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源文站点原文


title: 如何阅读论文?——「三十天读论文计划」践行心得 layout: default tags: [阅读,论文] pinned: false

blog_post: true

高阶学习者与普通学习者的差距:读论文。

读论文,初中高中老师不会教,你考好试就行,大学老师也不会教,你不挂科就好,所以,你读完书工作之后就读微信公众号与今日头条,觉得能保持阅读书籍习惯就已难能可贵。

你读书不多,可能三个月才读一本书,参加了「如何一年读 500 本书」阅读技巧课程,虽然短期阅读速度并没有提高,但已经恢复了阅读自信,恢复成为普通学习者。相信我,你本就有能力阅读畅销书的能力,参加课程只是一种让你开启阅读行动仪式感,仅此而已。

此时,你已开始发现高阶学习者,他们提出的观点与模型你从未从在畅销书上看到,你好奇,你想知道他跟你的阅读习惯的区别,你想从普通学习变成高阶学习者。

此时,须掌握高阶学习者的秘密武器——读论文。

这是我与一大群高阶学习者混在一起三年(2015 年至 2017 年)的重要心得。

高阶学习者会理解专业知识,辨别源头信息,以此锻炼创新能力,他们不受困于狭隘的知识隧洞,探索知识源头,抵达人迹罕至之地,活用前人知识。到这一步,他们可以完成基本任务,甚至不需要使用推陈出新的能力。

但高阶学习者往往不会止步于此,就像你不会止步于在普通学习的位置。

那么就开始读论文吧。

以下是我「三十天读论文计划」的经验总结。

普通人读论文的好处

我不是做学术的,所以读论文并不是想作出什么新研究,而只是想把问题搞清楚,扩展知识面,读书的搜索成本太高,网络搜索的质量太低,读论文是折中的最好方法。

论文汇集你想了解领域的最新进展,每天阅读三五篇,先读综述,再读新研究,一个月就可追上,保持自己与新知的紧密度。

发现惊喜

读论文当然可以发现惊喜,好论文不会重复造轮子,而是会先把各种款式的轮子都摆出来——你想到的问题,别人早已经发现,你需要做大多是交叉比对作者在不同时空的观点,分析当时社会环境与技术限制,再补充说明新的论点与方法。

当然,极好极好的论文,即使十年过去,几十年过去,依然有启发。

提高阅读速度

如果要追溯提高我阅读速度的时间线,那一定是在我练习三十天阅读论文计划之后。以前阅读方式是全面阅读——即没有主题,没有目的地阅读,觉得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就拿起来读,所谓开卷有益。

自从开始三十天阅读论文计划,开始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首先是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论文,搜索到一堆论文之后,开始主题阅读,同一主题下的论文组块几乎相似,如果一开始就发现了一篇好论文,细心阅读,接下来再阅读其他论文就毫不费劲了,剩下工作就是比对论文,在其中发现有意义的信息。

好论文大体遵从二八法则,一大堆论文,值得看的论文约占 20%(实际可能更低),你阅读一大堆论文其实也只是发现那 20% 有价值论文的过程而已。

养成批判性思维

读论文的目的不是读,而是发现别人知识与自己知识的联系,论文是批判性思维的典型实践,大量阅读论文让你浸泡其中,潜移默化也会让你习得批判性思维的。总之,读论文如果只是一味读而不加以思考,也就丧失阅读论文的意义。

扩大学习视野

如果没有读关于写作论文,也许现在我还在「文章写作」的圈子中,执着于意象、修辞与结构,花费力气在文辞,而现在再读关于「文章写作」的论文,自觉稍稍浏览就好,不再精细研读。

王阳明曾拒绝著书立说,即使后来弟子有记录他的言论,他也主张应口述传授而不应让后人独自研读,否则弟子会钻研文辞而少下工夫去理解文字的意思。

读书籍容易掉落在单一作者的旧视野之内,读论文则可接收到多个作者,多个学科的解读,养成读论文的习惯,必定受益终生。

例如我在读完《论扇形快速作文法的性能》后,马上觉得需要继续深入挖掘相关主题,以下是我的新发现——

首先是发现作者刘智祥写过一本相关书籍《扇形结构快速写作法》,出版于 1993 年,立即在孔夫子旧书网下单购买。

其次是发现作者刘智祥建立了「扇法作文学校」的新浪博客,接着是「扇形」、「扇形结构」、「刘智祥」的论文以及网络搜索……

阅读工具篇

论文阅读管理建议使用 Zotero 软件,基础使用技巧步骤是:

