期

在那个时代,有一半的人会在十岁前死去,有 10% 到 15% 的人是被他人杀死的。所以在那个危险的环境生存下去,是那个时代人的第一要务。这也让我们更加关注那些涉及纷争和威胁的新闻,同时也意味着判断新闻的真假并不重要,因为“宁可错杀,也不放过”能够提升我们活下去的概率,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标题党文章总是能够吸引到不错的点击。

另一个被互联网产品“加以利用”的基因,便是人类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如果你有留意的话,无论是 Facebook 还是 Twitter,亦或者国内的知乎,他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应用内的红点通知来吸引你的注意力,邮件,短信也会是不二选择。因为从进化的角度来说,对世界了解的越多,存活下来的概率也就越大,比如天气变化是如何对狮子行动轨迹产生影响的,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获取情报的本能。

在知乎内,你需要浏览完毕两页的内容才可以关闭所有通知

回到 Instagram 上,Instagram 也同样引入的算法,但并非是以夺取用户时长为目的的那一种。

如果 Instagram 默认以生成时间为序把内容呈现在用户的界面上,这会让普通用户的参与感下降,因为专业用户(公众人物或者营销账号)会更频繁、在更有利的时间策略性的发布内容,而你关注的亲人可能一周才会进行一次分享。非专业用户的帖子得不到关注也就得不到评论和点赞,分享的积极性自然就下降。

Instagram 选择的算法是,不再将最新发布的帖子放在页面顶部,而是把家人和朋友的帖子放在公众账号的内容之前。这导致了虽然普通用户的帖子获得了更多的评论和点赞,但是导致网红和品牌账号的数据增长出现了下滑,要知道不少公司已经把 Instagram 增长纳入了商业 KPI 计划中——而 Instagram 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购买我们的广告吧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