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我选择卡片创作的的3大理由 layout: default tags: [卡片,读书,写作] pinned: false
在这个工具层出不穷的数字时代,我最终选择了最古老的卡片写作。
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当我们被各种高科技工具包围时,反而更需要回归到最本质的创作方式。
为什么是卡片?因为它通过了时间的检验,经受住了历史的筛选,承载了众多智者的思考。
我选择它的理由,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阐述:
卡片创作之所以吸引我,首先在于它的极简本质。首先是动作简单,任何人的卡片创作,必然是「拿起卡片,写下文字」这样一个基础动作。其次是工具简单,我曾深入使用过TOP100笔记工具,写下《个人生产力发展指南》,最终发现正是这个最基本的创作单元,反而能激发出最丰富的创造性。
它原子级别,无法分解,工具母体,所有工具的公约数,所有工具都由此派生,但就是这么一个最简单的创作工具,却能如"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般,衍生出无数变化,创造出最迷人,最复杂,最无穷的世界。
卡片创作在各个国家,各个年代都有最佳实践,从德国社会学家卢曼到中国学者王云五,从博学多识的钱钟书到科学巨匠门捷列夫,再到现代的学者如司马贺、艾柯,他们都是卡片创作的践行者。
为了深入理解这些智者的方法,我持续研读各种创作方法论,例如捧读《创作者的一天世界》《巴黎评论》,翻阅《利器》《离线》。同时,我发现要真正认识有用的工具,最好是将这些工具和提出它们的伟人的生活和个性联系起来。因此在看完他们的创作故事之后,我往往又会深入阅读这些创作者的传记和代表作,深入了解这些高手的生平和创作习惯。
我将这些高手的最佳实践编成了一本手册《高手卡片创作指南》,通过大量阅读创作者的故事,概览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创作习惯,从而养成自己的创作节奏与方法,深深体会到《论语》所言:"君子不器"——真正的创作者不拘泥于工具形式,而在于运用之妙。
日课一卡,即每日写一张纸质卡片,至少写 50 字。日课一卡符合当下训练写作创造的基本功,是一种可执行、可重复、可精进的最小写作行动。这种渐进式的积累,如同集腋成裘、积土成山,看似缓慢,却最为可靠。正如古语所说"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看似微小的日常行动,最终能带来质的飞跃。
最简的模型蕴含无限可能,前人的实践给予智慧启迪,持续的行动带来渐进蜕变。它们就像一个三脚架,稳稳地支撑起我的创作之路。
在使用卡片写作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工具的价值不在于它多么精密复杂,而在于它是否能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日常的一部分。
卡片写作之美,正在于它的包容:它不拒绝任何形式的数字工具,却始终保持着最本真的创作体验;它汲取古人智慧,又能适应现代节奏;它简单到人人可用,却深邃到足以承载终身学习。这大概就是我最终选择它的原因——在纷繁的工具中,找到了一个既简单又永恒的创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