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2014 上半年读书小结 time: 2014.06.25 20:09:20 layout: post tags:
1月份生日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突然想起该趁现在图书馆资源丰富的时候多读些书,到现在差不多五个月了,读了将近90本书:yum:。因为期末考试刚刚结束,趁着这个机会就写个小结,以便日后对照读书进展。
虽然很多人似乎不屑类似“5个月读了89本书”这样的统计数据,但我相信数字也是一个侧面。凡事不可偏信,亦不可全不信。
时间:2014年1月29日-2014年6月25日(148天)
阅读量:89本
五星推荐:(按推荐程度排序)
<ol> <li><a href="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391191/" target="_blank">京华烟云</a></li> <li><a href="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267558/" target="_blank">十二楼</a></li> <li><a href="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70622/" target="_blank">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a></li> <li><a href="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428468/" target="_blank">我们最幸福:北韩人民的真实生活</a></li> <li><a href="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44316/" target="_blank">瓦尔登湖</a></li> <li><a href="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559938/" target="_blank">《幼学琼林》精解(上下册)</a></li> <li><a href="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45818/" target="_blank">苏菲的世界</a></li> <li><a href="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539790/" target="_blank">你的剧本逊毙了!:100个化腐朽为神奇的对策</a></li> <li><a href="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344716/" target="_blank">找死的兔子</a></li> </ol>笔记:152页A5
购书费用:电子书15元(Amazon,5本非免费),实体书830元(当当130元7本,京东490元5本,淘宝210元4本)。(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scream:……由于在当当买了一套《史记》;在京东买了一套《资治通鉴》和《文选》,另外一本辞海和花卉百科全书;淘宝买了《十三经注疏》Orz……而这些大部头基本都是要几年才能看完了,所以都不在已读完的89本中)
书籍来源:图书馆借书28本(算上没读完的共46本);Kindle电子书30本;购买的实体书7本;其余是别人送的或者借的。
似乎没什么人会问“为什么玩游戏”这样的问题,因为人们很自然地就觉得经常玩游戏是很正常的事,所以也不用问别人玩游戏的理由。所以问“为什么读书”这样问题的人,大抵是不觉得读书有什么乐趣在里面。:joy:
我主要是出于对未知的好奇而读书的。我比较喜欢国学和纪实类的作品,虚构类也间杂着看,不过即使是虚构类的也喜欢贴合现实的,太过玄幻的就没什么兴趣了。这些类别的共同点是,能够帮助我了解别人是怎么思考的,别人是怎么行动的,别人是怎么认识自我的。强烈的想了解这些的想法,驱动着我每天都想看书。:muscle:
当然,我也不觉得这原因比那些读书是为了增加谈资增加各种竞争力的目的更高尚,只是出于喜欢而读书,读书就不会成为我的负担。每天读书都像享受一样,这样的说法可能难以理解,那就想象我每天完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时,心里想的是“做完就能看书啦”,而不是“做完就能玩游戏啦”。而事实上每天能有时间躺在床上看Kindle就是我一天最开心的时间了。:blush:
起因是今年年初的时候,不知道是思考人生还是干嘛了,反正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且不论所有知识、经验的真假,既然来到这个充满信息量的世界,就来探究一下好了!现在读书正好可以利用图书馆资源嘛~
这个问题被问到好多次,我也始终没深究过问这个问题的人是怎么个忙法。但我想,作为一个研究生,再怎么忙,每天玩的时间和闲散浪费掉的时间大概就不少于一两个小时了,拿来看书就是了。再不然,少睡个一个小时总是可以的,不过我想哪里就能忙到这样的程度了呢?
今天听讲座的时候,有一个想法我很赞同。就是厉害的人(伦家真的木有在说自己腻害~)一定是在完成任务之外有很多空余的时间的。我一直不赞赏用蛮力去完成任务的人,真正的高手应该是目无全牛,游刃有余的。
我经常会同时读好几本书,多的时候十几本也是可能的……:dizzy_face:
为什么要同时读这么多本而不是一本读完再读另一本呢?主要是因为我比较容易生腻,尤其是书的内容不是特别吸引人(并不必然意味着不是好书)的时候,很容易产生不想读了的感觉。这时候如果是每次只读一本的模式,那我肯定去玩会儿手机或刷会儿微博去了;而如果是每次读很多本的话,那一本腻了就换本读,这样虽然每天每本可能少的时候只读了几分钟,但每天读书的时间却可以保持很久而不会生腻。
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的,有人做事专心,完成每件事都能很高效;而我则大部分时候很容易分心,虽然看似效率不高,但通过切换进程,却能保证整体都在有效向前推进。所以,经常有人很惊讶我怎么两天看完一本很厚的书?其实那是因为看这本书的时间很久了,两天前是看完另一本同时在看的书而已啊!
