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源文站点原文


layout: post title: 深入理解 Webpack 打包分块(上) modified: 2019-05-18 tags: [javascript, webpack] image: feature: abstract-3.jpg credit: dargadgetz creditlink: http://www.dargadgetz.com/ios-7-abstract-wallpaper-pack-for-iphone-5-and-ipod-touch-retina/ comments: true

share: true

前言

随着前端代码需要处理的业务越来越繁重,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前端的代码体积也变得越来越庞大。这造成无论是在调式还是在上线时都需要花长时间等待编译完成,并且用户也不得不花额外的时间和带宽下载更大体积的脚本文件。

然而仔细想想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在开发时难道一行代码的修改也要重新打包整个脚本?用户只是粗略浏览页面也需要将整个站点的脚本全部下载下来?所以趋势必然是按需的、有策略性的将代码拆分和提供给用户。最近流行的微前端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遵循了这样的原则(但也并不是完全基于这样的原因)

幸运的是,我们目前已有的工具已经完全赋予我们实现以上需求的能力。例如 Webpack 允许我们在打包时将脚本分块;利用浏览器缓存我们能够有的放矢的加载资源。

在探寻最佳实践的过程中,最让我疑惑的不是我们能不能做,而是我们应该如何做:我们因该采取什么样的特征拆分脚本?我们应该使用什么样的缓存策略?使用懒加载和分块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拆分之后究竟能带来多大的性能提升?最重要的是,在面多诸多的方案和工具以及不确定的因素时,我们应该如何开始?这篇文章就是对以上问题的梳理和回答。文章的内容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思路制定模块分离的策略,另一方面从技术上对方案进行落地。

本文的主要内容翻译自 The 100% correct way to split your chunks with Webpack。 这篇文章循序渐进的引导开发者步步为营的对代码进行拆分优化,所以它是作为本文的线索存在。同时在它的基础上,我会对 Webpack 及其他的知识点做纵向扩展,对方案进行落地。

以下开始正文


根据 Webpack 术语表,存在两类文件的分离。这些名词听起来是可以互换的,但实际上不行:

第二种策略听起来更吸引人是不是?事实上许多的文章也假定认为这才是唯一值得将 JavaScript 文件进行小文件拆分的场景。

但是我在这里告诉你第一种策略对许多的站点来说才更有价值,并且应该是你首先为页面做的事

让我们来深入理解

Bundle VS Chunk VS Module

在正式开始编码之前,我们还是要明确一些概念。例如我们贯穿全文的“块”(chunk) ,以及它和我们常常提到的“包”(bundle)以及“模块”(module) 到底有什么区别。

遗憾的事情是即使在查阅了很多资料之后,我仍然没法得到一个确切的标准答案,所以这里我选择我个人比较认可的定义在这里做一个分享,重要的还是希望能起到统一口径的作用

首先对于“模块”(module)的概念相信大家都没有异议,它指的就是我们在编码过程中有意识的封装和组织起来的代码片段。狭义上我们首先联想到的是碎片化的 React 组件,或者是 CommonJS 模块又或者是 ES6 模块,但是对 Webpack 和 Loader 而言,广义上的模块还包括样式和图片,甚至说是不同类型的文件

而“包”(bundle) 就是把相关代码都打包进入的单个文件。如果你不想把所有的代码都放入一个包中,你可以把它们划分为多个包,也就是“块”(chunk) 中。从这个角度上看,“块”等于“包”,它们都是对代码再一层的组织和封装。如果必须要给一个区分的话,通常我们在讨论时,bundle 指的是所有模块都打包进入的单个文件,而 chunk 指的是按照某种规则的模块集合,chunk 的体积大于单个模块,同时小于整个 bundle

(但如果要仔细的深究,Chunk是 Webpack 用于管理打包流程中的技术术语,甚至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 chunk。我想我们不用从这个角度理解。只需要记住上一段的定义即可)

打包分离 (Bundle splitting)

