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源文站点原文


title: 2015 年度小结 time: 2015.12.25 16:42:35 layout: post tags:


又到年末了,照例总是要写这个总结的,也好显得我是个善于总结,吸取教训,累积经验之人。

今年对我来说可能是比较特别的一年,可以算是十八年寒窗的最后一年。数着数着自己也觉得好恐怖,我居然读了十八年书啊?读了这么多年书,终于轮到我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了,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今年阅读的总结将在元旦后单独成文。)

高强度的一年

回顾过去的一年,除了一直在做研究生的研究课题之外,主要就是在忙前端的事了。三四月份忙着找暑假实习,更新再更新简历,刷了不少前端的书。然后就是做百度 IFE 的高级题,后来决定把这题目发论文,加上本来在学校的研究项目,五六月份一直在忙写这两篇小论文的事。七八月份去阿里实习,还兼着不断改论文,业余时间做 ECharts,期间穿插着各种疯狂的校招面试,这两个月大概是我过得最压抑的时候。开学后实验室的研究和 ECharts 同步进行,虽然我承认在前者上就没花多少时间。过去的一个月,这两项的进度一下子要求都大起来,经历了非常痛苦折磨的赶论文和赶开发的阶段。昨天刚刚交完初稿松了一口气,今天导师超迅速地给我反馈了修改意见,要改的超级多……

这些大概是过去一年的流水。总之我已经不记得上一次闲到无聊是什么时候了,好怀念这样的日子,所以这个寒假我一定要给自己好好放个假,不然说不定要到退休才有机会闲下来了。然而我觉得我的性格也是闲不下来的,就算没有客观上必须要做的任务,我也会自己找事情做。当然充实了生活、主动学习都是好事,但是我似乎对自己的期望值有点大,使得我一直过得很累。此外,我觉得我还特别擅长发现那些过得很累的人,虽然有些不承认,我也不知道只是别人看着累,还是他们没意识到自己累,还是真的不累。只是遇到这样的人我非常想关心一下~

两天前跟大学最好的朋友天天聊天,说起这个问题。我们另外一个室友是个完全没有拖延症的人,有什么任务第一时间就做完了,这是她从小养成的习惯,为的是做完时间就能看小说书去了。但是除此之外,她不会主动去学别的东西,或者承担可以不由自己上的任务。我说有时候也蛮羡慕这样的生活的,我觉得我总是在赶进度,所以会质疑自己的能力,搞得自己压力大不开心。天天说我之所以在赶进度是因为我主动承担了更多任务,从总的量来说我做得更多学到的更多,那不就很好吗?我觉得这个观点倒没错,只是学得多做得多真的好吗?这问题要回到人生的价值和追求上了,这里不做展开了,我只能说,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仍然没有非常明确的优劣偏好。退一步说,就算我觉得轻松快乐的生活是更好的选择,可我也做不到,那不是也白辨明优劣?

强迫性的人格

我是一个强迫症很强的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强迫症其实是出于对现实不可控的一种反抗。为了摆脱对现实不可控的恐惧,强迫性人格会以很强烈的主观意志控制自己。我会记录我做大部分有意义事情的时间,比如写论文、写代码、写博客,然后统计分析数据,跟踪进度,对比趋势等等。一开始我以为这是出于对数据的狂热爱好,所以我好适合做数据可视化工程师哦!后来我更倾向于觉得,这是由于我对自己总是赶进度这件事觉得深深的无力感,试图相信通过跟踪数据能够帮助我对抗这种无力感,这时候,“科学”成了一种心理上的救命稻草。

问题是,那这种统计和分析有用吗?经过我这一个月写论文,和过往类似的经验来看,至少对我是很有用的。这里的有用,并不是说我就不用一直赶进度,或者可以摆脱拖延症了,而是相比不用这样的方法干着急没进度而言,有很大的价值。

下图是我写论文初稿前两万字的进展。(哎呀,写个论文还记每天字数会不会有点病态?)

<div id="paper-chart" style="height: 400px"></div>

虽然几乎每天的实际都赶不上计划,虽然最后比预计晚了一周才写满两万字,但是如果我不是每天记录字数,我一定很难想象三周就写出两万字。另外,计划每天 1500 字其实不算多,在有进展的天数里,几乎每天都能达到,甚至超过。而真正影响我进展的是最大静摩擦力——每天开始写第一个字的动力。

我们实验室 seminar 要求每周每人讲进展,在写论文的这段时间我没啥好讲的,于是就介绍了一套高效学习和习惯养成的方法,这里简单说一下。

把困难的事变简单的方法

细分任务,逐个击破。

正反馈

每次有一小点成功,就给自己一点奖励,可以只是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好棒啊!”。