不过,进程切换是需要代价的,比如同时看十几本书的时候,有时会忘记上面讲了什么,对议论性文章尤其致命,所以这一点也需要考虑在内。为了更不容易生腻以及不忘记上文,同时看的书都是不同类型的,比如小说、心理学、国学、传记这样配合着看。
<img class="post-img" src="{{ site.loadingImg }}" data-src="{{ site.url }}/img/post/2014-06-25-reading-report-01.jpg" />由于我记性特别差,读过的书过了半年就几乎没什么印象了,所以笔记是一定要做的。
我不用软件记笔记的一方面原因是小清新的怀旧情结:stuck_out_tongue:……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如果看的不是电子书,电脑又不在身边的时候,用软件就比较麻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要想让你愿意做一件事,就得把做这件事的麻烦程度尽可能减低,所以如果用软件记的话,电脑不在身边就会给你很大的理由说服自己“这句话也没这么重要啦”,即使你明明可以用手机拍照的。所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随时带着能记的本子。带本子还是太重,带活页纸就完美了!
上面提到,我同时会读很多本书,所以更有理由用活页来记笔记了。我一般随身带着图书馆在读书籍的那几页活页,以及几张空白活页,随时可以记下。至于Kindle上的笔记,我会在读的时候先用Kindle标注功能记到“我的剪贴”,然后每过一段时间(一般一周左右)将其抄到活页纸上。
笔记的内容一般是我想记下来的东西,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的约束。
我会在各种渠道(如豆瓣、知乎)看到别人推荐的书,如果感兴趣的就在第一时间加入豆瓣的“想读”列表。在读书的过程中,如果我特别赞赏这个作者,我就会特别留意书中引用别的书的地方,然后第一时间去豆瓣搜索这本书,有兴趣的话加入“想读”列表。如果Kindle上读的时候没有网,我会在标记的时候加上搜索这本书的笔记,在下次抄写到笔记上的时候,就会去搜索这本书。
于是,我的豆瓣“想读”列表上就有很多书了。我觉得这有点像广度优先搜索的时候“入栈”,只不过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栈”,因为我在下一次挑选要读的书的时候,不是按添加顺序的,而是按当前最想读的书优先的。这就像有好的点子不要马上去实现一样,很多东西付诸行动的成本是很大的,所以需要沉淀一阵再做决定。
对于下载不到电子书或者国学类需要看注释的书,Kindle就不是很适合了。所以我会在搜索到想读的书的同时,搜学校图书馆有没有这本书,如果有的话,把馆藏编号记到手机里。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之大常常让我惊讶,很多新书才上市,图书馆就已经能借了。而让人失望的是,那些有一些年数的书,图书馆倒未必有的。
<img class="post-img" src="{{ site.loadingImg }}" data-src="{{ site.url }}/img/post/2014-06-25-reading-report-02.png" />单反穷三代,Kindle富一生啊!:bowtie:
好吧,还是因人而异的,如果真是对读书无爱,有Kindle也是摆设。
买了将近3个月,读书最多的时间还是在Kindle上,因为带着很方便,而且里面下载了很多书。图书馆虽然资源比Kindle电子书多很多,但Kindle的主要优势是:轻!看起来好像轻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优势,但是上面说过了,要让你自己读书,你得把做这件事的成本降到最低,不要让自己有任何理由不想读书。
Kindle电子书的资源还是很多的,关键是有价值的书(作者死了五十年以上那种)很多。虽然我会关注亚马逊特价书,不过主要看的还是以读远推送的电子书。本来我想说惭愧惭愧啊,后来想想,我半年就买了八百多的书了,也算对出版业有不少贡献了吧……:joy:
右图是我昨天给Kindle做了屏保之一哈哈!
首先想说的是对国学的爱更深了!
我以前也觉得我自己喜欢国学,虽然好像都没怎么看过课外读物……现在反思当时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喜欢国学呢?王阳明说要“知行合一”,如果没有去读国学,那又何谈喜欢呢?我想大概是以前并不了解,也并没有喜欢到特意去找来读的程度,甚至以前说“喜欢国学”只是意味着我比同学更不排斥背古文而已。:sweat:
而现在,读了《文选》后,我真是觉得中国古人太了不起!从小不接触四书五经的我们已经和他们产生了很大的断隔,当代人努力再努力,充其量能读懂他们的作品已经算很好了,怎敢奢望能够写出那样的作品?
