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科学养育:新手父母最容易进入的 32 个误区 layout: default tags: [育儿,读书] pinned: false
焦虑几乎是所有新手父母的常态,他们永远想给孩子最好的,但他们没有接受系统科学的育儿培训,不知道哪些是好的,也不知道最好的在哪里。
于是病急乱投医,听见别人说好的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先拿过来再说——商家宣传、亲戚秘诀、父母经验、朋友介绍……现学现用,殊不知就进入各种误区,例如开发右脑可提高宝宝智商、宝宝拿起东西就往嘴里放是饥不择食、孩子发脾气就是不懂事……
以下是新手父母最容易进入的 32 个误区,精选自 Dr.魏(魏坤琳)的《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魏坤琳是《最强大脑》科学判官,也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教授,这本书是他基于脑与认知科学总结出来的育儿方法合集,有理有据,有故事有总结,干货满满。
以下自检清单适合新手父母快速自检扫除育儿误区,建立科学育儿的想法,再慢慢补充科学知识,做真心靠谱为孩子着想的父母。
01 孕妇补铁可提高宝宝的智商
不能,给 6 个月大的婴儿补铁也没有用,但补充适量 ω-3脂肪酸和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鱼油和深海鱼油)会有效。
02 孕妇听莫扎特的音乐可提高宝宝智商
没有研究可证明,但是带着节奏给孩子唱童谣会有用。
03 开发右脑可提高宝宝智商
完全是对实验的误解,开发左右脑纯属炒作,左右脑往往是整体合作发生作用的。
04 孩子对世界古典名曲没有感觉,却对《小苹果》等广场舞曲手舞足蹈,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发展
事实上,大脑天生喜欢节奏,广场舞节奏感热别强,孩子喜欢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也不要老让孩子听广场舞曲,听完广场舞还可以听莫扎特、贝多芬,让孩子感受多种音乐的节奏感。此外,还可以让孩子一边听一边唱、跳、打节拍,让孩子的音乐体验更丰富。
05 宝宝拿起东西就往嘴里放是饥不择食
不是,是宝宝在用口腔触觉感受物品,事实上,宝宝在吃东西时还用手触摸、涂抹,也是宝宝在利用手的触觉在学习。
06 宝宝的玩具越多,越有利于宝宝的认知发育
玩具太多反而会干扰宝宝的注意力发展,导致孩子无法沉浸专心玩一个玩具,正确的做法是把大部分的玩具都收起来,一个时间段只拿出几个玩具供孩子玩,过一段时间再换几个。
07 孩子的学习就是指学习书上的知识
不全是,实际上,宝宝通过生活和大自然的观察和互动,学到的知识要比从书本上学到的更生动、更深刻,也记得更牢,所以,让孩子更多投入自然世界,在日常生活学习,或参观博物馆,能更激发宝宝的学习兴趣。
08 孩子提问时,就应该马上给出答案
不要急着马上回答,而是尽量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证据、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甚至没有问题时,可以提出问题激发思考。例如孩子问「为什么所有东西都往下掉?」你可以先不说「因为万有引力呀」而反问「不对,也有东西是不往下掉的,比如地球,她往哪里掉呢?」
09 给孩子买乐高还不如让孩子到草里玩虫子
买买买!乐高是一种构建类的玩具,孩子可以用乐高搭建各种形状,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空间认知能力,科学证明,空间认知能力越好的孩子,数学能力与记忆能力越好。
10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在幼儿园不听课,在家不读书不写作业,玩玩具也玩着玩着丢到一边,是有多动症的表现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正常现象,一般来讲,2 岁宝宝只可以专注几分钟,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到 20 分钟。
11 经常关注并纠正孩子的行为是为孩子好
并不是,例如看见孩子画画,就说「哎呀,这个太阳画不圆」,「这块草地还没有涂色」……其实孩子正在集中注意力做事情,反而家长各种干预,破坏了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家长在看见孩子专心做事情的时候,要适当少干预,让他沉浸去做,培养全神贯注的能力,例如吃水果时间孩子还在看书,就继续让他看完再吃,弹钢琴时间还在玩积木,就继续让他搭完。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第一条就是,当你看到孩子在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的时候,不要打扰他。
12 孩子在写作业时,我在旁边玩手机也是一种陪伴
孩子最喜欢模仿大人,孩子做作业时,你在旁边玩手机,自以为是陪同,实际上是干扰孩子,搞得孩子也想玩手机,想要孩子专注做作业,你不妨也在旁边看书,跟他做同样的事情,同时也为孩子树立榜样。
13 让孩子坐在桌子前做一两个小时作业能培养专注
明显不能,要让孩子专注,还得靠引导,经常让孩子专注在他当前的小任务,慢慢培养,时间一长,专注力就练出来了。怎么引导?想想孩子什么时候最专注?就从那件事情下手。
14 给六七岁的孩子报学习记忆力的课程效果很显著
这种课程是利用孩子六七岁图像视觉记忆正在发展的特点制造的噱头,事实上,即使不报课程,孩子的记忆力也是在增长的。而且相对于记忆力,培养孩子的理解力才更重要,不如多花精力培养孩子的逻辑分析能力。
15 孩子发脾气就是不懂事
事实上,孩子发脾气,是孩子大脑发育不均衡,孩子的情绪比理性发育更快。遇到孩子发脾气,家长正确的做法是培养孩子的理性。方法有三步:1)引导孩子描述情绪;2)引导孩子分析情绪;3)引导孩子反思情绪。例如孩子发怒了,你可以问他1)你现在的感受是什么?2)你是在生气吗?3)你为什么生气?