打包分离背后的思想非常简单。如果你有一个体积巨大的文件,并且只改了一行代码,用户仍然需要重新下载整个文件。但是如果你把它分为了两个文件,那么用户只需要下载那个被修改的文件,而浏览器则可以从缓存中加载另一个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打包分离与缓存相关,所以对站点的首次访问者来说没有区别

(我认为太多的性能讨论都是关于站点的首次访问。或许部分原因是因为第一映像很重要,另一部分因为这部分性能测量起来简单和讨巧)

当谈论到频繁访问者时,量化性能提升会稍有棘手,但是我们必须量化!

这将需要一张表格,我们将每一种场景与每一种策略的组合结果都记录下来

我们假设一个场景:

当然包括我在内的部分人希望场景尽可能的逼真。但其实无关紧要,我们随后会解释为什么。

性能基线

假设我们的 JavaScript 打包后的总体积为 400KB, 将它命名为 main.js,然后以单文件的形式加载它

我们有一个类似如下的 Webpack 配置(我已经移除了无关的配置项):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 {
  entry: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index.js'),
  output: {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filename: '[name].[contenthash].js',
  },
};

当只有单个入口时,Webpack 会自动把结果命名为main.js

(对那些刚接触缓知识的人我解释一下:每当我我提及main.js的时候,我实际上是在说类似于main.xMePWxHo.js这种包含一堆带有文件内容哈希字符串的东西。这意味着当你应用代码发生更改时新的文件名会生成,这样就能迫使浏览器下载新的文件)

所以当每周我向站点发布新的变更时,包的contenthash就会发生更改。以至于每周 Alice 访问我们站点时不得不下载一个全新的 400KB 大小的文件

连续十周也就是 4.12MB

我们能做的更好

哈希(hash)与性能

不知道你是否真的理解上面的表述。有几点需要在这里澄清:

  1. 为什么带哈希串的文件名会对浏览器缓存产生影响?
  2. 为什么文件名里的哈希后缀是contenthash?如果把contenthash替换成hash或者chunkhash有什么影响?

为了每次访问时不让浏览器都重新下载同一个文件,我们通常会把这个文件返回的 HTTP 头中的Cache-Control设置为max-age=31536000,也就是一年(秒数的)时间。这样以来,在一年之内用户访问这个文件时,都不会再次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而是直接从缓存中读取,直到或者手动清除了缓存。

如果我中途修改了文件内容必须让用户重新下载怎么办?修改文件名就好了,不同的文件(名)对应不同的缓存策略。而一个哈希字符串就是根据文件内容产生的“签名”,每当文件内容发生更改时,哈希串也就发生了更改,文件名也就随之更改。这样一来,旧版本文件的缓存策略就会失效,浏览器就会重新加载新版本的该文件。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最基础的缓存策略,更复杂的场景请参考我之前的一篇文章:设计一个无懈可击的浏览器缓存方案:关于思路,细节,ServiceWorker,以及HTTP/2

所以在 Webpack 中配置的 filename: [name]:[contenthash].js 就是为了每次发布时自动生成新的文件名。

然而如果你对 Webpack 稍有了解的话,你应该知道 Webpack 还提供了另外两种哈希算法供开发者使用:hashchunkhash。那么为什么不使用它们而是使用contenthash?这要从它们的区别说起。原则上来说,它们是为不同目的服务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交替使用。

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先准备以下这段非常简单的 Webpack 配置,它拥有两个打包入口,同时额外提取出 css 文件,最终生成三个文件。filename配置中我们使用的是hash标识符、在 MinCssExtractPlugin中我们使用的是contenthash,为什么会这样稍后会解释。

const CleanWebpackPlugin = require("clean-webpack-plugin");
const MiniCssExtractPlugin = require("mini-css-extract-plugin");

module.exports = {
  entry: {
    module_a: "./src/module_a.js",
    module_b: "./src/module_b.js"
  },
  output: {
    filename: "[name].[hash].js"
  },
  plugins: [
    new MiniCssExtractPlugin({
      filename: "[name].[contenthash].css"
    })
  ]
};

hash

hash针对的是每一次构建(build)而言,每一次构建之后生成的文件所带的哈希都是一致的。它关心的是整体项目的变化,只要有任意文件内容发生了更改,那么构建之后其他文件的哈希也会发生更改。