抓取论文信息 > 手动拖动论文到对应位置 > 使用 PDF Expert 阅读论文(可复制信息) > 在 Note 记录精彩观点与思考启发 > 隔日整理至 Workflowy 形成卡片,方便日后调用。

阅读技巧篇

读专著还是读论文

如果要研究某个选题,优先是选择专著,其次再选择论文,专著论述清晰,资料详细,优秀论文才具备出版价值,例如《青年王阳明》就是杜维明的论文,《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就是黄光国的论文。

论文只能作为出版物的补充读物。例如我在阅读司马贺的论文过程中,发现大多论文是在重复专著的观点,新鲜的观点不多(甚至有些论文的观点已经过时),论述引用的资料也只是蜻蜓点水。

但户坂润在《日本读书论》提出,读那些貌似具有体系性的著作,未必是进入著者思想世界的最佳途径,相反,读论文集,既容易捕捉到著者的问题意识,又能获得对其相对完整丰满的认识。

读论文也是如此,当你学习任意学科,大多人喜欢先读成体系的教科书或著作,成体系多而全,符合人类的贪欲,但这种教科书从来不充满思辨,而是慢条斯理,言之凿凿,读起来略枯燥虚空,但读论文就不一样,似是作者与众多理论提出者在对话,问解决大问题,每人提出意见,你来我往,唇枪舌战,一番厮杀之后,你更可以获得对问题更广阔的理解,于是孰优孰劣,你便可从中判断。

读论文一定是一批一批读

想要更全面理解问题,还需批量读论文:

彭明辉教授的《研究生手册》中说:同一派的观念,有的作者说得较易懂,有的说得不清楚。整批读略过一次之后,就可以规划出一个你以为比较容易懂的阅读次序,而不要硬碰硬地在那里撞墙壁。你可以从甲论文帮你弄懂乙论文的一个段落,没人说读懂甲论文只能靠甲论文的信息。所以,整批阅读很像在玩跳棋,你要去规划出你自己阅读时的「最省力路径」。

我自己读论文几乎在论文搜索库写入关键词,然后用相关度、引用率、下载次数和硕博论文筛选出一批论文,数量大概二十篇,然后找个集中时段阅读,整批论文读下来,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就算是粗略搞清楚了,这种方法比单纯网络搜索获得的资料翔实清晰。

体验主题阅读的乐趣

忽然想明白自己不喜欢看印象笔记收藏的文章了——大脑天然喜欢模式,喜欢一系列有主题的文章,例如你叫我看十篇谈论认知科学的论文,或者一口气看十集电视剧,我可能会一口气就看完了,但是你让我看印象笔记的十篇文章,估计看上三篇我就玩手机去了。

所以现在我的任何文章阅读软件,例如 Zotero 都有设置 Inbox 文件,先分类,然后集中时间干掉——今天下午,我就一口气找了 55 篇关于快速写作的论文,打算在「三十天读论文计划」时期集中完成。

坚持先读透一个人原则

我喜欢主题阅读,一种是搜集不同人对一个主题的不同讨论,另一种搜集一个人的全部著作。前者重点在主题,后者重点在人,个人喜欢后者,读懂人比读懂主题获益更多,读懂人你能获得这个人的价值观、学习生活习惯、知识源头、思考与分析方法等,这是与人为善,可谓是阅读的价值理性。阅读主题偏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更多是对比、参照、补全一个观点的不同看法,充实世界观,偏工具理性。

明白论文写作者的处境与意图

论文阅读者至少要明白:大部分学术界的专业人士干的事情是改进轮子,而不是重新发明轮子。

所以,一项研究或博士论文,都不需要耀眼的原创——它只需要获取论文评审委员会的赞成票就可以了;一篇期刊,也不需要带来研究范式的新改变——它只要能满足发表要求就可以了。

学术界有时并不像你想象中那么严格,研究者或许也不如你想象中那么严谨,他们不会在一篇论文或期刊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一旦明白论文作者的处境与意图,阅读论文心态自然不同,阅读论文遵从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完美原则,你不可能在一篇论文获取到完整的信息,只能一篇接一篇大量阅读,直至获取满意的信息。