16 孩子爱打架,把孩子也打一顿就能让孩子长记性了
万万不可,这样会让孩子更以为可以用打人的方法解决问题,给孩子做错误示范,孩子打架是为表达情绪与欲望,但却使用暴力这种错误的方式,家长一旦发现打架,首先要立刻制止,再尝试发现孩子的深层次情绪与欲望,教会孩子使用非暴力的沟通方法。
17 孩子在公众场合发脾气打闹哭,必须马上改正孩子的行为
不适合,因为在公众场合孩子更听不进家长的劝导,如果当场大呼小叫,当众打骂教训,孩子更加尴尬甚至愤怒,所以,正确的做法是马上离开公众场合,好处一是给孩子教训:如果你下次还这样,就不能继续出来逛街了;好处二是让你平静教育孩子;三是尊重公众场合的其他人。当然,最好的方法是出席重要场合前与孩子约法三章,给孩子制定好公众场合的规则。
18 孩子还小,什么事情都依着没啥问题
面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宽容教养,容易导致孩子的自控力出现问题,往往体现在社交方面,因为从小没有人要求他们控制自己行为,长大之后就更加放纵,出现逆反行为。
19 培养孩子物权意识会让孩子更自私不喜欢分享
恰恰相反,孩子的物权意识越强,对自己的玩具更有安全感,越愿意分享。因为孩子知道:这个玩具是我的,我借给你玩,不等于它变成别人的,它最后还会回到我的手上。
20 夸孩子聪明会激发孩子的自信
不一定,如果夸孩子聪明,等于在跟孩子说,你做得好,是因为你聪明,有天赋。孩子就会想,如果我想继续得到大人的表扬,就继续做表现我很聪明的样子,那孩子就会选择容易完成的任务,而不是困难的任务。所以,正确的方式是夸孩子努力而不是聪明,表扬过程而不是结果,表扬成长而不是表现,这样孩子就会认为夸奖是努力换来的,努力是更有价值,更有意愿去完成困难的任务。
21 孩子遇上困难愤怒沮丧就马上去帮助,是体现家长爱心保护孩子的表现
并不然,家长要避免过度养育,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把孩子的困难看成是天大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去试错,去磨炼,这样对孩子反而有好处,也不要一看见孩子的负面情绪就紧张焦虑,就算他难过、失望、沮丧、生气,也不等于他立刻就需要你的援助。如果总是靠大人的帮助取得成功,那孩子的自信心就是作弊得来的,是虚假且脆弱的。
22 孩子一伤心就给糖吃,一哭就安慰道歉,有利于安抚孩子情绪
治标不治本,孩子反而会误以为负面情绪是跟父母讨价还价的工具,而不是现实世界提醒孩子要产生改变的信号,这样孩子就会动不动就使用负面情绪的武器,绑架家长的行为,不利于孩子主动思考,解决眼前的困难。
23 孩子就是我的全部,我就应该全身心去爱护养育他
要记住,孩子的人生并不是你的人生,孩子也不是你人生的唯一,并不是你为孩子投入越多,在孩子身上得到的就越多,你投入太多,孩子受不了你的过度养育,心理压力大,焦虑,再说你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要了,为孩子树立坏榜样。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首先要把自己的人生过好,千万不要把你的人生变成孩子人生的附属品。
24 孩子拿到笔就在墙上乱画,是孩子在捣乱,应该马上制止
事实上,孩子也不知道自己在画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在尝试控制这支笔,摸索这支笔的用途,所以尽可能不要制止他的行为,而是为他创造更好的环境,例如准备更大的纸,买个小黑板,让他可以继续探索。
25 孩子快要学走路了,给孩子买个学步车
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运动系统发展是充满试错和适应的,而学步车会给孩子虚假的平衡感,从而剥夺孩子自主学习平衡,然后站立行走的信号。也就是说,当孩子肌肉发育还没可支撑行走的程度,大脑却发出错误信号,认为自己的平衡感足以让自己应付各种问题,反而阻碍了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过于依赖学步车,时间久了,不仅走路姿势不对,而且腿部肌肉也得不到锻炼,学会走路反而会越晚。