很显然这不是我们需要的,如果module_a文件内容发生了更改,module_a的打包文件的哈希应该发生变化,但是module_b不应该。这会导致用户不得不重新下载没有发生变化的module_b打包文件

chunkhash

chunkhash基于的是每一个 chunk 内容的改变,如果是该 chunk 所属的内容发生了变化,那么只有该 chunk 的输出文件的哈希会发生变化,其它的不会。这听上去符合我们的需求。

在之前我们对 chunk 进行过定义,即是小单位的代码聚合形式。在上面的例子中以entry入口体现,也就是说每一个入口对应的文件就是一个 chunk。在后面的例子中我们会看到更复杂的例子

顾名思义,该哈希根据的是文件的内容。从这个角度上说,它和chunkhash是能够相互代替的。所以在“性能基线”代码中作者使用了contenthash

不过特殊之处是,或者说我读到的关于它的使用说明中,都指示如果你想在ExtractTextWebpackPlugin或者MiniCssExtractPlugin中用到哈希标识,你应该使用contenthash。但就我个人的测试而言,使用hash或者chunkhash也都没有问题(也许是因为 extract 插件是严格基于 content 的?但难道 chunk 不是吗?)

分离第三方类库(vendor)类库

让我们把打包文件划分为main.jsvendor.js

很简单,类似于: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 {
  entry: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index.js'),
  output: {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filename: '[name].[contenthash].js',
  },
  optimization: {
    splitChunks: {
      chunks: 'all',
    },
  },
};

在你没有告诉它你想如何拆分打包文件的情况下, Webpack 4 在尽它最大的努力把这件事做的最好

这就导致一些声音在说:“太惊人了,Webpack 做的真不错!”

而另一些声音在说:“你对我的打包文件做了什么!”

无论如何,添加optimization.splitChunks.chunks = 'all'配置也就是在说:“把所有node_modules里的东西都放到vendors~main.js的文件中去”

在实现基本的打包分离条件后,Alice 在每次访问时仍然需要下载 200KB 大小的 main.js 文件, 但是只需要在第一周、第五周、第八周下载 200KB 的 vendors.js脚本

也就是 2.64MB

体积减少了 36%。对于配置里新增的五行代码来说结果还不错。在继续阅读之前你可以立刻就去试试。如果你需要将 Webpack 3 升级到 4,也不要着急,升级不会带来痛苦(而且是免费的!)

分离每一个 npm 包

我们的 vendors.js 承受着和开始 main.js 文件同样的问题——部分的修改会意味着重新下载所有的文件

所以为什么不把每一个 npm 包都分割为单独的文件?做起来非常简单

让我们把我们的reactlodashreduxmoment等分离为不同的文件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module.exports = {
  entry: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index.js'),
  plugins: [
    new webpack.HashedModuleIdsPlugin(), // so that file hashes don't change unexpectedly
  ],
  output: {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filename: '[name].[contenthash].js',
  },
  optimization: {
    runtimeChunk: 'single',
    splitChunks: {
      chunks: 'all',
      maxInitialRequests: Infinity,
      minSize: 0,
      cacheGroups: {
        vendor: {
          test: /[\\/]node_modules[\\/]/,
          name(module) {
            // get the name. E.g. node_modules/packageName/not/this/part.js
            // or node_modules/packageName
            const packageName = module.context.match(/[\\/]node_modules[\\/](.*?)([\\/]|$)/)[1];

            // npm package names are URL-safe, but some servers don't like @ symbols
            return `npm.${packageName.replace('@', '')}`;
          },
        },
      },
    },
  },
};

这份文档 非常好的解释了这里做的事情,但是我仍然需要解释一下其中精妙的部分,因为它们花了我相当长的时间才搞明白

Alice 每周都要重新下载 200KB 的 main.js 文件,并且再她首次访问时仍然需要下载 200KB 的 npm 包文件,但是她再也不用重复的下载同一个包两次

也就是2.24MB

相对于基线减少了 44%,这是一段你能够从文章里粘贴复制的非常酷的代码。

我好奇我们能超越 50%?