我本来是重道轻儒的,其实也就是人生要豁达一些的想法,觉得儒家人活得太累。不过意识到《老子》也不完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儒家思想也总是有可借鉴之处的。而更主要的目的是,我很想了解古人是怎么思考的,四书五经是怎么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我认为这些是不读四书五经很难去揣摩的,因而买了《十三经注疏》来读。结果是清人手写缩印版的,感觉很有挑战……:sob:
读书人是不能只读那些很薄的书的,这种砖头还是有必要啃一啃的。前阵子看到有人几年前发的一个帖子,说每天读一本书。我倒是不佩服他的毅力,因为我自己也每天读几个小时的书不觉得厌烦,反而是觉得这么做有点流于形式了。他读的书都是些畅销书,大概都是些经济学腹黑学人脉学之类的书……当然,这些书并不都是浪费时间的书,但窃以为把所有读书的时间拿来读这样的书,是不是有点对不起读书人的称谓?最搞笑的是,他说他也喜欢国学,然后我去他豆瓣看了一眼,其他书的确读了很多,“国学”标签的却只有一两本根本不能算国学的书……我想,这大概也是和我之前说我喜欢国学犯的一样的毛病。:smirk:
《资治通鉴》照我的速度估计两年也很难读完了,我边读边在上面做笔记;《文选》已经被标注得五颜六色了,对此我非常满意:sparkling_heart:,不过才读了非常少的一部分啊;《史记》还没拆封,准备读完《资治通鉴》后读;《十三经注疏》暑假可以好好读读了……人生还很漫长,读书又何必太匆匆?
最初是在读《吾国与吾民》的时候读到了一段《闲情偶寄》的引用,一来想了解古代文人的情趣,二来想着林语堂推崇的必定错不了。读了之后,除了对传奇(可以理解为剧本)之类的大段稍有厌烦之外,总体而言还是对李渔有些佩服的。后来知道,李渔长期从事过传奇创作,所以也难怪对此很有研究了。然后看到Amazon上李渔的《合影楼》,读了以后觉得比明清传统才子佳人小说高明不少,就找来了他的《十二楼》都读了。《十二楼》是十二个中篇故事,每个中都有一个楼,虽然逃脱不了劝人为善之类的套路,但就其情节的创新性而言,已经脱离了明清小说的俗套。由此,我准备去读李渔全集。在图书馆见到了厚厚的五六本李渔全集,读了一点,觉得文学才华上倒也没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超越,但至少就创造性而言,还是古今少有的。所以准备继续读他的一些作品,倒也不见得把他的全集读了,至少可以读一些有意思的。
我难以想象我会对哲学产生兴趣。
我以前觉得争论那种玄乎的哲学问题是很没意义的,是《苏菲的世界》开启了我对哲学的认知大门。
话说最近在读《维特根斯坦传》,觉得他太帅了好么!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高中时候的语文老师在上《瓦尔登湖》节选的时候,一直用带上海方言的普通话说“瓦尔登湖”……他说我们这年纪是看不懂的,当时我们也确实没人在意这样一篇“住在湖边有什么快乐”的文章。等我现在读的时候,我却发现我很喜欢这样宁静安逸离群索居的生活,或许等我老了就想住到山里去。
当我跟我妈说这个想法的时候,妈妈说:“你竟然跟你爸有一样的想法,不过我是不要去的……”她一定很惊讶,我们家两个最离不开电脑的人,竟然向往那样的生活:scream:。不过我明白,这一切都是习惯而已,当你真的下定决心放下这种生活习惯的话,这些都不足以成为你的牵绊。不过后来我想想,很有可能是,我真的住到山里一个月也就嫌无聊了,难保不是叶公好龙式的喜欢。不过这样没什么关系嘛,有点向往的生活总是好事。
我发现我很容易因为读了什么书而对它相关的话题都感兴趣,读了《我们最幸福:北韩人民的真实生活》之后,我突然就对朝鲜问题感兴趣了……我原先好像一直对政治历史之类的不感兴趣的,现在就会去看很多相关的视频和书。
我很庆幸做了明智的决定开始读书!
我感觉我更快乐了,看得更豁达了。
其实读书方面不需要什么计划,计划只需要对那些不太想做的事定的。所以计划就是保持读书的动力,多读多记多思考!: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