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源文站点原文


title: "《乐之本事》笔记" categories: Reading updated: comments: true

mathjax: false

主要参考

我对古典乐的兴趣主要来自动画《交响情人梦》, 虽然从制作的角度它被后辈京吹和四慌爆了几十条街 (这两个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动画, 制作层面都是顶级的), 但它凭借成熟而动人的故事, 一直占据着我心目中动画 top1 的位置. 另外, 我关系最好而且最长期的室友在古典乐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尤其是小提琴演奏; 他自己家里更是有一整面墙摆放碟片.

但是我仍未入门古典乐, 至少现在依然如此. 以前尝试过听 Yale 大学的公开课 "聆听音乐", 但当时出于时间关系看了两集便没能继续, 也许之后可以试试再结合教材看一看. 听音乐是一件 "费时费力" 的事情, 加之兴趣也不是很大, 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

这本《乐之本事》是朋友推荐的. 说实话我并不太喜欢这本书, 大多内容目前都不感兴趣, 所以只记录第六章和第七章一小部分给我留下印象的东西.

<!-- more -->

演奏会不仅仅是听, 还有视觉效果 (比如《交响情人梦》中黄毛的操作). 现场听和录音也不同, 现场需要考虑到场地的音效等.

指挥在做什么?

核心在提示与引导 (调度资源). 指挥看的是乐曲总谱, 团员看的是分谱. 指挥要告诉团员何时该准备演奏, 不同的乐器需要不同长度的准备时间来进场加入演奏. 除了进场时间, 指挥还要让团员预见音乐发展, 包括速度变化, 音量, 节奏等. 演出协奏曲或歌剧, 临场变化层出不穷, 更需要机敏灵巧的反应与调度全局的能力.

指挥棒并不是必须的道具, 重点在于如何透过表情与肢体清楚传达自己的意念. 不同的指挥有自己和乐团的独特沟通方式.

诠释的艺术

一段程序在不同的系统/解释器下都可能出现不同结果, 乐谱也是. 而且作曲家并不会把一切都写在乐谱上, 只会写下 对在他的时代受过良好教育的音乐家而言, 仍然不完全清楚的信息. 比如圆舞曲很多都是供实际伴舞只用, 因此演奏时若要强调舞蹈感, 即使谱子上拍子是等分处理, 演奏时也会调整不同拍子的时值. 指挥也是这样. 在巴洛克时代, 演奏者可以自己加装饰, 作曲家也不常标识强弱, 甚至连速度都不给. 即使写明了, 不同演奏者对意义的理解也可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