那不是很棒吗

稍等,那段 Webpack 配置代码究竟是怎么回事

此时你的疑惑可能是,optimization 选项里的配置怎么就把 vendor 代码分离出来了?

接下来的这一小节会针对 Webpack 的 Optimization 选项做讲解。我个人并非 Webpack 的专家,配置和对应的描述功能也并非一一经过验证,也并非全部都覆盖到,如果有纰漏的地方还请大家谅解。

optimization配置如其名所示,是为优化代码而生。如果你再仔细观察,大部分配置又在splitChunk字段下,因为它间接使用 SplitChunkPlugin 实现对块的拆分功能(这些都是在 Webpack 4 中引入的新的机制。在 Webpack 3 中使用的是 CommonsChunkPlugin,在 4 中已经不再使用了。所以这里我们也主要关注的是 SplitChunkPlugin 的配置)从整体上看,SplitChunksPlugin 的功能只有一个,就是split——把代码分离出来。分离是相对于把所有模块都打包成一个文件而言,把单个大文件分离为多个小文件。

在最初分离 vendor 代码时,我们只使用了一个配置

splitChunks: {
  chunks: 'all',
},

chunks有三个选项:initialasyncall。它指示应该优先分离同步(initial)、异步(async)还是所有的代码模块。这里的异步指的是通过动态加载方式(import())加载的模块。

这里的重点是优先二字。以async为例,假如你有两个模块 a 和 b,两者都引用了 jQuery,但是 a 模块还通过动态加载的方式引入了 lodash。那么在 async 模式下,插件在打包时会分离出lodash~for~a.js的 chunk 模块,而 a 和 b 的公共模块 jQuery 并不会被(优化)分离出来,所以它可能还同时存在于打包后的a.bundle.jsb.bundle.js文件中。因为async告诉插件优先考虑的是动态加载的模块

接下来聚焦第二段分离每个 npm 包的 Webpack 配置中

maxInitialRequestsminSize确实就是插件自作多情的杰作了。插件自带一些分离 chunk 的规则:如果即将分离的 chunk 文件体积小于 30KB 的话,那么就不会将该 chunk 分离出来;并且限制并行下载的 chunk 最大请求个数为 3 个。通过覆盖 minSizemaxInitialRequests 配置就能够重写这两个参数。注意这里的maxInitialRequestsminSize是在splitChunks根目录中的,我们暂且称它为全局配置

cacheGroups配置才是最重要,它允许自定义规则分离 chunk。并且每条cacheGroups规则下都允许定义上面提到的chunksminSize字段用于覆盖全局配置(又或者将cacheGroups规则中enforce参数设为true来忽略全局配置)

cacheGroups里默认自带vendors配置来分离node_modules里的类库模块,它的默认配置如下:

cacheGroups: {
  vendors: {
    test: /[\\/]node_modules[\\/]/,
    priority: -10
  },

如果你不想使用它的配置,你可以把它设为false又或者重写它。这里我选择重写,并且加入了额外的配置nameenforce:

vendors: {
  test: /[\\/]node_modules[\\/]/,
  name: 'vendors',
  enforce: true,
},

最后介绍以上并没有出现但是仍然常用的两个配置:priorityreuseExistingChunk

小结

截至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看出了一套分离代码的模式:

参考资料集合

https://www.site2share.com/folder/20020533

Bundle VS Chunk

Hash

SplitChunksPlugin

DLL

你可能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