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源文站点原文


title: 笨方法学习周报 33W:创作的乐趣,难为外人道,只能部分道,部分不道 layout: default tags: [读书,卡片] pinned: false

blog_post: true

image

笨方法学习周报是我使用笨方法学习的卡片汇总,笨方法四词概之「坚毅、认真、科学、模仿」,平日逐条首发「笨方法学写作」知识星球,每周汇总部分在此,欢迎订阅。

P.S.文中附有链接,戳阅读原文即可查看

荐《美食不美 Ugly Delicious》

因为《舌尖3》而知道《Ugly Delicious》,因为 《Ugly Delicious》而知道 David Chang 。

我一直有个执念:瘦子是没有资格做美食节目的,只有胖子可以。所以当我看到这样一个胖子摇摇晃晃在面前给你介绍美食的时候,你会尤觉亲切。

image

在《Ugly Delicious》中,你可以看到身为米其林二星主厨的 David Chang 丝毫没有高高在上的权威感,也没有圆滑的政治正确感,他可以毫无忌讳地问意大利著名脐饺店的店主,你觉得中国饺子好吃,还是意大利脐饺好吃?他也可以在吃着鼎泰丰小笼包自由地表达他对意大利餐的不满——凭什么你们那么一点东西那么贵?

所以,你可以看到他在节目中看到这个带着酒窝的胖子经常和一大班朋友出街入巷尝试各种美食,吃炸鸡、吃烤猪、吃饺子、吃小龙虾、吃批萨……各种的美食拍摄镜头虽然不像《舌尖》那样精美考究,甚至还有点大咧粗粝,但我觉得这样完全符合中国人对美食的审美:美食从来没有高低贫贱,重要的是人情味道。 

连发一周文章的感受

最近一个多月大量阅读,写下了一堆卡片,眼看越积越多,便决定定期整理,于是就在上周(2018-08-13 至 2018-08-19)决定连续发一周文章,逼自己将卡片整理成为文章,于是每晚 22 点,我就会定坐在电脑前,将卡片整理成为文章。

可能别人会觉得留几篇文章压箱底有安全感,但我觉得,如果自己留着有文章未发总心挂挂,不如尽数放出了解心事,而且尽数放出也是一种破釜沉舟的招数——一篇文章都没有存着,自己就得赶紧去读书,倒逼自己去学习,去写卡片去攒文章。

把文章尽数发完的确是有一种把自己掏空的感觉,但经过这样的一个尝试,我才发现现在的自己已经不适合日更,如果现在有人叫我日更,我肯定毫不犹豫拒绝,现在的我更适合去写小专栏——其实现在我就是这样做的,短期内来一个主题阅读,系统学习某个领域的知识,累积知识卡片,然后来一个写作冲刺,将知识卡片逼迫性地输出成为文章。

读《文本的肉身》

喜爱读《诗的十堂课》,于是找了作者江弱水的另一本书《文本的肉身》来看,原以为自己会读得津津有味,翻过几页却无法集中注意力,丧失了耐性,但我却丝毫不觉可惜,因为我知道我现在关注的是写作的技术,而不是文学的考究。

技术的重点在于整体写作的建模,文学的重点是个体写作的表达。我知道我迟早会走回经典文学文本的慢读,但现在的我永不可能知道这一天何时到来。

抄袭与升级

有位读者反馈说看过《写作与编程都不是未来时代的必备技能》收获不大,我问她你看哪篇文章收获大,她说周报,理由是里面推荐各种书籍、电影,还有各种写作技巧,感觉很有用。

image

我听完哈哈一笑,完全理解,继而向她解释,这篇文章你看来完无甚收获,但在我看来,这篇文章却让我一下子明白以前写作的桎梏,这些思考与道理给我的冲击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指导了我未来三五年的创造方向。

也就是在那一瞬间,我顿时明白,我当时明白的道理并不能完全用文字表达出来,即使表达出来了,别人也未必能搞懂,甚至可能会造成我之蜜糖,彼之砒霜的后果,以为我是自说自话,未有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与解释问题——站在我角度看当然是解释成本过高,不愿花费过多心机解释。

现在,我的感受是「创作的乐趣,难为外人道,只能部分道,部分不道。」

之后,她又问我一个问题:「你把这些东西都分享出来,你就不怕别人抄袭过去吗?」 我的回应就更自信了:「完全不用担心,我分享的知识多是情景知识,只有他花了大量力气去解释其中道理,抵达我此时此地此身的情景,才能完全吸纳我的知识,而且,即使被抄袭了,我的 2.0 版本也该出来了。」

写作的实践

前阵子有同学问我,我学习的课程中的内容,但是每次动笔都感觉自己没有什么动力,我可不可以离开作业题目去写目前遇到的问题。我说,可以哇,作业上的题目是为暂时没有想到写作题材的人准备的,如果你心中已经有好奇心去解决某个问题,那就直管去写你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写作,归根到底是一种实践,它不是悬浮在空中的理论,它需要你实实在在去做,做了之后得来经验启发,你才能言之有物。

image

写作不一定要是有兴趣才能去写,写作本应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是呼吸、水电、美食一样,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外部驱动写作课程多渲染出的功利色彩,都在描绘写作之难,说你有写作之病,最后说自己有独门解药,这些课程多不能让人持之以恒地去写作。

在笨方法学写作课程中,我期待你能改变什么,想真实改变什么,你就去写什么。写的领域是你此时此刻正在从事的领域,写的领域是你曾经经历过的领域,在这些地带,你付出了很多的血与汗,还有泪水,你会有很多话要说,很多建议要给。这些写作才是有社会价值的,也是被某个群体需要的,有读者,你的写作才会有生命力。

许多人曾以写作仅仅是头脑的活动,事实并不然,写作更多是头脑与身体的行动,写作是实践、是发现、是练习、是好奇、是行动,而不是重复、不是清单、不是天赋、不是任务,不是空想。

你学习了如何去读论文的知识,你不能读个读后感列几个清单就了事,你要真真正正去读过了 100 篇论文去验证这些知识,然后写出自己的行动实践,这样的写作才算是真正的写作。

参考文章一:如何持续做一件事?——「三十天读论文计划」日志

参考文章二:如何阅读论文?——「三十天读论文计划」践行心得

如何将写作工具化?

写作这种工作往往被人视为依赖灵感的发挥,而大众却缺乏真正可以用来完成工作的方法和工具。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知识浪潮变化太快太难预测,创意缺乏规律等,但实际上我认为只不过是因为缺乏能够集合理论与数据的好用工具。我希望通过「工具化的方法」,让优秀的写作能力不再属于少数人,而变成人人都可以习得的能力。

「工具化的方法」能将写作知识与理念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它符合使用者认同以下价值观:1)认同工具的价值,工具是迈向解决问题的重要一步;2)要深入了解工具,了解工具背后的逻辑、适用之处、优点与不足;3)使用中的工具才有价值;4)最重要的工具是自己的工具,尤其是经过调适和改造过的工具。

那么如何才能将写作工具化?

步骤

所以,我在笨方法学写作总结出以下写作工具:习题、卡片、清单、模板、习惯、风格、攻略……如今这些工具正在课程连载更新。

--

已经有 300+ 学员参与的《笨方法学写作》课程正接受报名,课程大纲如下:

写作黑客技能树

赠送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