新手的阅读建议

新手阅读论文建议先从硕博论文开始,而不是期刊论文。硕博论文一般有基础知识说明,结构清晰,期刊论文则偏碎片,新手需要读几十篇期刊论文来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这个过程耗时耗力。

我发起的「三十天阅读论文计划」初衷是吸收系统知识,拓展认知边界,所以最好是阅读别人整理好的知识,当然,我绝不反对你以此锻炼从无组织碎片知识中检索、筛选、组织知识的能力。

先读文献综述

好的论文作者一定非常重视文献综述,因为好作者会仔细研究前人的研究成果,必须告诉读者自己已在相关领域做过详尽研究,才能证明自己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学术主张有足够新意,能拓展该主题的认知边界。简单而言,好作者不会重复造轮子,是改进轮子。

有的人不系统学习学科知识就妄想提出独创理论,要么是新手夜郎自大,要么是民科自卖自夸。但好的作者自认能够将这个领域的知识稍微向前推进一点就已经十分高兴了。

所以,看文献综述就能看出作者是否用心,就能判断论文质量是否好。

P.S. 读论文还真是大浪淘沙,五十几篇关于快速写作的论文也就三四篇可用,而且也只是部分可用,其实还是挺看运气的,运气好一开始就遇上好论文,开个好头,运气不好,好论文都被压着,你可能看不见。

注意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可能很烂,但它的相关文献可能精彩。阅读一篇优秀论文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另一篇更优秀的论文。 不管你信不信,学者应邀评审期刊,首先阅读的不是摘要或前言,而是参考文献。

通读作者的参考文献,你可以辨识作者阅读量是否足够,阅读范围是否合理,还可以预测论文的逻辑论证将如何展开。

阅读的态度与姿势

阅读论文是目的性很强的任务导向型工作,所以必须与那种散漫与消遣的娱乐阅读分开,你不能找个午后坐在沙发,一边听音乐,一边喝红酒,再来读论文。

读论文是智识生产的工作,就必须严肃对待,就必须拿出工作的样子来——坐在硬木的椅子上,准备好纸笔,端正坐姿,好好地读。

根据具身认知,身体也是大脑的一部分,如果身体散漫,大脑也怠慢,身体认真起来,大脑也会发出信号,集中注意力,阅读也会郑重其事,这样阅读论文才会高效。

调整阅读心态

快速浏览论文,如果发现没有逻辑清晰组块,基本可以放弃阅读。

读过一定论文之后,你会发现通过论文来获取新鲜知识的频率会越来越少,而是将论文作为记忆的扩展,浏览过后,论文的功用就是备用信息库。

大部分的论文是综述论文,最常见的缺点就是缺乏创新,一般看摘要与结尾就可以看出论文是否是综述论文,一般的阅读方法是清单核对,看看自己对此领域是否有漏缺的观点解读,如果全部观点都已经熟悉,大可不必仔细阅读,轻轻浏览一遍即可。

阅读论文会有一种感觉,自己想要总结的内容已经有更好的版本了,是否还需要总结出自己版本?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但似乎也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别人写得好,刚好可以作为可调用的卡片,不必做重复工作,应努力将整理的工作量降至最低,而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思考如何形成新观点上。我知道这个很难,但不难,读论文就没有乐趣了,我们阅读那多论文,不就是期待在一大堆论文卡片之中发现连接,创造新鲜有趣的观点吗?即使是一点点就已经足够了。

如何持续阅读?

重要的事总是简单的,简单的事总是难做到的。

一旦你开始三十天持续读论文的计划,就应该持续下去。读论文是个枯燥的行动,很多人会持续不下去。我的方法是在深夜寂静时一个人阅读,打开 Zotero 一篇又一篇地打开收藏的论文,就像是清除一个个尘封已久的库存,你也应该给自己专门留下一大段时间来清理库存——即使这些库存不是论文,你也会非常开心。

新手开始三十天阅读论文计划可能会遇上计划中断,此时千万不要以为中断一天就前功尽弃了,不妨给自己设定三次中断的限额,万不得已才用,一来可保持心态平和,二来让自己继续行动。与一两次的中断相比,最终可完成整个行动更加重要。

读论文中断怎么办?

