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源文站点原文


author: Chloe Zhang tag: 生活無情趣

key: a2020-03-18

在我目前僅度過了20年的人生中,有咖啡喝的日子超過了二分之一。

小時候我媽常帶著我喝速溶咖啡。我的印象裡我家是從不缺一大包一大包的速溶咖啡的,有澳門的、新加坡的、馬來西亞的,反正全部來自中國大陸南部以及比那更南的地方。這些咖啡都不是黑咖啡,很多都叫相反的"白咖啡",像那種三合一咖啡。咖啡粉倒出來裡面自帶奶粉還是植脂末,白色的粉末摻著棕色的粉末,開水一倒進去就變成牛奶香精味濃郁的飲品。我們中午就把這種咖啡當成午飯的配餐喝掉。在這樣重複的喝咖啡活動里,我們似乎一直有著一種侷促感,而推動我們的大約是咖啡鄰近的保質期。但小時候的我對自己喝咖啡的行為是有一種莫名的驕傲感的。咖啡和酒精常被視為"成年人的飲料",我很喜歡這種滄桑感。但很長的時間裡我都沒有喝到過現磨咖啡本真的味道,就像最初天真地以為酒都像rio一樣那麼容易下嚥。我內心中是畏懼苦味的,連小學時便利店裡的苦咖啡雪糕我都沒敢嘗試過,並常常羨慕敢於挑戰這種雪糕的小孩。

我的初中在北京繁華的地帶,自以為是的成熟和增多的零花錢為我開啟了許多新的大門。星巴克略顯高昂的價格和它"高貴"的美國出身讓我以為他們製造的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咖啡。最開始接觸現磨咖啡時,奶咖都是最受歡迎的,因為牛奶的香濃和絲滑的口感能很大程度上中和濃縮咖啡的威力。所以我當時喝的最多的便是拿鐵和摩卡。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內心中生出一種古怪的攀比心裡,覺得敢於直面苦味才能體會"成人飲料"的真諦。開始挑戰美式後,我一直以能下嚥"苦咖啡"為榮。但實話實說,那時候的我沒有喝咖啡的習慣和愛好,有時甚至對美式的苦味已經難以承受,卻還是要固執地喝下去,似乎戰勝了美式就能達到人生新的高點。

我的高中昏昏沈沈暈頭轉向,我的咖啡生活仍然只限於校對面寫字樓裡的星巴克。在極大的身心壓力下,和咖啡相比,炸雞和垃圾食品更能給我快樂。星巴克沒給我指向新的徵程,只是成為了我課後寫作業和談戀愛的練習場。當然,自己端著一次性咖啡外帶杯的形象總讓我覺得自己的忙碌也顯得更加高級和深沈了。

到大學後,咖啡才第一次在我生活中有了實際的重量。星巴克在美國的定位太親民了,我們在曼哈頓小到可憐的校園裡都有一家(雖然口味大不如外面的正規門店)。學校的星巴克又可以刷食堂卡,所以咖啡成了我每天課前課後的必需品,何樂而不為。雖然我從未體會到咖啡因在我身上有任何神奇功效,但咖啡還是在我的生活中奠定了它的位置。從那時起,我算是離不開咖啡了。

大二起,我住進了單人間,自己也因為各種原因喜歡上了獨來獨往。紐約可是brunch和咖啡小店的天堂。我一個人買過許許多多不同店鋪的咖啡,並常在略顯壅擠的店裡坐上一兩個小時,邊喝咖啡邊做作業或讀書。咖啡喝多了,我竟逐漸喜歡上了咖啡的味道。在懶懶的不想出房間覓食的日子裡,為了能喝上新鮮的咖啡,我購入了膠囊咖啡機。這個機器到目前已經陪伴了我近兩年。假期回國,除了像瑞幸這樣的國產連鎖店的興起,也有許多獨立咖啡店出現在了我的視野中。我和朋友打卡了許多北京的小店,並嘗到了許多新"菜式",像髒咖啡,或是氣泡水美式。咖啡的香氣伴著小店裡閒散的愜意感成了我理想的午後生活。除打卡咖啡店外,我也給北京的家裡購入了摩卡壺和冷萃包,在需要實習的繁忙日子裡也確保一早能喝上新鮮的咖啡。

咖啡的地位在我的生活中提高後,我開始願意為它投資了。我開始嘗試菜單中價格略高的冰滴和手沖,並愛上了這些咖啡較美式相比更柔和順滑的口感。在前不久,我終於為自己買入了一套手沖的裝備,幾個月下來嘗試了各家的豆子,對自己的喜好有了粗略的了解。手沖咖啡在便攜和快速上沒有優勢,但是滿足了我對漫長冬日裡"慢生活"的嚮往。我常從外面買回一些小點心,配著手沖咖啡當作下午茶,格外愜意。但我現在對咖啡仍知之甚少,只對豆子產區和處理方法有最基礎的了解。在繼續走訪小咖啡店的同時,我希望自己能多吸收些關於咖啡的知識,並有朝一日給自己的住所添上一台專業的義式咖啡機。

現在的我喝出咖啡本真的味道了嗎?我覺得還沒有。我也離咖啡所代表的"成熟"越行越遠。但這仍無法阻止我喝下去,作為一個小小的愛好、一點生活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