记忆锚点

把你想养成的习惯和你一定不会忘了的事挂钩,每次做了什么你不会忘的事,就去做要养成的习惯。比如每次起床刷牙后喝杯热水。

强化训练

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 30 天,期间需要反复强化上述方法。

<img class="post-img" src="{{ site.loadingImg }}" data-src="{{ site.url }}/img/post/2015-12-25-goodbye-2015-01.png" />说起来好笑,我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包括早起打卡和使用 <a href="http://www.forestapp.cc/" target="_blank">forest 软件</a>,设定不玩手机专心工作的时间,成功将种下一棵小树,失败的话小树就枯死了。我要求自己每天八点起床,但打卡打了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后来 seminar 讲完几天,我说早上起不来,结果学弟说,你不是有高效学习方法吗?感觉脸疼!:joy:

这个例子和上面说记录写论文进展的例子,同样是想说明,虽然用量化记录的方式不能使我摆脱赶进度的困境(因为如果我不是经常赶进度,也就根本不需要这样的方法了),但是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帮助我更有动力去做一件事。虽然软件里枯掉一棵小树或是一天没有起床打卡,对我的生活毫无影响,但是对于强迫性人格而言,枯掉一棵树或者一天没打卡真的是一件很抓狂的事,所以就看抓狂程度和不想做这件事的程度那个更强了,通常情况下总是有点帮助的。

在读<a href="{{ site.url }}/2015/09/20/reviewing-the-highly-sensitive-person" target="_blank">《敏感的人》</a>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有一个观点对我的启发很大——不要去强迫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当然,这不是说,你不喜欢写论文就不要强迫自己写,而是说不要强迫自己每天都要写满 1500 字,没写满就否定自己讨厌自己之类的。说到底,强迫性人格试图通过对自己的可控性证明对客观世界的可控性这一点,有时候真的挺可怜的,但是我们也要尝试利用其好的一面,并且学会去接纳世界上的大部分事情并不受我们控制这一点,或许才能活得不那么辛苦吧!

又失眠的夜晚

最近的失眠特别严重,可能是各种 deadline 压迫,让我对自己产生了否定的情绪。又是年底,又快毕业了,对工作总也有点害怕,所以胡思乱想得比较多。

对于那些不敏感的人,他们很难理解为什么我们要“想这么多”。他们觉得如果一个人想得开心一点,世界上就没有抑郁症了;他们觉得如果一个人躺下不要想这么多,世界上就没有失眠的人了。甚至有人说,等你有男朋友就好了。当然其中有玩笑的成分,但是如果有人真这么想,那也就像那个奇怪难民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的皇帝了。你觉得这群人几近荒谬地不可理喻,并不是他们生病了,而是他们和你的三观相差太大,而你还在用自己的逻辑去解释别人的行为,或许的确会奇怪别人怎么如此不可理喻吧。

今天翻出来从 2013 年开始在 SleepBot 上记录的 800 多条睡眠时间记录,觉得很有意思,等下做完统计图单独发一篇博客。

对于失眠,我已经<a href="{{ site.url }}/2015/05/10/what-i-think-about-when-i-think-about-insomnia/" target="_blank">说了不少</a>了。其实呢,如果一段日子里,吃得好睡得好,那一般也就说明心情是不错的。以前平均失眠(躺下去两小时睡不着)的频率是一周一次,一整夜睡不着的也就一个月一次,现在常常是除了周末在家里的床上舒服能躺下半小时睡着,其他时候几乎很难在两小时内睡着。至于治疗失眠的办法,喝牛奶什么的是没什么用的,主要还是让自己心情好一点。而在那么多事情那么多压力的情况下,要心情好起来也的确不容易。一月中旬开始应该没那么忙了,还是趁寒假好好调整一下。

新一年的期望

我是一个不会做超过一个月计划的人,因为超过一个月就没什么执行力,或者说我不具备把几年的目标拆解为几个月的计划的能力。所以对新一年的期望,如果从很抽象的层面来说,我当然也可以不用负责地随便说几个,比如希望我能享受我的工作,比如希望每天都能好好睡觉,比如希望可以认识更多像钰神一样脑洞很大的同事,比如希望可以打心底地做一个谦虚的人。

如果要说具体的,希望能够在三个月内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希望能够在上半年做一个 iOS App 上架;希望可以至少坚持做微信公众号(xianzheblog)一年;今年看 RSS 的习惯几乎因为没时间而废止了,一直在赶着完成各种任务,希望明年可以多花点时间学习——大概就是诸如此类的这些小事吧。

我一直也没想明白此生到底要达成什么终身成就,大概在我想明白之前,就已经能过完这一生了吧——如果是这样,那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可惜。一晃眼居然就 25 岁了,再以后写年终总结估计都不会提年龄了吧……:joy:

最近在看一部很棒的纪录片《21》,导演每过 7 年去采访同一批孩子,看到他们从不同的家庭背景逐渐走向各自的人生归宿。导演主要想表现的是英国社会阶层的稳固性,穷人家的孩子虽然同样有受教育的权力,但是在自由选择的可能性上受到更多制约,以至于很难摆脱各自所在的社会阶层。但是,除了这个之外,我觉得更震撼的是看到同一个人从 7 岁到 14 岁,再到 21 岁、28 岁以至于 56 岁的成长,尤其是看到一个人的样貌发生改变后能够联想起他小时候的样子和性格,想到,哦,这就是人生啊?里面有个问题我印象特别深刻,导演问 28 岁时候的这些人,你们觉得你们现在和 7 年前我们拍摄你们的时候有什么改变吗?很多人想了很久,摇头说不知道,因为时间过得太慢了,以至于我们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变化。是啊,这正是这部纪录片震撼力的表现,之所以它比电影中人物的成长更震撼,是因为电影通常是由不同演员扮演角色的不同阶段的,因而音容笑貌的神韵很难保持下来——而这正是一个人最有魅力的地方。而之所以它比我们真实的人生更震撼,是因为我们观察的时间也走得太慢了,以至于我们察觉不到自己和周围人的变化。

想想七年前的我,或许是对生活有最大憧憬的时候。准备高考的备战前夕,和今天相比,同样是一段压力很大的时期,同样是即将告别现在的伙伴进入一个新环境,同样是对未来有很多的未知,只是我已忘记是什么时候起,对人生失去了憧憬。

我既不伤感,也不觉得孤独,只是有些怀念七年前的我了。

我还记得那时候,英语老师说起,在大学里阳光草坪上读书的场景,心想等我读了大学也要去草坪上读读书——可我后来一直都没这么做过,即是交大有很大的草坪,还有很温暖的艳阳天。

我还记得那时候,参加交大自主招生面试用气场征服评委,意气风发的画面,甚至我还写了怎样用心理战术玩转面试的日志——可现在虽然气场还在,却不会觉得自己好棒,而是有更多现世的顾虑,担心自己过于骄傲了。

我还记得那时候,不仅觉得自己闪亮亮的,还觉得周围有好多闪亮亮的人——可现在越来越害怕开脑洞,怕别人跟不上节奏,怕别人 get 不到我的笑点。

或许,这逝去的就叫做青春吧。(看,我中二又犯,青春未逝啊!)

再想想七年后我会是什么样。我想大概也就这样吧。如果你觉得现在的我有些许值得佩服或是羡慕的地方,那大概我以后也不至于会太过平庸淹没在人海,只是不管是有多少粉丝或者真的成为技术大牛,再或者赚很多钱、有很幸福的家庭,那就真的算很成功了吗?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之所以对未来没有憧憬,是因为觉得不管做什么都没什么差别。即是成为帝王将相又如何?多得是历史课本上记都记不住的皇帝。

我试图不把这种观点表现得太过忧伤,因为我不希望你误解我在打下这段文字的时候的心情。这一想法形成已久,既不是因为最近压力大,也不是因为受过什么伤,或是读了什么书走火入魔。事实上,在大部分时间里,我在生活中是一个很开朗活泼的人,我的生活大多数时候也都特别快乐,我喜欢和很多人面对面聊天(虽然我经常讨厌并尽可能避免网上聊天)。所以,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为人生的乐趣赋予一种可能——比如我近年来的乐趣就是观察人的性格,推测一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还挺有意思的哈哈~

不过,即使我说对未来没什么憧憬,我至少还是很好奇未来会发生怎么样的事,遇见怎么样的人的。虽然我觉得到目前为止,在每个人生阶段重要的时候都没迈错什么步子,很可能我也这么充实而平凡地度过了这一辈子,但是,一个一直都选择走那条最稳当的大道的人,内心还是渴望着一场大冒险的吧?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clrPrimary = '#22C3AA'; var clrContrast = '#D0648A'; var loadJs = [['{{ site.url }}/js/echarts-all.js', function() { // init echarts var chart = echarts.init($('#paper-chart')[0]); chart.setOption({ title: { text: '论文写作总字数进展图' }, grid: { x: 60, x2: 30, y: 40, y2: 40 }, tooltip: { trigger: 'value' }, legend: { data:['实际', '计划'], x: 'right' }, calculable: true, xAxis: [{ type: 'category', data: (function () { var list = []; for (var i = 0; i < 21; ++i) { list.push(i + 1); } return list; })(), axisLine: { show: false }, name: '写论文第几天' }], yAxis: [{ type: 'value', axisLine: { show: false }, name: '字数' }], series: [{ name: '实际', type: 'line', data: [1782, 3390, 3390, 4805, 4805, 4805, 6412, 6412, 8429, 10125, 11485, 13089, 13089, 13089, 13287, 16336, 16380, 18387, 18784, 19503, 20148], itemStyle: { normal: { color: clrPrimary } } }, { name: '计划', type: 'line', data: [1500, 3000, 4500, 6000, 7500, 9000, 10500, 12000, 13500, 15000, 16500, 18000, 195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itemStyle: { normal: { color: clrContrast, lineStyle: { type: 'dashed' } } } }] }); $(window).resize(chart.resize); }]]; </script>