26 太早让孩子学中文和外语,背单词背古诗,孩子会混淆两种语言
实际,从小生长在双语环境下的孩子,两种语言在他的大脑的表征去网状交织在一起,孩子能够自如地切换,而且不会遗忘任何一种。学外语,早比晚好,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过了两三岁就学不好外语了,而是不管孩子多大,现在学外语就合适。学的时候要注意,最重要的是有真人互动,借助日常生活,把孩子的外语能力轻松玩出来。
27 童话里面的故事都是骗人的,会让孩子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不要害怕,童话故事其实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真实世界,故事是我们人类控制这个混乱世界的一种方式,我们天生依靠故事来学习这个世界的运作规律,比起真实的记录片、教科书,孩子反而能在故事中学到更多现实的道理。
28 买很多的书放在家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为孩子营造读书的环境,孩子就会爱上阅读
研究表明,只是给孩子书,却没有跟孩子一起阅读,孩子的阅读能力也不会提高。如果买了很多书,自己不读,却逼孩子读,反而让孩子更讨厌阅读。与孩子互动阅读能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包括在阅读过程中问孩子问题,为孩子解答疑问,根据孩子的能力调整阅读速度,让孩子学习你的语音语调,渐渐让孩子觉得阅读是件快乐的事情。
29 很多孩子读的书都是故事和绘本,似乎没有什么知识,孩子会学不到东西
其实,孩子小时候的阅读,最重要的不是他从书本里直接学到多少东西,而是让孩子对书本产生兴趣,让孩子觉得阅读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好玩的一部分。如果逼孩子阅读,或者奖励孩子阅读,孩子反而把阅读当成苦差事,不喜欢阅读。1 岁的孩子适合图片童谣集,以及可以玩的书籍,例如折叠书,1 岁半的孩子适合读图片故事书和说明类书,2 ~ 3 岁的孩子适合读多样化的绘本。
30 孩子不识字,给他读古诗没什么用
不用担心,古诗除了有奇特的想象、美妙的意境和精妙的文字,还有独特的节奏和韵律,即使孩子完全不懂古诗的文字,孩子的大脑也会对古诗有反应。诗有节奏感,可以将古诗与音乐结合起来,能促进孩子大脑的发展。
31 过早让孩子识字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
识字与阅读、学外语一样,也是越早越好,不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而且会拓宽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但教孩子识字时要注意,千万不要让孩子机械式识字,仅仅是记住字的字形与读音,追求识字的数量,而是要给孩子创建一个丰富的文字环境,用互动、好玩的方式让孩子接触文字,围绕意义学习,就可以培养出孩子认字能力,从而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32 小孩子的创造力越小越丰富,所以,创造力是不需要教,而是需要保护
的确,小孩子天生好奇,有创造潜力,但真正的创造力也需要引导,尝试联想性丰富的思维游戏,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创造力也需要教。一旦保护起来,不让孩子学习更多的知识,孩子反而难以想象出更多的独特想法。
新手父母误区太多,时间太少,这 32 条自检清单详略不一,大部分只说结论,省去枯燥科学论证,仅供快速自检,如果自检发现已进入大部分误区,建议还是找科学靠谱的育儿书看一看,看一本书可能需要一个月,但是养育孩子是一辈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