中断不要怕,也不要焦虑,找好时间接起来就可以。

就像我开始阅读论文的第五天就已经出现意外,虽不能继续阅读,但心仍有挂念,想着迟早接起来就可以。 所以说,中断不可怕,怕的是永远也接不下去。

例如我的三十天读论文计划,计算的不是自然天数,而是读论文的实际天数,即不按日历顺序强迫每天阅读(当然,每天阅读是最好的),而是阅读一篇算一篇,读过一天算一天。

并不是每天都要阅读一篇论文

假如你要开始「三十天阅读论文计划」,阅读论文的时限和数量可不作限定,你可以连续好几天都阅读一篇好论文,也可以一天阅读好几篇论文,有时候,你可能浏览过七八篇论文都觉得没一篇好的,也就没有必要作记录,只挑好的看即可。

论文质量有好坏,因地制宜,适时调整阅读习惯就好。

例如我在阅读《快速作文原理论》时,因为自觉这篇论文对卡片写作有启发,就没有必要一天阅读完,而是要仔细阅读每个字,思考文中提到的原理是否可以与卡片写作结合,形成自己的理解,所以你看到我读论文的感想通常不是论文内容的照搬与引用,而是读后感、是解读,是创造,这样才是读论文的样子。

三十天读论文执行 27 后,我这样总结:我写完了一篇书评,读完一本教人如何读论文的书,购买了一本论文中提及的绝版好书,写了将近三十张读论文的记录卡片,未来还会写一篇我是如何读论文的攻略。但我实际阅读的论文只有 15 篇,而我能保证每篇都给我带来收获。

在这 27 天,「三十天」这个读论文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我模糊,我已不在意读论文的时间,而更在意好论文的数量,实际上,我在筛选过程中已读过 100+ 篇的坏论文,选择比指标重要,真心学习比滥竽充数重要。

读也要写

读到论文的中惊喜,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我称之为做论文卡片。宁愿读慢一点也要把惊喜发现的意思搞懂,除了必要的摘录之外,还要写下你对论文卡片的理解,所谓六经注我,就是我读到的论文都是为我自己未来的原创内容做注解与补充。

虽说是功利,但毕竟是能激励自己前行的动力,人想方设法让自己有动力求知,任何方法都不为过哇。

读论文是学习,学习是实践。如果你不写论文,那么写论文卡片就是最省力且功用最大的实践。如果你发现一篇论文的某个论点有启发,马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并写下来。我每读一篇论文都会写论文卡片,一般论文的一两张,好的论文六七张,一篇论文能给你带出一点启发,那就是这篇论文最大价值。

好论文不怕多读

好论文会比坏论文好很多倍,一篇好论文远超过十篇坏论文,读论文一定要注意质量,因为论文质量永远大于论文数量,所以,一旦遇上好论文,一定要珍惜,不怕多读、细读,甚至写读论文感想。

看那么多攻略,还不如直接拿起论文就看

看那么多编程书,不如打开编辑器来写代码,看那么多如何读论文的攻略,不如拿起论文看,学编程是实践,写作是实践,读论文也是实践,如果我没有看论文,也绝不能写下这一段段感想。

推荐资料

台湾清华彭明辉教授的《硕士研究所新生手册》

新手一开始就读台湾清华彭明辉教授的《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当然是好,考虑这本手册是学术手册,内中有不少可能枯燥的信息,读者可能失去耐心,你大可以依照我写的卡片内容读过十篇论文再来看这本手册。

但我还是推荐你读一读这本册子,因为这本册子是要学习阅读论文技能无论如何都绕不过的文献,这是专业人员给你最好的建议。

如果不想看手册,也可以看视频:期刊論文閱讀技巧 - YouTube

另推荐彭明辉的博客:http://mhperng.blogspot.com

《会读才会写——导向论文写作的文献阅读技巧》

读这本书源自「三十天读论文计划」。

作者是教授,他改论文改到怕,深深觉得学生不好写论文的原因是不会读论文,于是综合自己读论文的经验在课堂上教学生读论文,整理出一份论文码表,其实就是论文组块表,符合组块列表的就是好论文,否则就是不是。作者相信,学生能识别出好论文,写出好论文就不远了,也算是曲线救国了。

论文阅读新手在阅读论文时如能识别并标记出相关组块,久而久之,识别好论文和阅读论文的能力必定大增。

Change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